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雷奈克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表现雷奈克内心感受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性学习,体会表现雷奈克内心感受变化的内容,并且明白任何一个科学家的发明都是不容易的,要学习雷奈克的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图片、语段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知识趣味入新课
1、猜一猜世界上的种种第一个。如中国第一个发明锯子的是谁?第一个称量地球的是谁?等等
2、引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老师写课题。
雷奈克读准名字
(导入新课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本课导入运用了趣味题竞赛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挑战性。)
二、抓住课题想问题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的?
(“学贵有疑”,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处于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自读课文解初问。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畅。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熟悉教材,这是因为学生反复读书之后就有表达的愿望,这时的感受才是最真切、最自然的。因此学生在评读读书情况时才会畅所欲言。)
4、出示生字词:
听诊器思索紧贴
肺结核分析沿着
木棍改成喇叭状效果
要求:(1)学生读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横排或竖排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将识字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边识字边进行说话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另外,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并且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交流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读课文后找到一句话: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补充资料:因为这种听诊器样子像笛子,所以被称为“医生的笛子”。
(2)雷奈克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可以默读全文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自主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感受。
(课标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A.“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1)从“难过”一词你读懂了什么?
(2)(可以补充资料:他的叔叔居洛木在雷奈克远行时,这样告诉他:“我的孩子,医师这个职业就像锁链一样,只要搭在了我们身上,我们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来!”)
(3)朗读这一句话。
B.“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1)“思索”是什么意思?
(2)“整日思索”呢?
(3)雷奈克医生为什么要“整日思索”呢?
c.“他高兴极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体会雷奈克第一次用自制的听诊器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能基本读懂课文,理解树的年轮、树冠的有关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寻找秋天的足迹系列活动,同学们从树上找到了秋天,原来五颜六色的树叶就是一个季节变化表。其实,看似平凡的树,还深藏着许多的科学奥秘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有关树的文章《院子里的悄悄话》,(板书)相信大家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板书。
二、读阅读提示,看看向导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补充两个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仅要交流读懂了什么,还要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大家的交流读懂课文,收获知识。
2. 学生按要求自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己读懂的内容。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3. 交流收获,质疑。同桌互相说说,互相解答。
4. 全班交流收获,有问题实在弄不懂,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1)筛选问题:哪些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哪些与课文关系不大,可以课外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解决?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讲一讲、改一改等方法,理解:年轮、树冠、气候等词语。
(3)让学生通过问一问、谈一谈等方法,互相释疑,理解课文。
四、教师: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谈得很热烈,从小槐树和老槐数的悄悄话中得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那么,你喜欢老槐树和小槐树吗?他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老槐树和小槐树的故事,同桌两个一人当老槐树,一人当小槐树,分角色在在来读读他俩的悄悄话。声音要轻。
六、,布置作业:
大自然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树木就是他的宠儿,人类的朋友,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而且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那么,假如你就是校园里的一棵树,你想跟同学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呢?
教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是科学的。这是一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就是要让学生运用过去学过的一些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己去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遵循这个原则,我设计了质疑、自读、交流、画画、改改、讲讲、体验分角色读、想象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课文,符合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学生学习常规好 ……此处隐藏4101个字……考考大家。
三、巩固练习
仍让学生上台玩转盘,但改变其中的题目内容。
第一题:《对号入座》游戏
下面的字做头饰
厅镇增氛倾宁鸡 
;蛋省挣陆汤旬计
第二题:《双面娃娃》游戏
出示词语,让做双面娃娃的学生选择读音
宁愿列宁宁静头发发育担心扁担担水音乐快乐乐趣
第三题:《找“邻居”》找“盼头”和“精心”的近义词
第四题:《组词、造句》
争()————————————————
挣()————————————————
第五题;《蚂蚁搬家》游戏
给下面的这短话加上标点。
小明在路上看见老师他很有礼貌地对老师说老师好老师也高兴地说小朋友好
第六题:《锦上添花》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1)葡萄()挂在那儿。
(2)他们()关好鸡笼门。
(3)小草()钻出来。
(4)人们()来到街头。
(5)()的群众()回来了。
第七题:《颠三倒四》
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
()开始,海的原处是一片云雾。
()一转眼,鲜红的太阳跳出来,射出万丈光芒。
()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海边等候日出。
()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起来。
()接着,东方越来越亮。天边的云慢慢地变红了,太阳露出了头。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许多的游戏,复习巩固了好多知识,大家都表现的很不错,看我们的大转盘转起来了,多漂亮呀!
小学语文教案 篇7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其人,知道他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堂课的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和“撒”,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钻研、天文学家”等词语。
3、能用“著名”说话、写话。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课件或小黑板(课文句子、比较音节、当堂练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切题。
1、唱《小小的船》。
2、从歌中“月儿”引出“星星”。(板书课题)
3、读课题,正音:数shǔ。“星星、孩子”读轻声。
(二)、初知。
1、比较拼读音节:
zhēnhéngsǎshǎkàoràozǔchǔyángyánmànhàn
珍---衡撒---傻靠---绕组---楚仰---研慢---汉
2、分组分段读通课文。
(三)、赏析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此段: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刚才大家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谁?(板书:张衡)
讲他干吗?(数星星——板书)
2、指名读最后一段,问: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板书:汉朝)简介张衡。
3、衡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请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1)、学习“著名”:闻名、有名。并用“著名”说话、写话。
(2)、简要讨论“天文学家”。
(3)、谁知道他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4、学习生字:
(1)、衡:指名读,说结构、偏旁。教师故意板书一个极差的“衡”字,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写,并上台板书。
(师述:三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才好看,也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写字如此,学习也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学好。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搞好学习。)
(2)、汉:指名读,比较:汉——汗。给“汉”组词。
(3)、研:指名读,换偏旁:研——形(研——妍、刑)
5、齐读最后一段。
(四)、赏析课文一段。
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1、自由读此段,先说有几句话,再上台来标序号。
2、指名读第一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大家晚上去看过星星吗?像什么?
(2)、讨论“满天”和“无数”。
(3)、学习此句的比喻含义:
(4)、学习这个句中多音字:
(5)、张衡把看到的星星写得这么美,说明他心里对星星的()之情。
(6)、用“喜爱”的语气齐读此句。
3、学习第二句: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过渡:看到星星这么美,张衡是怎么做的呢?
(1)、请多生读此句:
(2)、请圈出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
(3)、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同座互演或上台表演。
(老师或其他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4)、从这些动作当中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据回答板书“认真”或“仔细”)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三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喜欢读的都读此句。
(2)、数星星要仰着头,多累呀!回去睡觉好了,张衡这样做了吗?
他“一直数到了几百课”,这说明什么呢?(他不怕烦、不怕累。)
(3)、比较句子: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自由阐述,讨论。)
(4)、齐读第三句。
5、教学生字:
珍:提醒右下部三撇的写法。同音字比较:真、针、珍。
靠:告+非。用“靠”组词。
仰:换偏旁“迎”。“仰—卵—柳”比较。
百:独体字。给“百”组词。
6、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结本堂课。
(六)、当堂练习:
1、猜字谜:
①天真热,一连三杯水,我喝了又喝。(汉)
②我不断地用力,终于推开了一块石头!(研)
③这事太有趣了,我非告诉你不可。(靠)
④白娘子被一根扁担压住了。(百)
2、改错字:
一个孩子座在院子里,造着奶奶,仰着头,只着天空书星星。
3、补句子: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3次。
2、每位同学夜里去看看星星,下堂课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