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5 23:36:31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锦集8篇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说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新春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形象地写出了教育事业的繁荣景象。这些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适当了解一些对联和对子(对偶句子)的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本课借鉴了有关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对对子的知识不必过多讲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呈现的方式:在学生借助拼音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中出现的本课生字留下,其余的字隐去。

2.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

3.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先自主认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老师或同伴请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平舌音。

5.通过拼字、贴词语等游戏巩固识字。

6.本课要求写的字有五个是左右结构的,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但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短、对”二字,只是左边略微窄于右边;而“冷、淡、情”三个字,左边明显地窄于右边。教学中,可以把“冷、淡”二字结合起来进行两点水和三点水的比较。“热”字中间的一点不能丢掉,要提醒学生注意。

(二)朗读感悟

对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学生会很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喜读、爱记的特点,让他们反复朗读、吟咏、记诵,在读中感受对子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朗读对子要注意节奏感,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要读出词语的对应关系。

(三)实践活动

1.你还能说出几个对子吗?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更多的对子。

3.找一找你的身边谁是这样的好孩子:勤劳,待人热情,诚实,虚心好学。说出他们的名字,如果能具体说说他们做的事情就更好了。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

巩固识字

1.拼字。

把合体字“骄、傲、诚”等每个字分成两部分,成为汉字部件。你能将这些部件拼成汉字吗?两名同学一组,看看哪一组拼得快。

2.“走迷宫”。

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迷宫。迷宫里有许多汉字,如果你能准确读出每个汉字,就能顺利走出迷宫。谁愿意玩这个游戏?选出部分学生参加这个游戏。教师点击鼠标一次,迷宫中就出现一个汉字,学生认读生字,直至走出迷宫。

3.看图贴词语。

出示有下列内容的图画:图一,两枝铅笔,一短一长;图二,两个小朋友,一个在热情地招待客人,另一个脸上表情很冷淡。词语卡片:长、短、热情、冷淡。学生看图,将词语卡片贴在相应图画的下面。

片段二

朗读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本组教材的学习提示,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内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练习自由读,要求:字音要读正确。

3.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1)指名朗读。对于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教师要予以指正,并且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2)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伴听。

(3)练习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读课文,练习背诵。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师生、生生合作对对子。学生自己独立对对子。

6.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这篇课文里,你最喜欢哪些词语?请用铅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你会读下面的句子吗?请试着读一读。

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指名读。练习背诵。

7.扩展活动。

谁还知道别的对子?

语文教案 篇2

《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此处隐藏6776个字……>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面对这神奇的冰雕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齐读全文。

二.能力训练

1.回顾课文内容: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2.能力训练。

(1)板书:作家播音员导游你想当什么?用什么形式把这美丽神奇的冰灯介绍给别人?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进行自由学习。

(3)交流。

请播音员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来。

请当导游的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请当作家的同学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写出来。(投影显示)

(4)评选最佳表现奖和创意奖。

3.评价。

三.总结全文

1.冬冬面对多姿多彩的迷人冰灯,心情怎么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2.理解“天寒地冻”。为什么天寒地冻而冬冬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呢?

3.指导朗读。

4.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四.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作业本第5题)

(1)冬冬钻过冰“迷宫”。

冬冬来到冰灯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带冬冬到公园去。

爷爷带冬冬去观赏冰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句子。(作业本第7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最吸引自己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

《月光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月光曲

/太贵谱写幽静纯熟

听 太穷谱谱成

语文教案 篇8

《识字2》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课文用十二个精练的词语,并分别配上色彩鲜艳,内容鲜活的插图,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等这些孩子们喜爱的课外活呈现出来,图文并茂地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要认识的11个生字、会书写的8个生字正藏在这些词语中。

旨在让孩子们在赏图画,读词语的同时,既识生字,又能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本课内容贴近孩子生活,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易于学生集中识字。根据教材特点和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特点,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主要为: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书写生字是本课的重点,识记字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兴趣是学习者内在的动力;关注学生情感,注重教学情趣是对学生心灵的呼唤,也是对教材的活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走进识字情境,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交流,学会正确表达,学会运用,进行主动地、有创造性学习。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放飞童心,在动态活动中享受着学知识的快乐,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