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重点: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喜欢旅游吗,看这里,你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2、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二、了解诗人,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请你用最简单的话介绍一下李白,注意不要重复。
2.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可以帮我们进一步了解李白,谁来读一读。
a出示课件,请一名生读。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他的诗想象新奇,语言清新明快,所以广为流传。
b师:我们曾学过几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打开书81页)请同学们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
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2人)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为了更好的理解古诗,读的时候要有节奏,读出诗的韵律美。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读的好吗?男、女生比赛读一次可以吗?
师:好了,读的有进步,下面谁能讲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写看庐山瀑布,而用望这个字呢?
生:因为作者是从远处看瀑布。
师:对了,那你见过瀑布吗?谁能说说瀑布的样子。
生:我在长白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oo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oo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oo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水流从高山陡峭的地方倾泻下来,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
oo师:瀑布宏伟壮观,一泻千里,而庐山的瀑布更是秀美无比令人神往。
师:那么作者都望到了什么,让我们到诗句中去感悟吧。请大家小组四人互读古诗,结合注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oo出示幻灯: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oo遥看瀑布挂前川。o
飞流直下三千尺,oo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中所描述的景物。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9、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五、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看图片),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此处隐藏2565个字……文
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体会。
六、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
七、全班交流,理解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找出句子体会:
如: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
(举例子)
⑵ 拓展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
(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
⑶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⑷ 学习这段的后部分内容:
过渡: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
读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体会作者是说明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的世纪的?
(做比较)
体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过渡:
我们现在的吸过来府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古代还有哪些幻想都已变成现实的?
我们现在发明发现这么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段:
⑴ 读句子,相机出示课后的句子体会: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⑵ 拓展一下:
古代还有哪些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了的?
(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⑶ 从这段中的哪儿还能感受到呼风唤雨?
出示句子体会: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读句子,说一说愿意,在联系课文的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现代科技发展之快、之多)
体会的读一读。
在这近百年中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
⑴ 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⑵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板书: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
⑶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
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⑷ 用“发现,发明”说话练习。
⑸ 了解新成就,区别判断发明和发现:
出示课件:
X射线、 空调、 维生素、彩色胶片、青毒素、圆珠笔、激光、
杂交水稻、移动电话
⑹ 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找一找,理解一下:
改观 改变
过渡:
20世纪人们利用科学成就使我们实现了古代人那么多的幻想,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你们也插上想像的翅膀,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明日美好的未来。(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画图表现)你现在就是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前景吧!
八、总结
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你们的未来生活更精彩,只要你们大胆的想像就一定发现和发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话来结束吧。
齐读: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书设计】
改变 改观
现代科技 人类生活
发明 发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重点是第3自然段骑手所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师简介南美洲的骑牛比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重点读一读。
3、检查自学效果。
(1)自读生字词。
(2)正音。
翘舌音:术、束、洲、致、超、掌。
平舌音:曾
后鼻音:掌、曾
边音:烈
只: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检查读书情况。
4、出示长句子,指导朗读。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5、指导停顿,领读、练读,指名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再读课文
(1)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其它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生互相交流。
(4)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引导用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
3、反馈检查。
4、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5、指导书写。
“术”、“末”:中间的竖要写直,而且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热”、“烈”:下面的四点底要写得宽一点,能托住上面的部分。
“特”、“观”、“技”、“位”:要写得左窄右宽。
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热”、“烈”两个字很难掌握,读长句停顿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