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26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模仿课文写一些家乡的某处景物。
课前准备:
了解威尼斯城有关的知识,收集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知识。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2、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此处隐藏9254个字……作例文、读写例话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去写自己的生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发展儿童语言的目的。
三、教学步骤
(一)作前准备
1.本单元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揭示习作题目,使学生作好心理准备。
说明:这样做是运用心理学观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以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2.复习课文《天然动物园漫游记》、《游善卷洞》,了解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叙述游览过程的。
3.准备写作素材。
说明:习作前可组织一次集体参观、游览活动,这样便于指导观察和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去过的地方,努力搜集写作素材,用习作笔记的形式把这些素材记下来。
训练:观察记录
(二)课堂指导
1.作前谈话,引发动机。
你们谁去过天然动物园?当然谁也没去过。
作者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下来,一方面留给自己,可时时回忆起那有趣的、特殊的经历,一方面介绍给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奇妙的地方。如果作者不写下来,时间长了,在自己的记忆当中就只会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好多细节就会遗忘了,那多可惜。我们这次练习,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写一写,一方面把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地记叙下来,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多么有意思!
说明:这样安排引起学生共鸣,产生写作欲望,启发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确定写作材料和中心。
认真思考并回答:你游览或参观了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有哪些感受告诉别人?
小结:写游记或参观记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写,要表达什么思想,想说明什么问题?动笔之前,确定好中心思想,才能更好地选择材料。
3.联系课文,学习写法。
①抓住要点:
指导:
A.《游善卷洞》一课作者选择的景点有哪些?他为什么选这几处写?
训练:填表
答案:
中洞:大,动物形象令人惊叹。
上洞:美妙迷人。
下洞:瀑布雄伟壮观,植物形象逼真。
水晶宫:奇特,水路惊险。
B.在写游览或参观过程时,你打算着重写哪些内容?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只作一般的交代?为什么这么打算?
训练:讨论交流法口述自己的想法,小组内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教师发现有突出见解的当众公开介绍,发现问题,指出诫勉。
仿上表,将自己选择的景点,按顺序填好。
小结:写游记或参观记,先要安排好大的过程,选材要精,要选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或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
②安排段落,理清脉络,列出提纲。
指导:
A.整个活动分几段写?哪一段先写?哪一段后写?是以时间为线索安排材料?还是以地点转换来安排材料?
B.每一段都写哪些具体内容?说明一个什么意思?
C.怎样使一段一段的内容连贯起来?怎样把中心意思一层一层地告诉别人?
训练:
A.填空。学习作者怎样选择每个景点中的具体事物,把自己文中要写的具体事物列出来。
例:云雾、一泓清水、荷花形石钟乳
小结:安排材料,除了注意景点或参观点外,还要注意写清楚每个点里有哪些具体的事物,这样才能不空洞。
B.找出《游善卷洞》一文中表示过渡作用的词句,对照习作例文体会其作用。然后写出自己写作中准备用的表示过度的词、句、段。
C.列提纲。
作文题目_____________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习把重点段落写具体,采用化整为零法。
指导:你看到的这个景物是什么样的?在游览时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将它一一写出来,内容就具体了。
训练:
A.认真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填在横线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我们看到不远处,斑马成群,灰蒙蒙一片,足有五六百匹!车子慢慢逼近,到了只有20米远,它们还是那样泰然自若,毫不惊慌,有的在安详地吃草,有的竖起耳朵倾听,有的用舌尖舔着同伴,有的在踢蹄撒欢,互相嬉闹……真是千姿百态,逗人喜爱。而且一匹匹都那样膘肥体壮,布满美丽条纹的身躯,在阳光下显得油光滑亮。
这段话里,作者观察了斑马的:
部位:(耳朵、舌头、蹄、身躯)
颜色:(灰蒙蒙、美丽条纹、油光滑亮)
数量:(五六百匹)
神态动作:(泰然自若、安详、竖起耳朵……)
形状:(膘肥体壮)
小结:我们要想把自己的所见写具体,就要分步观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物的各个部位看全,不遗漏,还要把事物的颜色、数量、形状、静态、动态等方面的特点,有重点地描写下来,这样重点段的内容才会具体。
B.片断练习,把自己文中选的一处景物按上述要求写出来,再和同学交换意见,修改。
C.浏览《游善卷洞》一文,说说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听到了什么?想想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听到了什么?
D.阅读课文,按要求摘录,体会加进联想和想象后对文章有什么好处?
E.修改自己习作前的观察记录,把重点段落中自己所见所闻写具体,把所感写出来。
小结: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想象。缺乏想象力的观察,是呆板的、肤浅的、乏味的,在观察时进行合理的想象,才可以使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鲜明、更深刻。
④学生习作。
(三)评改建议
1.评改重点:
(1)习作是否按一定顺序写,条理是否清晰。
(2)各部分之间有没有恰当的过渡、衔接。
(3)重点段是否写出自己的见闻及感受。
2.评改方法:
(1)统观全文,根据要求,分步评阅,落实每一环节的训练目的。
①评观察记录是否认真、具体。
②评提纲构思是否清楚、严密。
③评中心段内容是否写出见闻感。
(2)师评引路,公布标准;互评,互相借鉴;自评自改。
(3)改后,老师将学生作文分类。好的张贴出来,指出不足之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