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节日作文9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族节日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节日作文 篇1春节是我国很多民族共同的节日,也是最隆重和最具传统魅力的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始终承载和繁衍着祖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和风俗人情。
由春节派生出来的节日和习俗可谓是丰富多彩,但最奇特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壮族人民的敬蛙节了。敬蛙节又称为蚂拐节、青蛙节、蛙婆节。节日起源于一则民间故事,传说远古民间有食老人的风气,有个青年名叫东林,率先废除了这种野蛮的陋习。他养母终老并以棺葬母,守灵时,被青蛙叫得心烦意乱,便烧水淋之,青蛙或死或躲藏不再鸣叫。后遭遇大旱,他请示神灵,方知青蛙乃雷婆之女,它鸣叫,雷婆便知人间需要雨水而降雨,不叫便不下雨而造成干旱。于是东林设坛向青蛙请罪,后来竟然相沿成习,演绎成节。即每年春节大年初一的清晨,人们便四出寻找蛰冬青蛙,首先找到的人称为“蚂怪郎”,被认为是雷婆的女婿,并推举为节日活动的首领。人们将青蛙装入竹筒做的宝棺,放进彩纸扎的花楼,安置在村里的凉亭。于是村人男女老幼夜夜聚集于此,唱蚂拐歌、跳蚂拐舞,历时半月之久,然后举行盛大仪式埋葬青蛙,祈求青蛙上天关注人间,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敬蛙节营造的神秘氛围和流露的质朴感情,使我们看到远古的历史奇妙地投印在节日的年轮中,铸成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折射出历代壮族人民敬重生命、敬重自然的精神意识。
故事中东林对陋习的破除,体现了远古先民生命意识觉醒,由蒙昧走向文明开化的生动情景。古朴的叙述唤起的是对他人生命的责任感,人类勇敢地承担起人生义务,这是我们进化途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正是这种强烈的厚生精神影响着几千年的传统和习俗,增强了人类社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透视蛙鸣启示,人神感应,体察节日所蕴藏的那种歉疚和感谢的文化心理,我们看到古人以极其浪漫的幻想手法,诠释了人与自然的本源关系。他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早就萌生了浓厚的生态意识,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一环,万物与人类和谐共生、休戚相关,并且早就开始反省以人类为主宰的观念,检讨人类狭隘地对待动物的态度了。他们把人与环境共同发展的愿望,尊重本体和异类生命的意识注入传统节日,融进生活细节,代代相传。不断提醒我们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灵同为自然之子,善待它们就是善待自己,以文学和节日的方式回答了人与自然这样一个原始而深邃的哲学命题。
传统节日,负载着千百年的文化内涵,由历史的源头流淌至今,一头站着我们的祖先,一头站着我们自己。面对这些亘古的风俗人情,在节日意识逐渐淡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疏离的今天,在节日剥离得只剩下一个形式的现代社会,我们有必要认真去聆听一下先祖的声音,用心去触摸节日文化的精魂;有必要重新去温习温习象敬蛙节之类的节日留给我们的古老功课,敬重生命、敬重自然、敬重传统。
民族节日作文 篇2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旅游,我国有56个民族,在云南省就有51个少数民族。
这使我对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等民族节日。白族人口数有1万8千580人,在少数民族中白族的人口数排名第15。白族自古以来,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圣,其原因主要有:一说白族是6诏的后裔,6诏年年要给大唐帝国上贡,每诏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赠礼品6份,各诏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间往来礼品必带“6”字;一说取汉语“有福有禄”一词之义。白族青年男女订婚的彩礼都得带“6”字。如送钱必须是60元、160元或260元等;送四色礼,一般是名茶1.6斤或3.6斤,红糖6斤或6盒,酒6瓶或6斤,盐6斤或16斤;媳妇生小孩儿娘家送礼,鸡蛋少则60个,多则166个。白族它有自己的语言是白语。
我喜欢白族。
民族节日作文 篇3我国有许多的节日,而不同的民族则有不同的节日。
在蒙古族,有一项历史悠久的节日──那达慕节。“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无论哪一个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它的前身是“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举行那达慕时,人们都高声欢呼,欢迎英雄出场。热闹极了!人们都欢呼着:观众们大声为选手打气助威。这比赛不是比赛,而是各家的交流大会呀!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引人注意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就定胜负。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十分特别。
那达慕节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节日作文家乡的节日作文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民族节日作文 篇4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了云南省昆明市的舅舅家。那里四季如春,可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到了昆明,舅舅告诉我们,这几天,可是云南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又热闹、又好玩。“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一个传统的节日。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美极了,这次可真来的是时候呀!
