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标】
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资料准备】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食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一知识。
2、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说明对象: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总结句;三看反复出现的词句。(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作引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等。(其中前五种常用)
6、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科学。
7、常见结构方式: 总—分—总;总—分;分—总。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回顾《化石吟》的主要内容,检查背诵情况。
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预zhào ________ ②轻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纱
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点zhuì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峦( ) ②弥( )漫 ③月晕( )
④霎间( ) ⑤匀称( ) ⑥弧( )形
3.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2、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共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1层:(2-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第2层:(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当堂小结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层次清晰。首先从总体上指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可以看云识天气。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文章中运用了分类说明、打比方说明等的方法,由现象到本质有序地展开说明。
课堂检测
1、《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 ,是一篇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是 。
(3)本段运用了 、 和 修辞手法。
(4)本段文字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基础演练”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语文教案 篇2一、材料导入
课间展示阅读材料投影,学生自读(名字为《让孩子多睡会儿》)上课自然导入
二、落实重点,明确选材真实可信的范围
1.老师引导学生一起逐步填齐24小时时间“表”:
重点内容:以“我”为中心;
标出相应时间所在的地点;
标出相应时间接触的人;
标出相应时间的常规活动;
补充假日部分,小表作为补充。
2.分析图表,小结选材范围以及可以生发的`主题:
地点:学校、 家中、 路上
时间:11小时---12小时—1小时
主题:友情、 师生情---亲情---关爱,个人意志品质的磨练
学生尝试回忆自己写过的作文题目所选的题材,提出并自己把材料放进表内相应内容
学生可以把三个地点发生的事情任意变化时间,社会生活接触时间少,多数属于所见所闻,感触不多,不作为重点选材范围,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大社会背景,而天天奋战的课堂、天天滋养我们的家庭是生活的二十四分之二十三,随手可以提取题材,生发积极向上的主题。
三、 进攻难点,力求选材找到合理新角度
在“我”熟悉的领域选材,表达相应的主题,歌颂真善美,就拿到了基本分,情节语言生动一些,属于中等偏上的作文,如果再想拿高分,就要出新。
看图表,我们可以创新的题材已经不多,既让人相信又是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很少了,可以继续尝试,继续观察,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在同样的主题下同样的题材下尝试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哪怕就是一点点,也可以让阅卷老师发现一点亮点,无形中分数就从中等又上移了一步,成为比较优秀的作文。
1老师引领全体同学归纳所写过的作文的选材新内容、新角度
家庭:母爱—曹倩雯作文写妈妈悄悄看化学书(新题材)
欧阳北平写妈妈自己下班也被雨淋了但是到家了还是给孩子送伞,结果回家后细心的孩子发现妈妈发烧了,然后大量的心理描写,接续前文大量的铺垫。(新角度)
个人成长----宓源 写作业坚持与否,个人意志品质磨练
学校类:
师爱:辅导——?需要新角度
学生生病,老师背着送医院,题材不新,还可以不可以变换角度(个人认为不宜大力提倡)
友情:同学矛盾---?
“我”的成绩单下来了,一个同学给自己开心,自己还误会,然后听说这个同学也考得不好,自己通过一系列矛盾的解除刻画人物(新角度)
社会类
关爱:张秉义---买篮球杂志时候和遇到乞丐时的选择,(新的角度)
张思泽--是否搭陌生人车子,被搭和要搭车两个角度
2老师让学生自己就同样师爱、母爱两个主题找新的角度
3交流、归纳
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此处隐藏1114个字……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
像蒲公英种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语文教案 篇6翼江亭
翼江亭位于赤壁山临江矶头,重建于一九三六年,系麻石构建,上盖绿色琉璃瓦,六柱六角,塔状尖顶,以赤壁山、铁山似金鸾两翼而得名,亭柱上有对联一幅曰:
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厄言、兴霸良策;
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
传此地为周瑜、诸葛亮观战之哨所,今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拜风台(武侯宫)
拜风台位于南屏山上,又名“武侯宫”。分前后二殿,庙堂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内殿供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全身塑像,右侧有文物陈列馆,建于1979年,内陈列赤壁之战出土文物及在赤壁出土的其他文物二千余件,有刀、枪、剑、戟、镞、戈、带勾及三国东吴铜币“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当百”,并有东汉铜镜和剪轮“五铢钱”,大量东汉至六朝陶器。
凤雏庵
凤雏庵位于金鸾山腰,传为赤壁战时号为凤雏先生的庞统批阅兵书处,后人于此建庵以资怀念。现庵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为三个殿堂,第一室供有庞统全身塑像,第二室为赤壁图书馆,第三室为接待休息室。现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外有千年银杏树一株,其枝叶大如伞盖,荫遮古庵,此树高35米,为雌雄异株合抱,树上长了三棵倒立的瘤。传为庞统亲手所栽。
周瑜雕像
周瑜雕像位于赤壁山翼江亭与望江亭之间,高8.58米,重300t,1990年12月落成,为湖北省及长江沿线最大的一座人物雕象.周瑜身着战袍、手持宝剑、傲视西北、神态冷静。表现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总指挥的大将风范。
《三国赤壁大战陈列馆》
《三国赤壁大战陈列馆》位于赤壁山东北面,其建筑样式别具一格,远看既象风头轮,又似古代头盔:近看似战船、古城墙,意境极深。馆内有赤壁之战形势图、蜡象室、文史资料室。
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3、主动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追忆故乡的文章《故乡的芦苇》。(板书:故乡的芦苇)
芦苇是一种水生植物,用途很广。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到文章中去看一看故乡的芦苇。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一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
1、文章一开始作者先写了哪些景物?
(有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
2、你认为哪出景物最美?他们都是怎样的?谈谈你的感受。
3、省略号表明什么?
(表明故乡留给我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并没有说完。)
4、谁能用你的朗读再现那美景呢?
5、可这一切的一切是作者最难忘的吗?
他最爱的是什么?(芦苇)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你是怎样理解“魂牵梦绕”的?
6、既然作者最爱芦苇,为什么却不惜笔墨的写其他的美景呢?写小河、野花、油菜花和棉花的部分可否删除吗?
7、赏芦苇美景(学习8—9自然段)。
(1)品读重点句子,感情诵读。
①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芦苇有哪些特点呢?结合相关语句谈谈理解?(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②谁愿意读一读再现这美景?
③师生
④指名读
(2)师:作者利用生动的比喻句抓住芦苇“绿、多、柔”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芦苇图。
四、
这如是如画的景色,这如绿云漂浮的芦苇,让人难忘,让人眷恋。难怪我离家二十几年还如此追忆和向往。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在童年趣事中,品味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的无限回忆吧!
第二课时
一、学习10—13自然段。
(1)浏览课文10-13自然段
思考:作者说了哪几件趣事?
(2)小组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和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把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的句子读一读?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
三件趣事作者都以省略号结束,可不可以换成句号呢?
二、体味情感升华主题
这段点出了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三、识字
认识:苇、缤、蛛、曳、恬、哨、舵、锡、纺、裹。
重点强调,缤是前鼻音,蛛、哨是翘舌音。
1.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交流识字方法。
理解字义,组词、造句。
3.分析字形。
4.写好12个字。
按先观察,重点示范,练习、评议的程序指导学生书写。
上下结构:若、芳、翼。
左右结构:魂、拂、哨、帆、纯、纺、织、触
半包围:逸
重点指导“魂、拂、逸、翼”
四、作业
《资源》
板书:11、故乡的芦苇难忘
芦苇:绿美
吹芦叶哨:甜蜜的回忆
芦叶船:满载幻想
芦苇丛:捉纺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