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01:56:07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0篇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欠、元、包等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钟、零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知道时间是不等人的,我们应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知道时间是不等人的,学会珍惜时间。

教学方法: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感知一分钟。

同学们默读课文一分钟,老师来把握时间。

二、初读课文。

l.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又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读音指导。

2.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叹、哈:都是四字旁。

钟、迟、闹:都可以用熟字加部件来记。

3.扩词,帮助识字。

4.认清字形,指导书写。

元、欠:上窄下宽。

包:将巳写在勺内,写紧凑。

钟、叹,哈:都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第四笔为点。

闹:半包围结构,门里是市字,写时里面部分要写得紧凑。

四、巩固练习。

1.抽生字卡片,指名读。

2.完成找找说说,看谁组的字最多。

钅十中=钟 门十口=问 口十欠=吹 口十合=哈 井十辶=进 门十市二闹 尺十辶=迟)

3.教师指名学生读读自己组的字,并用这个字组个词,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l.指名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闹钟将元元喊醒后,元元想再睡一分钟。)

(板书:再睡一分钟)

2.齐读第1自然段。

重读一分钟,表现出一分钟的无足轻重。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元元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事?)

2他是怎么说的?

(板书: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诗歌,内容是赞颂深圳迅速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构想

先让学生把这首诗放声朗读几遍,在学生对诗句比较熟悉而且读的有点体会的时候再引导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学生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这首诗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颂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二、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1.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联系紧密

2.引导学生分节朗读,在说出节意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重点分析讨论第一部分

1.指名读,问: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2.昨天,泛指改革开放前。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只能沿着一种模式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了解,过的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生活。)

3.进一步理解,现代文明在这里无从谈起,是那样遥远、渺茫展开讨论。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这一切都说明: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昨天农村的贫穷落后,并点出了人们观念的陈旧和保守。读时语调要低沉,注意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

5.老师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四、分析诗歌第二部分

1.自己默读,想:今天的特区新城又是什么样儿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自己动手划出来。

高速公路 厂房 儿童乐园

开卡车 运送 办厂 学习 娱乐

这是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讲的。

2.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环境的变化。

农村变成了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公路纵横交错,马路宽而美。

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洁美观,似花园仙境。

3.讨论人的变化诗文是怎样表现的?

紧张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实的文化生活。

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内容。

五、分析诗歌第三部分

1.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插上翅膀开辟美好的远景

点出了变化的原因,(打出投影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 ……此处隐藏9751个字……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初识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一)出示图片:认识南(nán)极(jí)非(fēi)洲(zhōu)。

1、让我们先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

(1)指名拼读1人:南极。

谁来拼读一下?

(2)指名拼读2人。

第二个地方谁会拼读?

你注意到了“洲”字是翘舌音,谁能像他一样读好?

(3)齐读南极、非洲。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去掉拼音直接读。

左边这幅图是——南极,右边这幅图是——非洲。

(二)了解南极。

1、听老师用一句话介绍南极,仔细听认真记,待会儿请你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说两遍。

南极冰天雪地。

2、谁来说说看?

3、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4、所以,我们称它为——寒冷的南极

(三)简介非洲。

1、师述:和南极相反,非洲是个很热的地方,因为非洲离太阳最近,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再来仔细听认真记。

非洲炎热干旱。

谁来会看?

2、所以,我们称非洲为——火热(rè)的非洲

(1)拼读生字“热”

(2)“热”字下面有个“四点底”,就好像火在不停地烤!注意四点底的一点朝左,三点朝右。

3、总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jìbīng

寄冰

(1)谁来拼读课题?

(2)后鼻音读得很准,开火车拼读。一起来拼读。

(3)“寄”是生字,你有好方法记住它吗?寄:结构记字法(宝盖头+奇)。

师:这个“奇”字不陌生,它是奇怪的——奇;也是奇妙的——奇。宝盖头下加个“奇”就是——(寄;寄冰的寄)板书:寄冰

“寄”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2课(补齐课题12)——齐读课题。(寄的是冰,很特别吧!)

