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2 14:59:37
【精选】语文教案汇编8篇

【精选】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学会生字4个,并能够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古代人很聪明,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图上画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样?(亭子上面有顶,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读生字卡片。注意纠正后鼻音。

(3)、“亭”这个字的样子和亭子的样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动演示投影片:将“人”拉至“亭子”旁

(1)、现在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个亭子的边上加了一个人,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来到了亭子边)人到亭子边干吗?(看到亭子想进去坐坐,休息休息)

说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来(出示“停”)看看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读,注意纠正后鼻音。

“停”和“亭”读音相同,但是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读“亭”和“停”,并分别组词。

(4)、象“停”这样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聪明啊!

3、出示投影片:人在门中听

(1)、那么这幅图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一个人在听)

他在哪里听?(在门里听)

你觉得他在听什么?(在听鸟叫声,在听人说话,在听歌声……在听声音)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尽量照顾全面,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出示生字卡片“闻”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门里听声音)

指名拼读生字卡片。“闻”是前鼻音,注意纠正。

齐读生字卡片,抽读。

(3)指名用“闻”组词

4、出示投影片:鸟鸣图

(1)、这是什么?(鸟)一只什么样的鸟?(漂亮的、美丽的、可爱的……)

(2)、出示生字卡片“鸟”和“鸣”。

把这两个字和图对应起来,我请同学来连线。

指名学生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连?(“鸟”字和鸟站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

(“鸣”字就是小鸟张开嘴巴在唱歌)

“鸣”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鸣”。

(4)、指名学生分别拼读“鸟”和“鸣”齐读,抽读,分组读。

指名分别组词。

三、

我们古代的人真聪明,想出那么多办法来造字,有些字的样子和东西的样子很像,我们就叫它们“象形字”(学生齐读3遍),像“亭”和“鸟”。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叫它们“会意字”(学生齐读3遍),像“停”、“闻”、“鸣”。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连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读卡片后词语,并造句。

四、指导书写

1、我们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还要向古代人学习一样本领,那就是学写字。

2、分析结构,指导书写。

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半包围结构。中间“耳”的笔顺要注意。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鸟”注意笔顺。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描红。

4、学生临写田字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

5、展出写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励,师生共同评议。

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57个,正确书写24个生字。复习部首“言字旁”、“绞丝旁”、“足字旁”、“走之底”,并且积累相关的字和词语。

2、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熟读课后词语及句子。背诵古诗。

3、根据音节正确拼读词语,正确地将量词和名词进行搭配。

4、正确朗读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每课后面的生字,正音,说说部首,记记结构,并组词。

2、辨析词组

跳()低()退()披()芽()

挑()底()腿()坡()穿()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言字旁:_____

绞丝旁:_____

足字旁:_____

走之底:_____

二、句式训练。

1、例: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蝌蚪长着()、(),甩着()。小蝌蚪先长出(),再长出(),最后()变短了,变成了一只()。

2、大青蛙长着()嘴巴,()腿,头顶上鼓着两只(),披着(),露出()的(),捉起虫来()。

3、蜘蛛在农庄的篱笆上(),()、()、()、()、()叫它玩耍,它都没(),忙着(),最后它织了一张漂亮的,逮住了()的苍蝇。

4、()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的当。

5、熊猫是我们国家的()。熊猫妈妈接到了孩子们从()横滨、()巴黎、()纽约打来的电话,大熊猫把人民的()送到了世界()。

四、背诵古诗。

五、给下列词语加上拼音。

捉虫羽毛清晨抽出身边

脑袋追赶摆动一束旁边

六、默写词语。

七、朗读课文。

八、完成练习卷。

教后反馈:

根据课文填空有难度,主要是学困生,没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对题目长一点,就没有耐心读,因此在指导学生审题上,我下了一定的功夫和时间进行训练和指导。其他基础题,完成情况较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体验有感情朗读的乐趣并背诵这首诗歌。在读的同时展开想象,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并能仿写一段。掌握本课生字,积累喜爱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掌握生字是重点;仿写一段是难点。

< ……此处隐藏3326个字……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有一家人也和大家一样,每天看电视。可他们家看电视很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看电视》这一课吧!把板书写完整。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⒈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在学习前先认一下。

⒉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字连成词。)把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⒊同桌相互检查生字,并交流认字方法。

⒋教师检查。

⑴出示加音节的生字,本课易错的字音有:(全、精等)

