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通用14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通用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大棚模型、无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几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本文旨在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学校,但由于现在农村农业产业化的转型,使得现在的农村孩子的生活空间都基本远离了农村和农业,学生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微不足道。为此,需要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农业产生兴趣,从根本上了解农业。立志将来像袁隆平爷爷等农业科学家那样献身农业,
教学反思
与此同时,求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并通过交流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我从本班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农、技、袁、隆、介、绍、培、育、产、棚、控、 制、 泥、茁”14个生字。会写“厂、产、介、农、科、技、纺、织”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了解四种农业新技术特点。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课前,我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大量农业变化的资料及图片,制作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同时布置学生在课外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
教学中,我不断进行知识的延伸,适时进行拓展,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虽然五花八门,异想天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样想象是可能成为现实的呀!我对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学生真正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强大。是科技给农业带来了有益的变化。但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中,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还略显薄弱。另外,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观看大棚蘑菇)学生的收获会更大的。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案 篇3《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一些特点及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语言通俗、明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科学课及课外科普读物中对太阳等相关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会产生兴趣,教学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加强对太阳的认识,教学时在读中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 ……此处隐藏20383个字……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
(投影图片)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关注弱小尊重生命善待他人共建和谐
六、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七、布置作业
1、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写成200字的片段作文。
提示:第二只猫是宠物,若它咬死芙蓉鸟。当然也觉心疼,但会把责任归咎于张婶不小心,至于猫呢,还会觉得它越来越能了。
网络答案供参考:
1: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信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2:主人,我是冤枉的。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但是你们救了我,我很感激你们,我怎么会做出对不起你们的事情呢?我凝望鸟笼是觉得他们长得很美,请你们相信,我真的没有吃鸟。
3:主人,你冤枉我了。我真的没有想吃那只芙蓉。虽然我丑陋、懒惰,你们不喜欢我,我不怪你们,因为是你救了我,把我养大,我要感谢你们,我怎么会去吃那只芙蓉鸟呢?主人,你真的冤枉我了。
4:主人,你误解我了。那只芙蓉鸟不是我吃的,是那只可恶的黑猫吃的。我经常盯着鸟笼看是因为我想和他们交朋友,而且我一直在保护他们,就是因为那天我们在家,才使黑猫有机可乘。请您一定要相信我啊。
主人,冤枉啊!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我根本就没打芙蓉鸟的主意一个朋友罢了,我又怎么会吃它呢?我真是有口难辩啊!啊!我之所以凝望着芙蓉鸟,是因为我羡慕它拥有如此华丽丽的外表,祥和它交
2、完成课后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1—2段)第一只猫:可爱小猫因病亡病亡—一缕酸辛首次养猫善待生命
猫(3—14段)第二只猫:活泼有趣却亡失丢失—怅然、愤恨久不养猫
(15—34段)第三只猫:平白无故蒙冤屈屈死—难过、愧疚永不养猫
语文教案 篇14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2、正确、流利地读文,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幻想与现实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童话世界里,通过与同龄人小女孩交流,加深体验,并把感受写在旁批处。
2、和同学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解沙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穷苦人受苦受难的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产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命运的悲惨引导学生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珍惜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安徒生资料及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并指导书写。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学习方法。
3、熟读课文,理清层次初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苦。
二教学手段
《安徒生童话全集》及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一书)那么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说说对他的了解。
2、提供丹麦时代背景,学生简介安徒生。
3、安徒生所写的这些童话中,你们都读过哪些篇呢?
4、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过的安徒生作品。
过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探讨学法
1、今天老师要用这一篇课文检查一下你们学习语文的水平,那么老师问问你们初读课文都应该做些什么?
2、通过与学生探讨得出:
1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
2借助工具书,学会预习;
3读课文时画出生字新词,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理解它们,然后把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正确;
4学不懂的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5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在旁批处写一写;
小结:以上都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所说的开始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谈收获
1、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并加以点拨生字的音、形、意。
区别字形:僵——疆;熄——息;蜡——腊;烛——浊;
1正音解词:“唉”在本课读“ài”表示伤感和惋惜;而“āi”音表示答应之意。
2指名范读,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看,指导正确书写。
2、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出示课件:
“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课文写作顺序:
(故事的发展顺序,先写了小女孩买火柴,再写小女孩擦火柴,最后写小女孩冻死在墙角的事。)
3、交流阅读中存在的共同疑点。
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
过渡:我们都有着同样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1-9自然段,想一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学习1-9自然段
1、围绕“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交流讨论。
1 “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
2 “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
3 “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