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5 18:15:1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并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重点和难点:连贯地说一段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把借书、还书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准备: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有时要向别人借东西。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出示课题,齐读。要求大家仔细看图,并且把话说正确、有顺序。]

明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丁丁想借来看。怎样学会借书呢?这节课就来学学这方面的内容。

二、逐幅看图说话。

⑴、看图1。

问:这是哪一天?(3月5日)图上画了什么?明明有本新的故事书,丁丁向明明借书时是怎么说的?(明明,这本新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⑵、看图2。

问:丁丁来到什么地方?(家里)他在干什么?他在干什么?(把借来的书包上封面。)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明明是怎么想的?

⑶、看图3。

问:丁丁看书时怎么样?(丁丁看得很认真,也很小心,不把书弄脏。)

⑷、看图4。

问:丁丁什么时候把书还给了明明?

丁丁还书时会说些什么?(明明,这本书我看完了,现在还给你。谢谢!)

明明怎样说?(不用谢。)

三、把4幅图连起来说。

1、提示:丁丁的言行要说具体,明明的话要说得简明。

2、让学生自由准备,再指名说,老师作点播,注意用好过渡语。

3、指定几个人说,评议,说出优缺点。

四、情境表演。

1、自由组合,表演“借书”。

2、指定一组表演,评议。

3、迁徙说话训练,可表演借铅笔、借橡皮等,练习借和还时的言行。

五、总结。

1、你喜欢丁丁的哪些地方?

借了东西要爱护,要及时归还。借和还的时候要使用礼貌用语。

2、针对班级实际,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板书:

借书 (请 谢谢)

包书 (爱护)

看书 (认真)

还书 (谢谢)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解题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处你们从未去过的地方,是哪呢?(出示草塘图片)对,是草塘。(板书:草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是怎样的草塘呢?(板书:可爱的草塘)

1、速读课文,看看作者觉得草塘哪些地方可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

3、过渡:大家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这非常可贵!刚才有同学问“题目是可爱的草塘,为什么……”(因为作者不了解北大荒)于是,小丽就把作者带到了草塘,身临其境感受了一番。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趣、教、室、领”等12个生字,理解“有趣、活泼、愉快”等词义。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说句训练:能仿说“ 是多有趣的 “等。

4、 通过体会生物角的有趣之处,初步培养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趣、物、教、领、活、泼、教、室、愉、游、摇、泡”等生字,理解“有趣、活泼、愉快”等词义。

2、 能用“愉快”说一句话。

3、 初读全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4、 体会生物角的有趣指出,激发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引入,激发兴趣。

1、 板书:多有趣的地方

读题,理解“有趣”,学“趣”字,数写“趣”字。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新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懂得标上

2、 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正音:游you 摇yao

(2)同桌互查,读通课文,引导纠错。

(3)质疑问难,梳理问题。

问题:什么是红领巾生物角?

理解:“生物”——“生物角”(这里的角指地方)——“红领巾生物角”。

(三)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评品词句。

1、 四人小组合作。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图结合文中词句,说说生物角的有趣之处。(读读议议,划出有关词句)

2、 引导点拨(视学生交流而定)。

(1)理解“活泼可爱”可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它们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吹着泡泡。”

(2)句子比较:A 它们在水里游。

B它们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吹着泡泡。

理解“愉快”。

用动作表演及充分来体会动态的趣味性。

(3)“瞧”,找近义词理解,与“看”比较,朗读表达自豪感。

(4)“不是 ┉却┉”通过朗读体会意思几作用。

(四)朗读指导,引导积累。

1、 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生物角的有趣。

2、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义有关词句来体会生物角的有趣指出,下节课我们还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去看看生物角里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到有趣的。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新词。

2、 分类指导书写

(1)“领”:认识页字旁,注意“令”的变化。

“物”认识牛字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巩固生字字形,理解“摇、迎、多么”等词义。

……此处隐藏1719个字……>

5.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②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难点:

①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发;

②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加强对学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会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读书

名言

和读书方法,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搜集到的信息中提取有益于自身学习的知识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同时,我也会适时地对学生读书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四、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课标点明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的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自身经验出发,感受课文内容。我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论应该怎样读书,认识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会有所收益。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课中应组织讨论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使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2、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3、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4、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

1、以“说不尽”引出颐和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2、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游记表达方式。

五、课后学习建议。

1、建议大家课后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

2、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一记,下堂课再交流。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