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5 14:59:59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10篇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声调的音。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新课教学:

1.出示插图,这个阿姨在干ü绕口令,牙齿对齐iii。

2.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纠正学生发音。

3.再出示卡片,i的四个声调,尤其要注意第二声的教学。

插入绕口令:小汽车平走一声ī,小汽车上坡二声í,小汽车拐弯三声ǐ,小汽车下坡四声ì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i,学生凌空跟着老师写,然后请学生自己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5.u的教学,出示图片一只乌鸦在窝里,提问:这是什么鸟?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说出了是乌鸦。那它的窝象什么呢,学生回答象字母u,出示卡片u。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6.学习u的四个声调,还是用“小汽车平走一声ū,小汽车上坡二声ú,小汽车拐弯三声ǔ,小汽车下坡四声ù”的儿歌。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7.在黑板上范写u,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8.ü的教学:出示图片,一只小鱼,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一只小鱼,插入口诀,一只金鱼ü。

9.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纠正学生发音。

10.再出示卡片,ü的四个声调,尤其要注意第二声的教学。

插入绕口令:小汽车平走一声ǖ,小汽车上坡二声ǘ,小汽车拐弯三声ǚ,小汽车下坡四声ǜ。

11.在黑板上范写ü,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i、ü及四个声调。

2.读i、ü的四声,齐读,个别读。

3.复习小汽车的儿歌。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卡片y,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因为i和y的发音一样,所以可以花少量的时间,而且y没有四声的练习)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y,学生看,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写一个y,教师巡视。

3.出示整读音节yi,插入口令:整体认读yi。再请学生给yi找个朋友,学生自然说出衣服。出示yi的第一声,要求学生看清楚,标调是标在什么上面,告诉学生,我们称y为声母,声母是没有声调的。而我们把i叫单韵母,我们总共学过6个单韵母,分别是a、o、e、i、u、ü。

4.出示yi的另外三个声调,齐读,开火车读。

5.再出示另一张卡片,一只乌鸦,插入口诀,一只乌鸦w,告诉学生,w是我们学的另一个声母。

6.在黑板上范写w,学生先看,再写,教师巡视。

7.出示整体认读音节wu,插入口诀:整体认读wu,再给wu找个好朋友:乌鸦。出示第一声的wū,提问:这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标调标在哪里?学生回答。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y、w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以及四个声调。

2.读yi、wu的四声,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复习儿歌整体认读yi,和整体认读wu和四个声调。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卡片yu,插入儿歌:小ü见到声母y,擦掉两点还念ü。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复习

出示yi、wu、yu的四个声调,将这几个整体认读音节打乱,请学生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布置作业

完成生字本,要求书写端正,姿势正确。教师巡视。

iuü的教学反思

在iuü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比较顺利,但到了整体音节的时候发生了很多问题,学生始终记不住“yu”到底怎么读,即使他们的绕口令绕得非常顺利,但是独个放在黑板上,许多学生还是认不着,到最后只好一个一个学生地教。写的过程也发生了点问题,许多学生在写yu的时候ü总是忘了摘帽子。所以在教整体认读的时候花了不少的时间。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 ……此处隐藏10169个字……和7怎样写比较漂亮?

2、电脑范写,学生跟着电脑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习写6、7。

五、数的大小比较。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写6、7,那么你能摆出6个圆片吗?(学生摆);你能对着上面的圆片摆出7个三角形吗?(学生摆)

师:比较6个圆片和7个三角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6个圆片少,7个三角形多。

师:7和6比,谁大谁小?7和6的中间添什么号?7>6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比7小的数还有哪些?

