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20 21:29:34
【推荐】语文教案集合7篇

【推荐】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猴”3个字。认识个笔画“ ”和5个偏旁“ 、 、 、 、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73电6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猴”3个字。认识个笔画“ ”和5个偏旁“ 、 、 、 、 、”。

二、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踩影子”的游戏,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出示课题:影子。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也和你们一样做踩影子的游戏,看着这一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

4、认识偏旁:三撇儿“ ”。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起来。

(2)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3)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4)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5)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结分别写哪一幅画?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大组交流,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京京背着太阳,影子在前;面向太阳,影子在后;太阳在他的左边,影子在右;太阳在右,影子在左。

看图说说,理解“前、后、左、右”

(4)质疑、释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问同学,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学生自己背诵后,再背给同桌听。

(6)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学习新偏旁“ 、 、 、 ”,说一说偏旁名称。

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读词说句认字。

五、作业布置:

1、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一背。

2、继续观察,在哪儿能见到影子。

六、板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教案

9. 影子

左 右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74电6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

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2、大组交流: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自己站起来说一说。

3、随便选一个字,(前、后、左、右)开火车说说你周围的同学。

(三)、指导写字 影子教学设计教案

1、复习“飞、鸟、马”。

(1)看图,图上画着什么?还记得这三个字吗?

(2)大家一起读一读。

2、复习笔画,学写字。

(1)看到“飞”字,你觉得它像什么?

(2)第一笔应该写什么?

(3)比较“飞”与“九”,跟老师书空。

(4)描红,防写。

3、学习新笔画。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2)观察这两个字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3)按笔顺书写。

(4)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练 习

1、加一笔,变新字。

口—( ) 十—( ) 乌—( )

木—( ) 兔—( ) 二—( )

2、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影子教学设计教案

鸟 马

(1)( )儿在天上飞。

(2)( )儿在地上跑

五、作业布置:向爸爸妈妈说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六、板书设计: 鸟 马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太平洋的来客》是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海潮形成的原因。作者从海潮涌来时的形、声、色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语言形象、逼真,气势恢宏。是一篇极好的练习朗读、培养语感的佳作,同时也是一篇适宜渗透写作方法,读写结合的典型范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了解大潮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壮观,并结合有关资料,了解大潮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文中感受作者善于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突出方法 ……此处隐藏8453个字……

第二处年龄是,其出现的改变是。

第三处的年龄是,其又有了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四)再读后的自量

1、出示任务:完成自量检测

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不能称前时之闻”→遗憾;“泯然众人矣”→痛心

2、自量检测

①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才能变化。

②思考:不同年龄段中,我们和仲永相比,谁更厉害?

1.自读课文

2.自知检测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③文章讲了金溪(地点)方仲永(人物)从天才走向平凡(发生了什么事情?)

1.标注注释

2.自品检测

①生字注音:

隶(lì)焉(yān)

邑(yì)谒(yè)

扳(pān)称(chèn)泯(mǐn)矣(yǐ)

②个人、小组、集体多种方式朗读、朗诵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要求词句。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是生五年,其过人之处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处年龄是十二三矣,其出现的改变是“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处的年龄是又七年,其又有了“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1.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知识水平变化。

2.相比之下我们更厉害,因为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们参加了后天教育,才能日益增加。

掌握文章课题、大致内容和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正音,多次朗读,熟悉课文,培养语感。

给予字眼指导,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长过程。品析主人公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完成课后第二题。

带着脉络梳理读重点句子,直击主题--后天教育必不可少。

四、总结概括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后天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忽略了后天学习,只会像方仲永一样,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伤。

语文教案 篇7

教案示例

19、好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掌握“着急、进来、衣服、头发、雨水”等词语,认识“紧、忘、奇、怪、疼、擦”6个字。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4、通过了解小梅和京京的做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做个行为美的好孩子。

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认真读课文,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练习书写。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还要通过读课文,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2、学习“服、带”等字,能正确书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回答“谁是好孩子”。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读后评论。

4、 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现几幅图?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讲了哪两个孩子?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一段。

2、导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现在我们看看奶奶的担心对不对?)

(1)轻声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2)议答:

①第一个回到家的是谁?她敲门的声音怎样,这是拟声词。

②奶奶看见小玲衣服淋湿了,为什么很奇怪?理解“奇怪”。(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小玲忘了带雨伞,奶奶以为她一定要淋湿了,但小玲衣服一点都没湿,所以她很奇怪。)

③奶奶说谁是好孩子?奶奶是怎样称赞小梅的?

④为什么说小梅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小玲说的话。

3、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几段讲谁是好孩子,为什么?

(2)汇报自学情况。

(这几段讲京京也是个好孩子。因为京京虽然自己湿透了,但他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京京主动关心别人,因此说他也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京京说的话。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六)扩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是好孩子吗?你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着急、进来、衣服、头发、雨水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3、重点指导。

服:右边笔顺是:

她:与“他”区别字形和字义。

4、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

生字中,“外”“她”“拉”“跳”“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宽窄不一样,要用田字格认真写好这些字。

衣:点居中,不与横画相连。第三笔撇自横的中点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自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写在横收笔的下方,最后一笔捺与左撇相背对称。

(三)朗读指导

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奶奶问小玲和京京的话,虽然都是疑问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她问小玲时是疑惑不解;问京京时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小玲和京京回答时说的话,语气也不一样。小玲忘了带伞,身上一点儿也没湿,说话时非常高兴。全身湿透的京京回答时,心里很坦然。奶奶夸奖小梅和京京的话,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布置作业

1、连一连。

2、看拼音写词语。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按要求回答。

(1)“她真是个好孩子!”

“她”指的是:

(2)“你也是个好孩子!”

“你”指的是:

4、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看看图画,你能根据图章说说小红对奶奶说了些什么话吗?

《【推荐】语文教案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