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课题
我们成功了
知识教学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的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
(二)创设情境
1、播放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
2、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3、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4、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5、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
6、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五)识字写字
1、在朗读重点词句中指导认读生字。
2、识记生字的字形。
3、写字指导
实践活动
“我为奥运出力”
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再想想我们能为奥运会做些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巩固本课的重点字、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法设计:
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纸片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耳朵想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
2、说到大象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各抒己见)
3、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2、说说第一段中都出现了哪些人,曹操的心情怎样。
3、指名读第一段。(读出高兴的样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在什干么?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邓亚萍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奋勇拼搏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3、过渡:她是怎样报效祖国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
1、自由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奥运会奋勇拼搏蝉联生涯弥补瘫倒
增添全力以赴胜不骄败不馁精湛荣誉
光彩锐不可当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亲自/把金牌挂在她的胸前。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4、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的是谁?她为什么能为祖国争得巨大的荣誉?
(课文写的是邓亚萍,她为我国获得了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冠军。)
5、指名发言,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指导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想象:
邓亚萍为什么会激动得流下眼泪?此时她会想些什么?
联系电视中看到的运动员获奖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3、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邓亚萍的这种心情?
( ……此处隐藏4116个字……”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试探,引出“箭”的问题。“这是公事”话,外软内硬,以“公事”为借口,冠冕堂皇,逼迫诸葛亮接下造箭任务。“不要推却”,口气上紧逼不放。“军情紧急”句的真正含义是:军中无戏言。在周瑜看来,10万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加害诸葛亮了。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是文章的结尾句。这句话照应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才有两人的斗智;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挫败周瑜的阴谋,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叹曰“我不如他”。“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人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和利用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在本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预见到周瑜的险恶用心。在第一部分里,他是顺着周瑜意思说话的。表面看,似无觉察,其实了然于胸,甚至变周瑜的10天造箭为3天造箭,出人意料。这麻痹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从下文可看出,诸葛亮是成竹在胸。这种预测周瑜之心、并迅速作出判断与决策,确实超出常人。
第二,周密筹划借箭之策。他预测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雾,足见他通晓天文。他设计在船接近曹军水寨处擂鼓,恰好可让船中箭,又不至于被敌人追上,足见他熟知地理。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故求他帮助干事;周瑜聪明心狭,故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借箭之事;曹操谨慎多疑,虚实不清时必不敢出兵追击,故大张旗鼓,佯攻曹营;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让鲁肃取箭,做个见证。这些足见他了解诸人。他设计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数量,足见他“老谋深算”。
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诡计。蜀吴是联合抗曹的,如周瑜与诸葛亮相斗,可能坏了抗曹大计。所以,当发现周瑜耍阴谋时,诸葛亮机智地化解。他谈笑风生之中轻松取胜,回避了与周瑜的正面冲突,顾全了大局,实在是妙极。
〔写作特点〕
1.人物个个性鲜明。
本文有4个主要人物,他们个个性格鲜明。周瑜阴险妒嫉,诸葛亮从容镇定,鲁肃忠厚老实,曹操
谨慎多疑。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写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语言描写。比如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都鲜明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活动。
2.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环环紧扣,且跌宕起伏,很有趣味。一开始,似乎诸葛亮“中计”了,读者会为之焦急。接下去,他向鲁肃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后来,诸葛亮船只近到曹寨却大擂战鼓,更让人惊诧、担心。最后,巧取10万支箭,读者这才恍然大悟。正因为如此,本故事才千古流传,历久不衰。[ 内 容 结 束 ]
小学语文教案 篇9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是词语。
3. 通过对课文的口气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教具准备
卡片、田字格、挂图
教时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感知大概意思。
(2)认读本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主要画面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挂图
①观察图,图上画有什么?
②想一想,这些事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③按什么时候,什么人在干什么的顺序说一说图中内容。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
①想想紫丁香和画中的老师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学生自读课文。
三、分小节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第1节:正音“脚尖儿”“浓绿”
第2节:正音“伸进”“做伴”
第3节:正音“沙沙地响”“唱歌”“消除”“疲倦”
第4节:正音“满树盛开”“牵挂”
第5节:正音“眨眼”“飘进”“又香又甜”
四、认读生字/article/
1. 二类字:株 踮 栽 帮 疲 倦 牵 挂 眨 案
2. 一类字:香 浓 院 老 师 枝 伸 伴 消 除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吟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 读第一小节
(1)“浓浓”的小院是什么样儿的?
师:院儿青色满院,郁郁葱葱,浓浓的绿,淡淡的绿,点缀着小院的宁静。
(2)“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3)谁来读出小院绿阴葱茏的美好景象。
二、 读第2小节
(1) 诗中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语气呼唤老师,对老师说话的?
(2) 孩子们是怎样关心老师的?
(3) 指导读出语气要亲切,美好的祝愿。
三、 自读3、4小节
1.想象一下树儿是怎样陪伴老师的?
2.“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地动听,小朋友会唱些什么歌?
3.“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小朋友会围着老师说些什么?
4.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会疲倦?
生答:牵挂学生的学习、作业
牵挂学生课间活动
牵挂学生吃饭情况
牵挂 认读
5.指导读好这两节。
四、 看图想象说话
(1)师: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还在怎样地工作?
(2)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
(3)又怎样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4)指导朗读/sjbwz/
全诗由活泼亲切渐渐转入舒缓深情。
五、 作业
准备诗歌朗诵会
第4、5、6课都是浅显明快的现代散文诗,反复朗读,单独或小组均可。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感情背诵全文。
2.写好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书写入体。
教学过程:
一、 指导朗读,学生评议。
二、 自由练读。
三、 再指名再读,再评。集体评后集体朗读。
四、 写字指导
老:第五笔是弦撇
伴、消:两字右边是点和短撇
师:第一笔是短竖
除:最后两笔均为点
五、学生练习书写,注意写姿。
六、作业设计
①比一比组词
申( ) 半( ) 农( ) 完( )
伸( ) 伴( ) 浓( ) 院( )
②词语搭配
一抹 红枫叶 一首 歌曲
一片 绿蝈蝈 一个 古诗
一只 紫丁香 一支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