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雷雨》教案

时间:2023-04-07 18:15:36
语文《雷雨》教案(精选22篇)

语文《雷雨》教案(精选2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雷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雷雨》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能围绕主题选材,按一定的顺序写观察日记。

3、 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观察日记。

三、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语文《雷雨》教案 篇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3、学生课前准备:

(1)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二、教学课题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 内容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方法

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书写生字,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压”、“垂”的书写。

4、让学生配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垂”字,而不用掉、落等其它动词?

5、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6、开火车读生字。

7、把词语放入句子中,指名读句子。

三、朗读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初感“雷雨前”:

1、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雷雨到来方前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生汇报。(播放画面)

  语文《雷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捧奖杯”游戏识字。

二、观看动画,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

2、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3、分别指出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雷雨 ……此处隐藏43688个字……

师:你们说得真好,现在大家都是雷公公啦,我们再来读读第1至3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真好,谁能用越—越——说词语。

生:越来越好。

生;越长越高。生:越来越黑

师:同学们说得真多,老师也想说几个了,同学们现在坐得越来越端正,举手越来越积极,表现越来越棒。

(二)雷雨中师:(出示雷雨中的课件)雨终于下起来了,谁来学学雨的声音。

生:沙、沙、沙

师:这是小雨的声音。

生:哗、哗、哗

师:这真是一场大雨。刚才那么热,现在下雨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

4、

5、6自然段。

师:课文中哪儿写了雨很大呢?

生:雨越下越大

生: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见过大雨吗/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大雨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地下的水像小河。

生:我看见地上冒出了很大的水泡。

师:这么大的雷雨,下了一会儿,就变小了,是一下子变小的吗?

生:不是的,是慢慢变小的。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是讲慢慢的呢。

生:渐渐的。渐渐的

师:课文连用了两个渐渐的,说明雨是慢慢变小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读这一段还要注意,要把声音读轻一些。

(三)雷雨后。

师;一场雷雨就这样结束了,推开窗户,不仅有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还有许多美丽的的景象呢!下面请大家读读

7、8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雷雨后的哪些景象?

师:请大家拿出笔,把雷雨后的景象在书上画出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雷雨后,天亮了。

师;是呀,雷雨前是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生:太阳出来了。

师:是呀,天晴了。

生;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师;在这句话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挂

师:为什么说挂字用得特别好呢?

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彩虹,看一看彩虹是什么样子?

生:彩虹是五颜六色的。

师:这是彩虹的颜色,那彩虹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是弯弯的。

生:哦,我知道了,就像天空中钉了一颗钉子,彩虹被挂上去了。

师:对呀,彩虹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被高高地挂在天空。美吗?

生:美。

师: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继续来说,还发现了雨后的什么?

生: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师;刚才蜘蛛不是逃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生;因为雨停了。没有风了。

师:那蜘蛛还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网是蜘蛛的家呀,刚才在外面跑累了的蜘蛛回到家里,感觉怎么样?

生:很舒服。

师:课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蜘蛛的舒服呢?

生:(恍然大悟)坐字。

师:现在我们都是小蜘蛛,一起来舒服地读这句话。

生:雨后,蝉叫了。

师:雨前,蝉是一声也不叫,现在却快乐地唱起了歌,还有一种小动物也快乐地唱着歌,是谁呀?

生:青蛙也叫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这么多的美景,教师也把雨后的美景带来了。(出示课件件)一场雷雨洗去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清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聆听着阵阵蝉鸣蛙叫,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舒服。

生:很舒坦。

生:很快乐。

师: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美景告诉大家吗?

四、总结全文,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

师: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这雷雨的变化。(学生齐读)

五、作业

1、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一个景色,画一画。

2、做个细心的孩子,把一天的天气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语文《雷雨》教案 篇22

教材特点: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设计理念:

1、加强初读,读不好书不开讲。

2、充分利用音乐、声音、画面、生活场景等多种手段激活学生的生活库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还原文字”,勾勒语像,品赏课文的语言美。 3、强化诵读,内化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描绘刮风、下雨、风和日丽等天气的音乐。

2、你知道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天气吗?你记得这样的天气吗? (学生们都曾经经历过雷雨时节,经历过各种天气,这些画面和意境都沉睡在他们的脑海里。通过这些音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唤醒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

①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问问周围的同学或者画下来。

②读到课文中有注音的几个生字时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标出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按照“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了解学生在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教师相机示范纠正,随时在学生读书困难的地方引导全体学生练读。

特别要注意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衔接与停顿。 (要面向全体同学,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同学。)

3、在在语言环境中与生字充分见面的基础上,把生字从文中提出,集中识记。

①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②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

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3、细读课文。

①读课文,看画面: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画的内容,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二幅图画的内容。

梳理出课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条理。

②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音,评价。

③教师范读。

④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语文《雷雨》教案(精选2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