⑵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放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如:精彩、没完没了

⑶出示单个字让学生认记。

⒌学写生字关、完、写(读字音,分析字形,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

⒍读课文,争当朗读小老师。

㈢练习巩固。

⒈读词语练说话。

全家人奇妙却精彩球赛关掉没完没了换频道球员们写字音乐舞蹈

第二课时

㈠情境导入

1读这首节奏鲜明的诗歌。

⒉读后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写全字。

㈡读文帮老师开火车

⒈爸爸爱看却换成了奶奶爱看却换成了

我们一起为妈妈换成了

⒉学写爸爸的爸

㈢重点质疑,讨论解答。

⒈引导生质疑为什么爸爸爱看足球却为妈妈换成戏曲?

为什么奶奶又把她爱看的戏曲换成足球?

我们为什么又提议为妈妈换成音乐舞蹈?

⒉讨论解答。(师小结:我们家看电视真奇妙!)学写家

⒊谈感受,悟文情。

㈣感情朗读,把你所感受到的,感悟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㈤扩展结束

⒈齐读最后一句,猜猜心中的秘密是什么?

㈥布置作业

回去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爱看什么节目?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优秀电影的成功因素很多,但有一个好的剧本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有较高审美眼光和欣赏品位的导演是关键,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节选)》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影片断及电影文学剧本,不妨也试着当一回“导演”。

二、解题

介绍剧情梗概。

三、研习课文

1.播放电影光盘《一个都不能少(节选)》片断。

(解说: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激活课堂,给学生以关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2.赏析:请同学谈谈留下印象最深的镜头及感受。

(解说:将音像信息转换为描述性语言,再与文学剧本进行比照,进一步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写作特点。)

3.鉴赏品味。

(1)请学生试当“导演”说戏(可选某一场景)。

(解说:参与“导演”的过程,也是对剧本特点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剖析人物形象的生动立体的表现方式之一,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节选)》2》。)

(2)配乐模拟表演“摄制节目”场景。

(解说:由“导演”说戏到表演,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方法,也是参与鉴赏的一种高级形式。)

(3)请“导演”点评。

(解说:这一环节体现集中指导施教对象鉴赏之特色,可直接反馈教学效果的信息。)

4.课堂训练

表达:根据文本内容,按下列句式,请每位学生说一句话。

“《一个都不能少》有诸多让人感动的理由,理由之一是……”

(解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鉴赏层次,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思考进行评价判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及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较灵活地欣赏了电影文学剧本,了解了电影文学剧本侧重于视觉表现、一切都化为画面和动作的特点。通过赏析,不仅陶冶了 情操,也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四、布置作业

以“一个都不能少”为话题,写一则有创新意味的小短文。

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节选)》2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27个词语的意思;能写出“平滑、清晰、费事、凹进”等词语的反义词。

2、知道镜子的简单历史,并能复述。

3、初步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镜子发展的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制镜技术为什么会不断发展。

三、教学准备

1.有关课文的录音、镜子。

2.收集有关镜子的材料。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初步了解镜子的发展史,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

1.引题。

(1)说说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

(2)揭题,我国历史悠久,青铜镜也是我国发明的,后来镜子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出示课题18镜子小史。

(3)导入:镜子的发展史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学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初读了课文,你对镜子的发展史增加了怎样的了解?你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

板示:()一()一()一()一()

(2)到交流反馈。

(平静的湖面)一(青铜镜)一(水银玻璃镜)一(镀银玻璃镜)一(镀铝玻璃镜)

3.学习字词。

(1)自学,指出易错的音和形。

(2)交流。

音:粘在玻璃上。

形:漆一膝趴一扒锡一踢粘一沾

(3)出示词语:

习惯梳头然而估计普遍轰动

购买工艺平滑均匀清晰耐用

(4)完成《作业本》(2)中的作业。

4、研读课文。

(1)你还想通过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什么?

(要点:每一种镜子分别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2)师导入:一种事物适应了当时的需要,它就产生了;而后,又因为使用中发现了缺点,要用更好的事物取而代之。所以,我们研究镜子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研究每一阶段镜子的优点和缺点。

(3)自读课文,围绕刚才的问题,划出有关的语句。

(4)四人小组交流评议(每人主讲一个阶段镜子的优、缺点)。

(5)交流反馈。

(6)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镜子发展的原因。

5.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向好友介绍镜子的历史。

《【精选】语文教案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