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4 01:55:4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7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出示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能再说出几个与此特点类似的汉字。

3、引导学生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教师出示几张可拆分部件的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分析例字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字十分有趣,分分合合可以变出很多字。今天,就让我们来做做拆字游戏。

2、出示例字,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写写,你看到有几个汉字,就写几个。

3、小组内展示并统计,看到了几个汉字。

4、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小结:立、古、早、克、章、兄、儿、十、音、日、口。

5、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汉字也能拆分成不同的熟字。

6、展示讨论,师生共同评议正误,并适机表扬、鼓励。

7、教师出示部分已学过的汉字,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例:锦、鹂、嬉、崭、蹦。

二、结合方法、体会识字

1、学生思考:通过这种拆字方法,对我们学习汉字有哪些好处, ……此处隐藏4662个字……们指尖世界的哪些片段?

3、启发想象:在指尖的世界里 ,他们还可能做些什么?

小结:是的,在学校里,他们用触摸来读书,写字,弹琴,画画,摆弄玩具,用触摸来指导自己行走,感受友谊:在家里,他们可能用触摸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睛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个性品读,赏词析句,体验盲童生活,引发情感共鸣,走进“心灵的世界”。

1、引读: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生命跃动的画卷,文中的哪一个场景最打动你?读一读,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组织读书交流。

★指名读段。

★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生生互动,交流感悟。

★引导情境体验,突破重难点。

交流中品读词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有选择地指导理解)

词语理解:凹凸 陶醉 完美 色彩斑斓等 “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识记“凹凸”,重点指导写法;体验“触摸”,想象神态、动作、心理。 “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读出“陶醉”,感受“完美”。

3、小结谈话:世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盲孩子除了学会用指尖去触摸,还会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闻,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着周围的一切。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

联系上下文,全面了解学校生活,品味文字背后的意蕴,解读“爱的世界”。

1、承上:是谁给了他们这个美好可爱的世界?(建学校的人,学校的老师,工作人员——“善良的人们”)

2、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学校美 设施好 想得细致周到 老师好)是啊,“这个偏僻的世界不断地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失去光明的心灵”,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成了许多孩子世界中最鲜亮的部分”。

3、你觉得善良的人们除了给盲孩子提供好的环境,给予他们生活上帮助,还给了他们什么更宝贵的东西?(信心,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培育“美好的心灵”)读解:。“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4、师生小结: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 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他人的爱心,盲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对生命的珍爱,同样让他们拥有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难点在于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量词小卡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9个生字,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认生字。

2、学习数量词的使用,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

3、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展识字的途径。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想不想现在就去?(生答)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开起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吧。

二、第一部分生字识记:

1、师:到站啰!同学们,谁能说说第一站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展示第一幅图,背景是大海边,有沙滩、海鸥、军舰、帆船)

(学生自由说话,练习口语表达)

(学生说到一处,将对应的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请你当当小导游,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2、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景物,海边才会那么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吗?(请学生个别读)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读得非常好,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读一读吧。(齐读,开小火车读)

师:读得真美。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就像站在了大海边一样。

3、师:看这些词语当中,有几位新朋友穿着红衣服要跟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你来当当小老师,带我们认识它们一下。

(学生当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尽快记住这些新朋友呢?(学生自由讲述认字方法,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能干,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你们,指着一字,请你为它组个词。(师指着某字,请小朋友组词读。)

三、学习数量词搭配。

1、师:远方来了几位小朋友,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找好朋友。

(将四组数量词贴到黑板上。)

师: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齐读)

(请四位小朋友们上台将数量词与事物搭配)(齐读)

2、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还有几幅图片想让小朋友们看看。

(出示有关海鸥、军舰、帆船的图片)

师:你能不能用上数量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学生讲述:一排军舰、一队军舰、几条帆船、一群海鸥……)

师: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数量词来形容。

3、(出示鱼这个词语)

师:请小朋友用上不同的数量词形容它。

(鱼:一条鱼 一群鱼 一缸鱼 一盘鱼 一种鱼……)

(出示书、粉笔、水三个词语)

师: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用不同数量词来说说。

(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4、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小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反复朗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里面有数量词)

师:如果把这个数量词去掉,可以吗?(不可以,学生说理由)

5、练习数量词搭配。

(四人小组发一个小纸包,内装数量词若干)

师:请你们帮个忙,帮数量词找到好朋友。找到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这些词。

(教师巡视,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答案,用电脑播放。学生齐读,积累词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汇编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