晚上,我们全家和哥哥、舅舅乘车去“云南民族村”,大门外屹立着一个巨大的火把,好威武啊,门上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烫金大字,非常气派。我兴奋极了,连蹦带跳的拉着哥哥就往里冲,冲进村里,有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中,各少数民族宗教习俗,文化各有不同,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还没来得及看够不知不觉走到了团结广场,看到很多人高举着火把,边唱边舞好不热闹啊!看到这样的场面,我忍不住了,赶紧戴上可爱的面具,和哥哥拿着舅舅买的火把,来到点火的篝火堆跟前,点燃火把。很快,我们就融入到了那种热闹的气氛里,高 ……此处隐藏1682个字……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民族节日作文 篇8你爱吃粽子吗?如果爱吃的话,你一定知道端午节吧!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粽子有三角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很多别的形状。听说古人在端午节要戴香包、系五彩绳、穿虎鞋,人们还要在门上挂艾草,大人们还会喝雄黄酒。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吗?这是因为农历的五月份天气已经变暖了,蚊虫都跑出来了,它们会把传染病带给我们,所以人们才要戴上这些东西来驱赶蚊虫。
除了这些以外,人们还会在江上划龙舟,这么做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老百姓都很喜欢他。但是在公元278年,楚国战败了,屈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最后投江自尽了。百姓们知道后,非常伤心,决定划着龙舟去找屈原的尸体,但是没有找到。百姓们害怕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后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现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还会划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请记住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吧!
民族节日作文 篇9在农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蒸馍都是过春节的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一来是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和信奉的神仙要用到;二来白面馍是走亲戚的主要礼物之一,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白面馍更是农村春节走亲戚不可或缺的礼物。
蒸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腊月二十五六之后,先一天,把“馇头”,也就是上次蒸馍留下的发面,用温水化开,拌上面粉,搅成稀水,用老百姓的话讲叫“打面水”,然后把搅好的“面水”放在煤火台上靠近煤火口的地方,等着发酵。这是春节蒸馍的前奏。
一般第二天晚上和面。白天准备好足够的面粉,然后找个大缸,洗涮干净,准备放面。一般的人家一口大缸就足够,家里人口多、亲戚多的也有准备两三口大缸的。和面要用上等白面,没有面粉厂时,在腊月二十前,家家户户就自己推磨磨面,筛出最白的面粉留作春节蒸馍用。