三、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板书: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2、交流问题:

出示狮子洪洪、企鹅非非

出示:南极非洲

3、企鹅非非住在南极,南极——冰天雪地,(板书:冰天雪地)非常——寒冷。

狮子洪洪住在非洲,非洲——炎热干旱,(板书:炎热干旱)。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一)学习第1、2节。

1、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板书:为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一、二两节就能知道了。

出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他想:“冰是什么样子呢?”

洪洪/给南极的企鹅非非/寄了一封信,希望非非/给他/寄一块冰来。

(1)自己读读,不加字不漏字、按停顿符号正确朗读。

(2)这儿有个生字:“块”:谁会拼读,三拼音,齐读。

(3)读读词语:块作为量词,我们可以说——一(块)冰

(4)师:冰可以一块一块地数。课文中提到的这3种物品该怎么数?让我们来拼拼读读记记。

出示:一(封(fēng))信一(个)箱(xiāng)子一(袋(dài))水(开火车直接读)

(5)小结: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数法。

2、老师请两个人分别来读这两小节?

学生朗读,评价:你能按标点停顿,把句子读通了!

你把洪洪非常希望看到冰是什么样的感觉读出来了!拼读“希望”。

一起读读。

3、现在谁知道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

4、狮子洪洪生活在炎热的非洲,从没见过冰,企鹅非非就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怪不得洪洪要非非给他寄冰”呢!这个问题我们读懂了!

(二)学习第3、4节。

1、那么,满怀希望的洪洪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板书:结果?)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3、4节。

(1)这两段话很长,里面还有几个生字,要读懂得先来做个游戏:拼音节读生字

收(shōu)到退(tuì)了回去扫(sǎo)兴

(2)这个生字是:收它的偏旁是(反文旁)

谁来书空?收

看看书上笔画框里的字,告诉老师它是怎么写的?

(3)生字会读了,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两节。

(4)请读(读得真不错,老师也给你一个大拇指!)

2、交流问题:你们读懂了吗?洪洪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出示卡片: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1)是啊!你们读懂了:

教师指着媒体引读:

师:过了几天,洪洪收到了南极的一个箱子,以为是从没见过的冰,这个时候他一定十分(高兴)(读),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板书: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觉得很“扫兴”(读)。“扫兴”的意思就是原先高兴的情绪好像被谁用扫帚一扫而光。所以高兴、扫兴是一对反义词。

(2)于是,他又写信给非非,信上这样说:

我让你寄冰来,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自己读读———标点变色(这里有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你能读出语气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3)我听出来了,洪洪觉得很失望。

(4)洪洪挺生气的。(他还把箱子退回)

板书:退回

3、而企鹅非非收到洪洪的信后,被弄糊涂了

出示: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1)读读词语:糊涂

(2)什么叫“糊涂”?换词语———不明白、奇怪

(3)练习朗读:把非非心里的想法读出来。(而且是一块厚厚的冰)板书:一块厚厚的冰(自己读读—请读———齐读。)

4、男生当洪洪,女生当非非。

它俩为什么一个生气,一个糊涂?

问题出在哪?让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他们吧!

借助板书小结:(你们说的对,企鹅非非从南极寄了一块冰给洪洪,而非洲的气候十分炎热,冰遇热变成水,所以洪洪打开箱子,看见的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于是他又把水退了回去;南极的气候十分寒冷,这袋水遇冷变成冰,所以非非打开箱子里看到的还是冰。)

5、课文中没写到非非是怎样寄冰的,你能从寄冰的结果猜到企鹅非非是怎样寄的?(没有保温措施)

五、说话练习,总结课文。

1、在你们的帮助下,洪洪和企鹅都明白了道理,消除了误会,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到底该怎样寄冰呢?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洪洪收到冰呢?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科学小常识,我们要细心观察,爱积累的孩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