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3 18:15:4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

可要是 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同桌帮助正音。

3、小老师教读生字。

明确 “针、忠、盏、稠”四 个生字都是 翘舌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积累生词识字

(1) 默读全文,画出 自己喜欢的生词。

(2) 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6、找反义词识字

如:南—北 稠—稀 快—慢

7、联系实际识字 ,如:“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

8、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给同桌听,请他评价。

9、抽生分节课文,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三、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 太阳 (2)北极星 (3)大树 (4)雪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 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

(2) 各小组至少确定一种方法,练读、评读、仿读、研讨,并准备汇报。

4、汇报朗读,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借助自制图片,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相互质疑、释疑,对讲得不明确或不准备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纠正。

四、 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呢?

2、在今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注意发现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向。

五、 借助图片,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

2、检查背诵

二、指导写字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书空笔顺。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提出难以写好的字

“盏”: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

禾字旁:(1)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

(2)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4、生临写一个字,圈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告诉同桌是怎样写好的请同桌指出写得不够好的字,该怎样写好。

5、临写第二个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野外 沟渠 向导 忠实 指点 分辨 辨别 永远 高挂 天然 大自然 北极星 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

别:特别 分别 别处

指:指挥 手指 指南针

方:方向 地方 千方百计

导: 积:

忠: 慌:

四、作业

分学习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了解其他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如:为什么森林能够净化污水,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等等,课余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作为课题。

2、生读课题。师: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读中解疑

(一)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师: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找出四个原因。

2、学生讨论交流:(投影逐条出示)

(1)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2)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4、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离家已有两年了,恰逢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可王维独自一人,感到孤单、寂寞,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请听录音朗读。

1、讨论交流。

2、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

4、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来说说。

5、师:诗人王维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句话来表达呢?请读第四自然段。

6、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 ……此处隐藏3592个字……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2.放飞假想,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个性。

3.让学生乐于、敢于、善于表达,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发言,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

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你们会讲故事吗?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讲故事比赛,可是有一个问题难住了它们,咱们去帮帮它们,好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出示“续编故事”要求。

1.师生齐读要求。

2.读文字“春天里……”一段后先发挥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小故事。

3.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可以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学生思维。

评价总结

1.小组推荐优胜者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进行点评。

预案:

(1)如果可以种太阳就好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花盆,装满了土,挖个洞,放在阳光底下,心想:“明天就会有好多太阳长出来了!”

(2)这样,花儿就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让太阳妈妈再生几个太阳宝宝吧。

(3)牛牛想:“我拿个一盆子把阳光吸收起来,等花儿需要它时再把它放出来,那该多好啊!”

2.说说你最喜欢谁编的故事,夸夸他(她),有么建议对她提出来。

3、评选出“故事大王”,奖“小笑脸”。

师生评价:我们的小笑脸应该奖给谁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尊重学生,进行奖励。

4、师评价小结: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听,小动物在夸你们呢!

(放录音:谢谢同学们,你们真棒!)认真倾听,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一个交际环境。

享受学习乐趣。

学生参与评价,公平、公正。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两个故事表达自己对于诚信品质的深切体会。

课文重点写了自己经历的两个故事。一个讲,小时候,一位家境贫寒的男生为了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而向她借两块钱,并保证五天内归还。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男生天天夜里帮菜贩推车,第五天拂晓终于攒足了两元钱,由于乏极了,竟然在桥洞酣睡了一天,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终于如期归还所借的钱。另一个故事讲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一场倾盆大雨中,我去接曾约定风雨无阻的朋友却失望而归。于是,作者发出了一番感慨。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下来。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秦文君的作品在儿童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诸如《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之类的畅销书,了解作者与作品,为学好课文做铺垫。

2.课文引入

本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可以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在强烈反差中激起阅读兴趣,引发学习的欲望;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聊一聊作者的作品,由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引向课文的学习;还可以讲一讲“一诺千金”的故事,通过简短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把学习语文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3.课文品读

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两个故事学生也容易把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弄清作者所讲述的故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又为理解作者的议论做好准备。对于作者在两个故事中间所抒发的感受,教学时要让学生熟读。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指导,并把理解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大量的讨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4.识字与写字

本课有一些字难认难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找形近字、与同学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不理解的词语,应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通过仔细读读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来琢磨理解,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这样的学习,会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还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的机会。

5.拓展延伸

在教学后可推荐学生阅读秦文君的其他优秀作品,也可以推荐阅读有关诚信的故事。课后建议学生搜集、阅读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文章等,并进行交流。还可以写下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资料]

1.秦文君,1954年出生,上海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的生活,语言风趣幽默,且富有感染力。她从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2.“一诺千金”的故事

原文: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诺”,许诺,诺言。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愤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丘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丘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数落几句,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丘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您的好名声,您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丘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丘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