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识记3个生字。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 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 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3、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 读题
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 了解故事。
1、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2、 交流: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三、 自学课文。
1、 要求:
l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l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l 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2、 交流
1) 开火车读课文。
2) 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 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 积累运用。
1、 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2、 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3、 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小学语文5年下《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3.了解《西游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讨论
1.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等等
3.喜欢他是为什么?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情节,你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描写?
4.全班交流
5.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
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这个故事,你平时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么特点?
6.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小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
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
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
4.情景造句练习。
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三、课外书屋
1.介绍《西游记》
2.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
3.教师介绍《西游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4.谈谈自己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字。认识2种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和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和练习朗读。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收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
2.字词卡片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出示课件--四季的景色,学生欣赏。
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季节,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景色特点,都很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吧!
3.出示课题--四季,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谁的耳朵最灵,能够发现这个小朋友哪个字音读得最准,你要向他学;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要提醒他。
3.开展朗读竞赛 。
4.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大转盘,转到哪个词语就认读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读课文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互相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准。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小节,说说自己读了这一小节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同学感受这个季节的美丽。
3.全班交流。
(1)春天到了,大地还有哪些变化?
学生一起唱歌:《春天在哪里》
指导朗读。
(2)说说夏天里有趣的事。
播放课件夏天多美,进一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请学生朗读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3)让学上模仿弯弯的谷穗,鞠一个躬。问:谷穗为什么会弯弯的?想一想,谷穗弯弯的,它还像什么?
说说你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秋天?
播放课件金色的秋天,让学生再次感受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请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 ……此处隐藏3605个字……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 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诗的内容 情: 喜爱
画:篱落 一径 枝头(静)
儿童 黄蝶 黄花(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8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给多音字“强”据词定音;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际”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童弟周青年时代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感受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简介童第周。
2、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读。
3、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4、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5、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6、正音“鄞”理解“偏僻”
7、理解句子: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8、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9、作业:
《课堂作业》1—3
第2课时
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理解并朗读三个“才”的句子。
用“再三”说一句话。
2、理解句子。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重点理解“更加”、“发愤”。
3、从哪些句子可看出童第周发愤学习?
4、理解句子。
童第周看看成绩单,心想:“……”
说说“努力”。(稍慢、有力)
5、作业:
《课堂作业》4、6、7
第3课时
1、出示童第周第一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
2、找出童第周第二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与上一次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为什么要暗暗下决心为中国人争气呢?
4、童第周是用什么为中国人争气的?
5、这个实验难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6、童第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7、再次朗读感受。
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8、作业:
《课堂作业》5
摘抄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9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共1课时,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二、教学课题:
探索海底世界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二“探索海底世界”25-26页
内容分析:《探索海底世界》是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屋二”中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探寻历程采用时间顺序,明晰地交代了“最初”、后来近代时的探索过程,后半部分采用并列方式分别描述了海底丰富的海洋生物和美丽的景色。
学情分析:学生没有看过大海,了解的少,学生多少收集,多采用信息互联网搜索,来弥补不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索海底世界所凭借的工具,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3、认识6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的多种修辞手法,用于生动、形象、恰当。
四、教学方法:
看一看、读一读、学一学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引出课题。
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
2、齐读课题,重点抓住“探索”一词,说说对探索一词的了解。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音要准确在读中认识生字,并把生字所带出来的词语画上记号,再读一读。学生读时播放音乐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有流利的通读全文。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在课本上。
三、紧扣探索,了解潜水工具。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潜水工具;出示图片。
1、学生先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出示海洋生物图片。
2、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3、4自然段。出示海洋生物活动图
五、紧扣探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如果你想潜入大海,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潜水工具?学生说一说
你自己还想设计出怎样的潜水工具?学生画一画。
出示收集的绘画作品
六、积累内化。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摘记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合作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如关于潜水工具的介绍,关于海底潜水时间、深度的说明等;所以在这里我多给学生出示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说明和相关图片。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上。本文用词准确、严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是又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但本文又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现对海底丰富的海洋生物和美丽的海底景色的描绘上,此处多采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感官上去感受,再从文章的多种修辞手法上去体会,去感知。本课全方面的把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搜索紧密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