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14:59:47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空灵、澄清”等词语。

2.能力目标

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步入老舍先生的《 济南的冬天》,去品味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二、展示教学目标

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济南、对 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三、老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上(xiāng)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高爽。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

六、朗读第一段,组织小组讨论。

1、济南冬天的特点什么?

2、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点拨、明确: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七、朗读第二段,组织讨论。

1、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什么?

教师点拨、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1、城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2、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突出了济南小山的像一位慈善可爱的母亲一样,呵护济南的人们,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既然济南的冬天这样温晴 ,下不下雪?它的雪景如何?

八、朗读第三、四段 ,组织讨论。

1、写小山雪是按什么顺序写?划出表顺序的词语。

教师点拨、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城外远山。按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表现了薄雪覆盖的小山的秀气雅致。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济 南的山景如此的秀美,如此的动 人,那么济南的水色如何呢?

九、朗读第五段,组织讨论。

1、文章用了哪些词语写济南的 水?表现了济南水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明确:绿萍、绿水藻、绿柳、照影。衬托水的清澈。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突出透明。表明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济南真是块宝地。抒发了作者对济 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十、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归纳:本文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写得精妙,在于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使句子生动形象,而拟人则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作者 的深厚感情无不通过这些手法加以体现。

十一、布置作业。

(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重点: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顺序背诵学过的17个声母。

2、读6个单韵母。

3、带调的单韵母。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h ch sh r”的音形。

1、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声母的音形。

2、问:谁能结合图的意思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3、学生根据图中所画的“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试读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如果学生读对了一定给予表扬,如果读错了也不要批评,可以请别的同学试读。

4、三个字母的音试读后,教师要进行范读后告诉学生:“zh ch sh r”这四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但要注意舌头不要卷得过于往后,不能顶在上腭正中,应当把舌头顶在上牙床靠上一点的部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

5、教示范读,学生练习读,教师及时纠正。

6、出示“z zh;c ch;s sh ”对比练读,让学生区别比较,对发音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7、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形呀?学生说说即可。

三、正确书写“zh ch sh r”四个声母

1、让学生自己观察“zh ch sh r”的占格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zh ch sh”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要靠拢,不能分开)

3、教师范写“zh ch sh”,学生观察。

4、学生练习书写“zh ch sh”,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合格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

5、教师指导书写“r”前,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看书上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

6、教师范写“r”。要提醒学生注意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边向右写一弯笔,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一样。

7、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边写边发音记忆字形。教师个别辅导。

8、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书写好的、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特 ……此处隐藏1337个字……

一、引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放录音,请同学们侧耳倾听,当意境悠远的音乐、哗哗的溪流声、小鸟悦耳的歌声、小动物们欢快的嬉闹声在教室每个角落回荡,孩子们脸上出现神往的神情时,问他们:“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告诉学生,在美丽的树林中,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你愿意读读它吗?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思考:

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你听明白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2、交流感悟:

由学生选有关语句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创作表演

1、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自己找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感受不同角色的语气,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课本剧展示。同学们互相评议。

四、发散训练

让学生任选一题,表达你对幸福是怎样理解的?

1、说:

以其中一个牧童的口吻,给身边的人讲一讲发生在村子里的一口喷泉边的美好

经历。

2、画:

借智慧的女儿的神笔,画一副画,并写上几句话,表达你对三位青年的赞美。

3、编:

村民们来到井边,看到不喷水的小井又流出了清凉的泉水,肯定有一段对话。找2~3名同学扮演村民,进行对话训练。

4、写: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想智慧的女儿给你帮助吗?请给智慧的女儿写一封信,和她交个朋友吧。

语文教案 篇7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王愿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本

1、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字词积累:(找出重点字词与易读错的字)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

朗读小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流畅,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语气、停顿、节奏、重音,并通过这些方面的变化表现人物和情节。当然,读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借助于表情、动作和声音的设计。

1、请同学们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1) 读对话,准确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语气。(如“人群和担架都停下来……僵住了”。)

(2) 读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如“吃草。嗯,说得好……吃得胜利了”。)

(3) 读描写,读出情感,读出节奏。(如“杨光不安地走过去……敬礼也忘了”。)

2、 默读全文,说一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让我感动的理由是

活动三:(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小组竞赛,读书后第一题

2、学完这篇文章,你对草有怎样的理解,写一写。

三、小组合作总结

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四、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蔫巴( ) ②蒜苗( ) ③背阴( )

④绽开( ) ⑤瘦弱 ( ) ⑥火燎( )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

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五、巩固、拓展延伸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的线索。

2、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3、学习周总理的高尚人格。 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难点: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1、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小说的特点: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

4、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原形的一些特征加以综合而成。因此,比现实中原形更为典型。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5、小说的情节:(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6、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7、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8、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特殊类型-微型小说)

9、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读情节——析人物——揭根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一:(自学书后2、3题,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找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二、学会赏析重点或精彩语句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两个“就会”强调了什么?

2、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我认为其他精彩的语句有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当堂训练

1、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2、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3、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赞美草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完整的两句。

五、巩固、拓展延伸

见《练习册》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