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25 06:40:34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角度切换,建立父亲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迟到》,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不急,老师有个建议,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概括。

“我”上学迟到了,父亲打了我,帮助我改正了错误。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70多岁时仍然记忆犹新。(出示课件)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能影响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样一位父亲。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吗?(严厉、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慈祥……)

二、感情诵读,品析“严慈并济”的父亲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父亲的严和慈。

感受“严”

1、说话要有根有据,自由读课文6—13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父亲的严厉,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简单批注。比如一个词语、短语或者简单的一句话。3分钟以后交流行吗?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感叹号不仅可以表示赞叹还可以表示气愤,三个叹号足以说明父亲气极了。从语气上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分角色朗读对话)

B、“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我挨打了!”

怎样才能读出严厉呢?自己试试。(指名)

我仿佛看到了高举的鸡毛掸子,听到了令人胆寒的咻咻声。“拖、抄、抡”这些动作直接写出了父亲的严厉。能从其它句子中有所感受吗?

C、“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外面的雨声有多大,我的哭号就有多响,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父亲下手狠,鞭痕让人有钻心的疼痛,怎么不严厉呢!

3、一次迟到,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时,教师点拨学生注意联系前文。

小结过渡:

父亲恨铁不成钢,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同学们还读出了他的慈祥。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指名回答。

2、送来的仅仅是夹袄和铜钱吗?送来的还是什么?同学们,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请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虽然打在我身上,却痛在父亲心里,他懊悔不已。父爱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过行动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B、每一动作后都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爱。同学们,用心用情去读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读——指名(朗读中注意方法点拨,情感渲染)

教师小结:我们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触摸到父亲那份厚重的爱!

三、入情入境,体味“我”的内心世界

父亲打了我,又送东西给我,作为女儿,“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挨打时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伤心、不解、难过、委屈……)

送东西时的心情:

小结过渡:

(感动、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气,我不解甚至怨恨,因为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亲追到学校送东西给我,看着他关爱的眼神,“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学们看啊,“我”在接过父亲送夹袄和铜钱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

爱之深,责之切。听着我惨烈的哭喊,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想起我红肿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打的严厉,有时又是爱的深沉。

四、对比中升华父爱的高度

1、现在你觉得“打”和“送”,哪个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声讨论。

2、指名回答。

补充资料:

其实《迟到》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她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时,我们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时的皮肉之苦是短暂的,就像过眼烟云,一吹就散了;而送东西时的感动却是永久的,就如一块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浓浓的父爱!

3、严而有情的父爱有效果吗?读课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这样父亲足以影响我一生!可是父亲早已去世,要是时光能倒流,要是父亲此刻就站在我面前,“我”该有多少话想对父亲说呀!拿起你的笔代替女儿把心里最想对父亲说的2、3 句话写下来。3分钟够吗?

5、指名交流。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海音。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她70多岁时所说的话。生齐读。

林海音的故事影响了我,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那该多好啊!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按笔顺些好汉字。

2. 学用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再组成词。

3. 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 ……此处隐藏9984个字……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生字词。

2、播放课文朗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一)、研读“雷雨前”:

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乌云、树、蝉

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 ——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用自制教具让学生区分“垂”和“掉”。垂:东西一头往下挂,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下落的情景,让人感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用播放器播放雷声并把音量慢慢调高,让学生感受“越来越”这一词。

4、点名用“越来越”口头造句。

板书: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

(二)、研读“雷雨中”:

1、出示挂图2,结合文字观察挂图,和雷雨前做比较。

2、分析重点语句: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个“哗”体现了雨下得又大又急。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看不清”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慢慢地变小。

3、点名用“渐渐地”口头造句。

板书: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三)研读“雷雨后”:

1、出示挂图3,观察雨后有哪些变化。

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分析重点语句。

——“一条彩虹挂在空中。”

“挂”字让人感觉像是谁把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一样。 ——“蜘蛛又坐在网上。”

“坐”字让人体会到雷雨过后,蜘蛛又是那么悠闲、愉快。 板书: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

强调:整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生字指导(我会写):

1、

2、

3、 学习“垂、逃”的笔顺。 学生书空,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个别同学写字的占格。

五、作业布置:

1、用“读读写写”句子中带点的字造句。

2、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

18、雷雨(时间顺序)

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

雷雨中:雨下起来——越来越大——渐渐变小

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

七、教学反思:

《雷雨》这篇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公开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考虑到我们班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比较吵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准备挂图和播放器以及其它自制教具。对于从来没接触过教具的学生来说,感觉很新鲜,整堂课的注意力都跟着老师走,这不仅仅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教学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

2.师准备生字卡片(带情境的)

3.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引导学生提出生疏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再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5.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

1.“字──词”大拼图:从课文中选出五个自己喜欢的,要求会认的字各组两个词。最好先把字词都写在剪好的彩色小花上,然后把五组字词摆成一个大的五角星粘贴在一张纸上。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