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语文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知道学会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2、学会本课12歌声字。理解“请假条、发烧、按时、制度、冒号、原因、日期、姓名、顶格”
3、学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12歌声字;为什么要写请假条,让学生知道这是学校的制度。
难点:掌握请假条的格式。
教学准备:
1、投影、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1、4自然段。
2、学会12歌声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同学生病了(或前几天,()同学有事了),不能来上学,哪怎么办呢?(出示课题:请假条)学习生子“假”组词:请假,假日、放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上段落。思考:为什么要写请假条?怎么写请假条(不要求回答)。
2、读后汇报。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为什么要写请假条?哪个自然段写了怎样写请假条?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1)想一想这一段写什么?读后口头回答()把王小华爸爸写的()念给大家听。王小华请假是因为()。(应填上:李老师、请假条、头痛发烧)
(2)学习生字:利、华
(3)齐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听了老师的话,大家知道怎样写请假条了。)
四、指名说说1-4自然段的意思。
五、学习2、3段中的9个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想一想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六、指名分节读课文。
七、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写请假条。理解“制度、顶格、日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一说每一小节主要讲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读这一段。思考:老师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第一句讲依照规定的时间到校上课是每一位同学都要做到的。第二句写因为生病或因为有事不能来学校上课要写请假条。第三句写这是制度。)
什么是“制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定)“这是”指什么呢?(前面说的两句话的内容。)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学校制度”
这句话的意思。
2、齐读这一段。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三、学写请假条。
1、出示请假条。思考:王小华的爸爸带王小华写的请假条是怎样的呢?
李老师:
今天王小华病了,头痛发烧,不能来校上课。请假一天。
家长:王利民
4月10日
2、自由读请假条,读后讨论。
(1)王小花的爸爸写请假条,现在什么地方写什么?再在什么地方写什么?最后在什么地方写什么?(先在顶格写向李老师请假,李老师后面写上冒号;在再换一行空两格的地方写王小华音头痛发烧,需要请假一天;最后再右下方写上家长王利民以及时间。)
(2)王小华生病了请假,为什么在请假条的右下方写上“王利民”呢?(这张请假条是王小华的爸爸代他写的)
3、你们能把这张请假条改成王小华写的吗?哪些地方要改一改呢?(“王小华”改成“我”“家长”改成“学生”“王利民”改成“王小华。”)
4、把请假条补充完整。
李老师:
今天病了,头痛发烧,不能来校上课。请假一天。
4月10日
四、作业。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掌握相关文学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过程
一、重点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古义未尝今义没开始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古义更换交替今义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古义拨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古义接近今义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古义从前今义朝
故为之文以志古义记今义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3.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4.一词多义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始指异之(副词,才)
始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称奇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异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余自为像人: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为(表目的)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而 ……此处隐藏5717个字……>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比较《观潮》一篇文章自由读。读准字音。
1.你能根据《观潮》的描写大体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吗?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浙江潮,思考:文章写得是什么?
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4.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
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③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浙江潮?(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
5.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
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交流
2、学生交流有关资料,探究奇观的成因
这么雄伟的景象都是我们这些身在海边的人所不曾看到的,你知道着雄伟壮丽的浙江潮的成因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浙江潮》
2、写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共同学习了《浙江潮》一文,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文章只用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 检查背诵《浙江潮》点面结合,随机抽取。
三、 自读自学《观潮》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代散文《观潮》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全班共同学习“潮来时”,课文4—5节。
放映大潮到来时的食品资料,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形: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3、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四、对比较阅读《浙江潮》和《观潮》
教师范读《浙江潮》指名朗读《观潮》,思考,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只要说出一个是古文,语言很简练,一个是现代文,描写细致即可。
五、写作指导
1、这两篇文章用到了一些相同的写景的办法。比如说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读文章,感受这些方法的。
2、片段练习《课间一瞥》
六、布置作业
查阅关于钱江潮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学习,收集关于钱江潮的古代诗文。
语文教案 篇8教材分析:这首儿歌汪新优美地表现了关于“风”的知识.重举的形式既利于吟唱,又使各个诗节成为一个整体,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一种完整的和谐。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充满了儿童情趣与感情。
教学理念:课文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诗中竟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感受悟诗歌的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教师诵读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没人和它交朋友,只好自已到外处跑。“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看看作者笔下的“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里面有生字宝宝藏着你以氢把它们找出来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能么办?请在家说说有什么办法。
3、请同学们用自已的方式自学生字,读到生字的时候把它圈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三)细读课文
1、请同学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然后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5、指导学生背诵。可以让学生看课件上的画面。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来背诵课文,或出示提示内容不背诵。
6、虽然我们看不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四)
同学们说得很生动,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学习字词
1、认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的8个生字,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比一比,看认记得快又准。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2、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分小组计论汇报:1字音;2记字形的方法;3书写时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大家补充,教师点拨指导。
(3)指导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仿写。
3、选自已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空白处。
(三)读《阅读(注音版)》中的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
处处有风
7风河水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