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歌子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渔歌子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词题
我们已经学过《忆江南》这首词。忆江南称这首词的词牌名。今天,
我们要又学习一首词,题目是《渔歌子》。跟老师读,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现在,请每位同学,把这首词读上2分钟,注意做到两点要求,第一
要准字音,做到读得字正腔圆;第二,读通顺,读出节奏,试着读得有板有眼。
1、 学生自由读诗
2、 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再请学生读出节奏(
其他学生听,他哪里作了停顿)
3、 全体学生齐读一遍(读准音,读出节奏)
4、 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着这样的印象读一遍
5、 这首词在描写什么?让我们静静读这首词,联系课文中的注解,结合课文的插图,试着想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
三、解读画面,品味词境
(一)我来出个题目,了解你对这首词的掌握。
看到的——
1、 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2、 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
3、 谁能根据这首词,把景物的特点读出来?
4、 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还有许多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吗?
听到的——
1、听到了什么?(听,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鱼儿跳跃的声音,仿佛还能到微风,细雨的声音)
闻到的——
1、你还闻到了什么?
2、师小结
3、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
4、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个别)
(二)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里的风景,你会怎么介绍吗?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
1、 生练说
2、 交流
3、小结:多么秀丽的江南美景呀。作者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把这些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浮想联翩。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不禁让我们诵读这首词。(师生配合读)
4、 好一个不须归(板书:不须归)
四、熟读成诵,进入心境
好一个不须归呀。如此秀丽的水乡美景,我们陶醉了,我们——不须归,还有谁也不须归?(渔翁,张志和)渔翁就是张志和,张志和就是渔翁
1、他不想回家,在哪里做什么?(垂钓)
2、创设情境,随机拓展《渔歌子》三首
他恋上了垂钓,不想回家。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还。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你看到了——
我们又看到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你看到了——
我们还看到,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你看到了——
1、 生质疑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2、 了解作者及诗文的背景
3、 生回答,师总结
是啊,他厌恶官场上黑暗险恶,厌恶哪些阿谀奉承,看破庸扰的红尘,他想把心放回大自然中,回归宁静,回归本真。他自称自己为“烟波钓徒”
4、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境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分大组读)
5、 他真的是在钓鱼吗?老师查询了资料,他钓鱼从来不放鱼饵,你说他
在钓鱼吗?他钓的是美景,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
6、 让我们悠闲自在地读一遍(男女生读)
7、 小结:秀丽宜人的风景,让人不须归,悠闲自在的生活,让人不须归。
10、回读: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首词。(配乐背诵)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结合《渔歌子》作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景画
2、课外阅读《渔歌子》五首
渔歌子语文教案2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画家张志和。词中描绘了一片画意诗情。色彩明丽,画面清新,加上斜风细雨,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词,对词的特点不熟悉,这首词内容浅显,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背诵《渔歌子》。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有画,词中有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料卡、彩笔。
教学过程:
一、班级诗词大会
1.诗词比赛:老师说前一句,学生答后一句。
2.图中有诗:根据图片回答诗句。
二、初步感知
1.出示《渔歌子》和《江雪》。学生根据课本注音读一读,找找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出词的特点。
2.介绍词和作者: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就是词的题目,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诗人、画家,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3.自学
(1)根据注音自读两遍,读准字音。
(2)同桌检查读。
(3)齐读,欣赏配乐朗读,学生再读。
(4)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图片认识白鹭、鳜鱼、箬笠、蓑 ……此处隐藏6628个字……景色具体的样子呢?(出示“填一填”)(3—4人)
生回答。
师:面对这样一幅秀丽怡人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图,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生自述。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的确令人陶醉其中,那我们就带着愉悦的心情来读一下词的前两句,谁先来试一试?
个别先读,读完,师:你们有什么建议么?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带给人的心情应该是舒畅,而你们的脸上却看不到笑容,来,一起笑一笑。
师:很好,我们就带着微笑来读一读。(一、二两组读)
师:有人脸上还是没有笑容。来,三、四两组一起来示范给他们看看。(三、四两组读)
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不要忘记了
生:微笑。(齐读)
师: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令人心醉。那么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关于春天美景的诗句?(及时点评春天的景色)
生:《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烟雨朦胧的春天)
生:《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里翠绿的柳树)
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与明月交相辉映的春江水)
生:《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前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鸟翔天际的春天)
生:《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语花香的春天的早晨)
……
师: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有这么多的描写春天的诗句。简练而精彩的语言道尽了春天的美好。我们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而渔夫也一样陶醉其中。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副图。(出示图)
师:细心观察的同学来说一说,渔夫是怎样一副打扮?
生白话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中是怎么写渔夫的打扮的?大家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和大家描述的完全一样。可见学习诗词,除了通过注释理解以外,看图理解词义也是一个好方法,大家可不能忘记了。
师:此时,淅淅沥沥的春雨光临了西塞山。那在江中垂钓的渔夫是不是也该收拾收拾工具,回家避雨了呢?
生:没有。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说明渔夫不想回家,心情是悠闲自得的。
师: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么?
生:这个渔夫为什么不走?是什么让渔夫流连忘返了呢?
生扣住词意进行回答。
生:是这些美景让渔夫流连忘返的。
师:是不是只有这些美景呢?
生:还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
师:那这时,渔夫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3人)
生自述。
师:在蒙蒙烟雨中,在春天美景的映衬下,渔夫悠闲自得地在河里垂钓。
现在,你们自己先读一下这首词,想象一下词中所描写的画面。
生自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词意。(评价:对不对,有没有用上好词。)
生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副画卷。来,哪个组愿意来当一下这个渔夫,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分组读,齐读。(注意提醒学生先笑,可适当放慢速度,注意语调的变化)
师:大家都很投入。现在我们来试试,背诵一下《渔歌子》,好不好?会背的同学大声一点背出来,不会的同学,老师允许你们可以偷看一下课本。
生背诵。
师:张志和笔下的渔翁垂钓是如此的悠闲自在,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垂钓却是另一副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范读)
师:《江雪》中描写的是怎样一个渔夫?现在,你们轻声自由读一下《江雪》,看看谁找的最快?
生:惨淡,孤独,冷冷清清……(注意追问过程,评价:你找的真准)
生:“绝,灭,孤,独”都体现出了一副惨淡的景象。
师:我们中国的语言真是奇妙。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带给我们的,可以是不一样的画面。你们还想再读 《江雪》,感受一下么?你们愿意读几遍呢?
按学生意愿读。
有时间可以抄写一下《渔歌子》和《江雪》,展示好的作业。
作业: ①、选择你所喜欢的《渔歌子》背诵一下。
②、收集其他关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渔歌子{
不须归 悠闲自得
渔歌子语文教案8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 1
板书设计
渔歌子 ( 词 )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五、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