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05:11:55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6篇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螳螂捕蝉。你以前听过这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个寓言故事有关。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总结: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3、少年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是别有深意的——(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大臣与少年都劝说吴王,比较一下。出示结果对比。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何结果相差如此之大?

4、可是,纵观全文,少年与吴王的对话中有没有提到关于楚国的事呢?

只是说了个故事,只字未提楚国之事,却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主意,这个故事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到少年所说的故事,再轻声读一读。

2、这就是少年讲的故事。(出示)指名读。

3、学习故事。

A自读课文,能理清里面的关系吗?作图: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

B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却都不知道身后的祸患)

这几种动物都十分警惕,为什么都没发觉身后隐伏的祸患呢?

——“一心”,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供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读读故事,你一定能揣测出它们当时的想法。

出示:望着眼前的(),蝉心想:

螳螂

黄雀

——是啊,我们不难体会到正因为急于获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们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谁能读出它们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蝉身后隐伏的祸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后隐伏的祸患是黄雀的捕食,而黄雀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少年手中弹弓的袭击。

5、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读——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子的话:福兮,祸之所伏。

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什么?引读——攻打楚国是眼前的利益,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是身后隐伏的祸患。千万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后的祸患,板书:(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理解不堪设想。堪,可以,能够。不能够想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各霸一方,彼此之间虎视眈眈。倘若被诸侯国乘虚而入,我们不妨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国家被灭,人民被奴役……)

6、然而大臣们的反对、苦劝得到的是——出示——引读,少年的故事令吴王恍然大悟,—

—引读。

为什么同一个出发点,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呢?请再读读课文,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会帮你找到答案。

——大臣是直劝,少年是巧劝。

巧,体现在哪里呢?再浏览课文,你一定有话对少年说:少年,你的()让我敬佩。

A智慧——不正面讲对错,用自然界里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启发吴王。

B勇气——冒死劝诫,勇气可嘉。联系到第二小节。

C讲话很有艺术,很有技巧。

语言看似寻常,却是精心设计,一步步地让吴王明白事理。练习对话朗读。语气应怎样?

D耐心——为了说服成功,耐心等待机会。(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如果吴王仍然没有发现他,他会怎么办?(继续等,或想别的办法)

好一个令人敬佩的少年,用智慧、凭勇气,借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劝吴王!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借故事来说明事理,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似的例子,从而深受教育启发。课后,请大家去搜集一下,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存在着“螳螂捕蝉”的现象呢?

板书: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

反思:

这篇课文有许多名师开过公开课,所以在上这课时,我停犯难,因为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尽量不要重复别人的设计,以免有邯郸学步之疑。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免有带着镣铐舞蹈的嫌疑。

综观这节课的设计,有几个亮点:

1、几个语言训练点设计较好。如“不堪设想”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想象吴国的命运,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对词语的认识。

再如,“大臣会对少年说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艺术,除了寓意的揭示,还让学生领略了说话的艺术与效果。

还有,为了走进文本,我还设计了一些口述训练,如望着眼前的(),蝉、螳螂、黄雀心想:();少年,你的()让我敬佩。

2、课外资料的补充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去反思。

1、要在相信学生上下工夫,用相对整合的问题让学生有表达的空间。

2、概括主要内容时,学生讲得很罗嗦时,教师要有指导,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3、提问要相对集中,如故事的分析,突出“一心”,不要太琐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2.完成本次练习的习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认真观察一处景物,并清楚明白地写出来。

2.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完成“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的练习。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注意积累的好习惯。

一 语海畅游

1.比一比,再组词。

(1)读准字音,比较异同。

(2)口头组词。

(3)独立完成练习。

……此处隐藏2849个字……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告示牌

a.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b.告示牌上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c.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作者夫妇找到果园,采摘到了桃子吗?

(2)木桌上的留言

课件出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a.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d.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e.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3)自采桃子。

a.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放有关桃林的图片)看到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b.现在默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c.课文为什么要写果实的`长势呢?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d.师:正因为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瞧,主人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不担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给钱,也不担心有人会把无人看管的钱箱抱走,充分的尊重信任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受人尊重的喜悦。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A、从狗对客人的行为,我们联想到什么?

(主人是多么的热情好客,把大黄狗训练的如此盛情,为我们领路。大花猫也旁若无人的躺在钱箱旁。)

师: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四、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1.师: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学生接读

2.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留恋与不舍呢?

4.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五、拓展延伸

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像绵绵的细雨洒落我们的心底,滋润我们的心田。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信任

桃子 自 采 三里路

迎客领路 亲手摘桃 如数付款 愉悦返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时扩大自主识字效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春风依旧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同学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同学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同学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同学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同学自由看图,然后让同学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同学仔细听。

(3)同学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同学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身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身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假如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安排“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

“同学字,有方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身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身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身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与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和优秀评论家。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