师:6和5比,谁大谁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填什么号?6除了比5大,还比谁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描写野蔷薇花和形容大雨的词语,尝试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思想。

一、指导审题、初步了解人物关系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来,读一下)

2.你们读读这个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A这是人物所说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

B“不是最.弱小”=还有比她更弱小的

C○ 1这个符号,课后有对它的注释。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

3.还没有看课文内容,就能从一个课题中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收获可这不小。

4.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课题中的这个“我”,指的就是——“萨沙”,对呀,她只有——四岁(板书:萨沙)(四岁)

5.除了萨沙,这一家人还有谁?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 小学生)

6.我们一看就知道,萨沙是这一家人中最——(小),明明最小,为什么会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认为比她更弱小的是谁?——学生答“蔷薇”(板书:蔷薇)(指导书写)

二、学习二、三节

1. 本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非常的教育家,他写的许多小故事都会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我们先看看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也叫作“起因”。(板书:起因)

3.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2、3小节,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预设:假日。 假日,这个时间太笼统,而且许多国家的放假的时间都不一样的。 点拨:雷声大作——“夏日里”会有雷阵雨 第一朵野蔷薇开放——开放的时间约在初夏 (从这一点上看,事情发生在初夏。)——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更确切的时间。

4.这时,蔷薇花开放了(出示图片),说一说你所看到的蔷薇花? 野蔷薇开放了,—— 看看课文第9小节,也有两个描写描写蔷薇花的词语(娇嫩、纤弱)

5.纤弱什么意思啊?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就是纤细而柔弱。那粉红粉红的的蔷薇花,那么娇嫩,纤细,让人们都不忍心去——触碰它。

6.你们喜欢这样的蔷薇花嘛,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读好。

7.一家人正在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

8.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读一读

(2)你感觉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突如其来、非常大)从哪里看出来的?(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板书:大雨如注)

(3)“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啊?我们先来看看“注”是什么意思?老师这里有几个解释,你们来选择一下。(注: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灌”――多且速度快。“大雨如注”就是雨大得仿佛是从天上灌下来的。形容雨下得很大。)

(4)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说明雨大的呢?(板书:滂沱大雨)

(5)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雨大的词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9.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点着板书中的起因)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这下,一家人就忙开了。 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师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多希望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啊!他们身边除了一把勉强可以遮挡的伞和一件雨衣。我们开看看,事情又是怎么样发展下去的。(请6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4-8小节)这一部分就是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2.看看,第4小节有几句话?(共有2句话)第一句中有一个分号,把这句长句分成了两个并列的分句。我们读读这句话。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分句,都只有“虽然”,那“但是”呢?但是的内容在哪里,你能不能用上“虽然、但是”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呢?不急于回答,我们先把它写下来。写第一句。 (生写在书上,师把问题句子写在黑板上)、指导分析,第二分句口头回答。

4.这么长的一句句子,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板书:互让)

5.这一小节讲的就是——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了萨沙。

6.看到这一切,四岁的萨沙不明白,于是问妈妈(出示5-8小节[连着4],然后句子画线。)“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指的是怎样做?(表扬能联系上下文寻找到答案的同学)。

7.听了萨沙的问话,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对话(出示5-8节)

8.先同桌分角色来读读这两组对话。再指名几组读。

9.妈妈说的这两句话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10.这“每个人”对萨沙一家来说是谁?对我们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来说呢?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妈妈说的话,萨沙从半信半疑——到最后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看看后面她是怎么做的。 不明白――看看后面她怎么表现的。

2、读读课文的结果部分(9-11节)(板书:结果)。 说说:萨沙看到( ),心想( ),于是( )。 (板书:掀 盖)

3、萨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听懂了妈妈的话。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两小节。

五、总结,指导简单复述

1.刚才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们能不能借助板书,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呢?注意,要说清一件事,就必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天,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玩。突然,天空中下起了滂沱大雨。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萨沙。萨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告诉她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萨沙看见暴风雨中的蔷薇花,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蔷薇花上。)

板书设计: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互让  掀 盖

大雨如注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萨沙 蔷薇花

瓢泼大雨 (小学生) ( 四岁) ( 娇嫩 纤弱)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