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语文教案《村居》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教案《村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语文教案《村居》1村居(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赏析: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品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指名认读幻灯片风筝上的生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小山村孩子,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年级语文教案《村居》2教 ……此处隐藏1314个字……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地朗读了。这首诗的朗读,可参考如下示例。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结:所谓理解地读,就是读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通过读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加深体会思想感情。
板书: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后记:
1:本课难理解的字词有“纸鸢”、“莺”。在学习中,竖心旁的笔顺易错。在学习中遵循了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两个画面的作用,全面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2:这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的作用,全面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浓,易背,但理解得不够透彻。
3: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首古诗,学生知道了在春光明媚的春天,儿童沐浴着春光,吸着新鲜空气,奔跑放着风筝,写出了他们的愉快,但有些学生理解不够好,要在课后多读、多辅导。
一年级语文教案《村居》5《村居》综合资料
一、教学要求
1毖Щ岜究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毕胂笫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二、教材说明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教学挂图。
课文朗读录音带(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笔蹲纸萄А
本课要求学会3个字,要求认识4个字。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7个生字的读音。
烟:要用形声字规律记字形和字音。
趁: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c”。
纸: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z”。
长:多音字,本文读zhǎng。
莺、拂、堤、醉四个字只识不写,要记住字形,读准字音。
2毙醋纸萄А
要一个一个指导学生把要求学会的字写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趁: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捺脚要写长些,包住里面的“”。
纸:右边是氏字边,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
(三)词句教学
村居:在农村居住。诗以《村居》为题,指诗所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本课难理解的字词不多,大多数词句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诗句的大意可根据词语意思和生活实际了解,以下描述供教师参考:
早春二月,草儿发了芽儿,黄莺唱起了歌,
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
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不要让学生死记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四)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背诵是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指导的重点。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古诗,可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再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句子读流利,在练读中对词句有个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逐句了解大意,对诗中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地朗读了。所谓理解地读,就是读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通过读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加深体会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朗读,可参考如下示例。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可看图练习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重点内容,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想象能力训练。为了做好此题,教学中应多方面着力渗透:借助课文插图(或投影、课件)引起学生的想象;结合词句意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教师应适当描述诗中情境;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
在充分渗透的基础上,做诗情画意的想象和表达练习会变得容易。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1弊罱学习的几首古诗都是写自然景物的,谁来背一背其中写春天美景的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2苯馓猓引导看图。诗题《村居》,表示诗中写的情景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见的。那么,诗人村居时亲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看画面(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弊约航柚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
2庇每ㄆ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奔觳橹傅级量挝模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弊约褐鹁涠潦,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苯淌φ攵匝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毖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苯淌Ψ抖粒学生仿读。
3倍嘀中问嚼识帘热。
(六)看图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八)完成课后第3题:进行想象、口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