到了掌灯时分,就开始和面了。家里的壮劳力负责和面,有蒸馍经验的年长女性负责掌握每次和面放面的多少和放“面水”的多少。和面是重体力活,不一会儿就会腰酸背痛,如果是性子急的男后生,此时往往会问:“怎么还不完?”或说:“完了吧?”而和面、蒸馍最忌讳说话带“完”字,因此,此前家里年长的人就会特意交代,和面和蒸馍时,不能说“和完了”“蒸完了”,要说“和齐了”“蒸齐了”,取“起”的谐音,以图吉利。面和好,放到准备好的大缸里,上面蒙上湿布,放到煤火台上,下一步就是“看面”了。“看面”就是不时地在煤火台上移动大缸,使缸体受热均匀,面发得均匀,不然第二天早上面不起,或起得不均匀,都影响蒸馍的质量。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开始试碱蒸馍了。蒸馍需要的人手多,如果家里人少,还会两三家在一起合伙蒸馍,今天蒸你家的,明天蒸他家的。蒸馍试碱、做花形一般是家里女性干的活,男性负责干一些粗活,如烧火、装馍、揭馍。
春节蒸的馍样式丰富,并且每种样式都有一定的讲究。
一开始第一锅会蒸小馍,小馍也叫小糕。既是试试面发得怎么样,碱试得怎么样,也取“小高”之意。
接着蒸长条馍,长条馍也叫大糕,其状如布袋也叫布袋馍。布袋馍做工简单,把面搓成长条,七八寸长短一个,切好后再在两边用刀轻轻压一个印,就好比布袋扎住了口。
大馍,每个要有碗那么大小,形状好比碗倒扣过来。有的大馍上用擀得薄薄的面片切成四瓣放在正上方,然后再摁个枣;有的则在大馍的顶端包上红糖,再用剪刀剪成四瓣,蒸熟时面瓣裂开,里面的红糖显露出来,有白有红,又香又甜,煞是喜人。大馍也叫人口馍,家里有几口人蒸几个,并且只在一个大馍里边包上子钱。大馍等到大年初一祭祀过后才能食用,谁吃到包有子钱的大馍,预示着一年大吉大利。
大馍蒸齐后,就开始蒸其他样式的馍。刺猬馍,把馍做得像面包一样,然后用剪刀在上面一剪一剪,剪出刺猬的模样,再在前面用绿豆或黑豆装上两个眼睛,喻意像刺猬一样能粘住钱;鱼馍,一般是双头鱼,把面搓成中间细,两头粗的形状,然后折过来交叉起来,用黄豆在两个鱼头处安上鱼眼,一条双头鱼就活灵活现做成了。鱼馍取年年有余之意。小燕馍,把面搓成长条,一头用刀切开,形如燕尾,一头摁上个红枣。这三种馍都是春节期间放在大门口祭祀门神用的,刺猬馍和鱼馍与财富有关,小燕馍则是喻意着燕子飞入家中,来年喜事多多。
蒸馍最后蒸的是财神盘。财神盘的底座是用将近两寸厚的面做的,直径有将近一尺那么大,财神盘边沿的上面用手捏成花纹,上面盘着两条龙,两条龙龙嘴里衔着子钱,龙头相对;两条盘龙的正中是用面团成的元宝和金条,取金丝缠元宝之意,元宝和金条要高出龙身,呈麦堆状。这个财神盘的意思是家里的挣钱人,辛辛苦苦挣了一年钱满载而归,过年了,可以安安心心守着财富过个安稳年。
从除夕夜开始就用馍上供,堂屋里正中的八仙桌或条几案上,摆上蒸的财神盘、大馍、枣花,点上香,边作揖,边给逝去的先人及家里供奉的神仙愿语。除夕夜将供品摆在那儿,从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都要上香愿语。
过罢初一就开始走亲戚。初二是回娘家,小媳妇会领着女婿和孩子,打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用斗篮装着自己蒸的馍,上面盖上花巾回娘家。路上遇见熟人,还会打上个招呼,掀开花巾,对对方蒸的馍品头论足一番。下午闺女要回婆家,这时当娘的要取篮,也就是要把女儿瞧自己拿的馍取下一部分,一定不能取完,否则就有贪财之名。取罢篮,当娘的要把自己蒸的枣花馍和其他礼物放到女儿的斗篮里,这叫做回篮。
过罢初二,走其他亲戚,根据关系远近拿的馍也不一样,但也有取篮和回篮的讲究。
虽说春节前蒸罢馍就不再蒸馍了,但正月十五蒸财神盘是个例外。这天蒸的财神盘大致与春节前蒸的相仿,不同的是两条龙已从相向而卧,变成了龙头衔龙尾,好似你追我赶的模样。意思是春节要结束了,家里挣钱人要出门辛苦挣钱去了。
在农村有句俗话,叫做“能穷一年,不穷一节”。一般家庭春节蒸的馍不仅能吃到填仓节,而且还有好多家庭到了填仓节蒸的馍也吃不完。这时,天气已经回暖,柳树已经发芽,吃不完的馍容易放坏了。不过不用担心,这些放坏的馍还有用处,等夏天来了,这些长了绿毛的蒸馍就被做成了豆酱,变成了别有风味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