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6 21:31:33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尘埃(āi)直径(jìng)削弱(xuē)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狼狈bèi擦拭shì请勿打扰wù尘埃āi削弱xuē朝晖huī循环xún厌恶wù裂开liè讨厌tǎo

环境jìng气候hu飘荡piāo

2重点指导候晖境裂

3多音字 wù(可恶) xiāo(削皮)

恶è(恶狠狠) 削

ě(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能正确划出写野兔与老鹰搏斗的句子。

4.感受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体会野兔以弱胜强的计谋。

……此处隐藏2256个字……)然称快

凹(āo)凸(tū) 土砾(lì) 壑(hè) 庞(páng)然大物 虾(há)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 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2、 词语积累:

余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藐小 之 其 故 时 物外

成 私 拟 于 之 则 或 项 强 素帐 徐 以 作 观 如 唳 为 怡然

3、 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于,在。)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8)徐喷以烟。(以,用。)

3、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二、合作研讨第3—4段

1、齐背1—2段,试背3—4段。

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3、词语积累:

其 为 怡然自得

斗草间 兴 盖 方 尽 鞭 驱

4、“之”的用法: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4)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5、反复读3—4段,背诵。

三、合作、探究、质疑:

1、背诵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背诵后,引导同学回答,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小组合作研讨:

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

“物外之趣”: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教师点拨: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投影显示: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同学自己畅谈启发。

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

四、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练习巩固:

试解释下列词。

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3、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4、以草为林。(以,把。)

5、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3、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4、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文。

2、 “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五、童趣

沈复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八、教学反思:

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强调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