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6 14:59:44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板书“月”字)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紧扣和课文相关的内容。

过渡:古往今来,人们仰望明月,总会产生无穷的遐想。人们将许多美好的愿望寄予明月,赋予它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板书课题。

指名学生读课题,暂将课题中的“奔”读ben.。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奔向月亮的故事。)

2、能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吗?快速地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

在学生的回答上,教师进行归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天人相隔)

对于课文中的第三个自然段学生的意见可能会有分歧,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过渡段,放在哪个部分比较合适,等学完了第二部分后就会明白。

《后羿射日》是《嫦娥奔月》这个故事的起因,一谈到《后羿射日》就会想到后羿这个人物,在你的印象中,后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更深的了解后羿这个人。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认为文中的后羿是个怎样的人?

紧扣“力达神勇”、“为民除害”等词来体会。

重点句:1、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抓住动作、象声词来体会,并指导朗读。)

2、他对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指出命令的语气。)

联系第一自然段来体会后羿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传说中的后羿,在他的身上有着男儿的英雄气概,有着一种令人折服的壮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1---2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嫦、娥、济、皓”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郊”的左右两边基本相等。“凝”字左小右大,左边的“疑”注意左右两个部件的避让、穿插。“遥”是半包围结构,应给“走之”让出位置。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充分感悟。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知道了力大无比的后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为老百姓解除苦难,让我们感受了英雄的壮美,壮美不仅在男儿身上有,柔弱的女子身上也有,就比如嫦娥,请你把找到的嫦娥的美好好比较一下,哪些地方体现了她的壮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内心。

认识逢蒙。

1、生交流。哪些地方体现了嫦娥的壮美?师板书:斗逢蒙。

2、要体会嫦娥的机智、勇敢,我们先来看逢蒙是个怎样的人?自由读第3-5节,你认为逢蒙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3、生交流。相机解决第3节的划分问题。

4、师。现在逢蒙的真面目看清楚没有,做了多少坏事,人家真心拜师,他——假心学艺,人家跟师傅出去,他——装病,别人的东西他一心想——变成自己的,别人不给——他就逼,不但逼,还——翻箱倒柜。

5、一句话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奸诈贪婪)

认识嫦娥。

1、面对逢蒙的奸诈贪婪,嫦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想:唯一想到的是不让逢蒙奸计得逞,为的是乡亲们。

(2)做:什么叫“周旋”?想象嫦娥会怎么和逢蒙周旋。

(3)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2、:机智勇敢的嫦娥展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柔弱嫦娥身上的壮美了吗?

学习第6节。

1、嫦娥吃了仙药后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看插图,再读第6节。

这段话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请大家再读一遍,哪些词一下跳入你的眼中?

2、“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

3、这段话写得怎么样?练读。

4、现在你的心里是高兴还是难过呢?为什么?指名配乐读。

学习第7节。

1、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后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谁能把后羿内心的焦急读出来。指名读。

2、出示小黑板,练读。指“嫦娥!嫦娥!”。

3、你们从后羿的声声呼唤中,还听出了他怎样的心声?(板书:对妻子情深意重)

4、想象:嫦娥并不想离开人间,离开自己的丈夫,可是为了不让逢蒙得到仙药,她毅然吞下了仙药,飞向凄冷的月宫。此时,面对痴情的丈夫,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嫦娥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回读第5节最后一句话。

5、嫦娥的不舍,后羿的追逐,让我们 ……此处隐藏3941个字……”字,那一个最漂亮,为什么?

1、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2、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发挥想像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出眼里秋天。

教学准备

1、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可以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2、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描写片段。

3、读几篇描写秋景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以秋天为最佳。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教师用语言描绘秋天的天空和秋天的田野、山林、小院的景色)

同学们,秋天美吗?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风景,你想到了哪些描写的成语或词句?

板书词语:

多好的词语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词语,走进迷人的秋景,一起来感受秋色,描绘我们眼中的秋天。

二、绘声绘色说秋天。

(一)仔细观察说不同

1、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在山林里,在果园里,在花园里,在校园里,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有秋天的影子。

2、学生自由准备,然后表达。

总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同时说明,同一个地点,各季节的景色不同,同是秋天,各处的景色也不同。能够发现差别的同学,就容易找到景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观察秋天景物是,一定要看清秋天景物的形状、姿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边看、边记、边想,就一定有收获。

3、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次观察描述。

(二)描绘具体表真情

1、读两位同学描写秋天的月季花的写法(略)

2、学生对比朗读,感受并表达描写的不同。

3、总结;两段话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而后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对月季花的颜色、姿态、气味、动态的具体描写之中,所以把文章写得具体,感情更真实。

4、你们描绘的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菊花等,知道怎么才能写具体吗?

三、总观全文明思路。

板书设计

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

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

整体到局部 局部到整体 地点转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方法与过程

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过程

中理解文本,掌握“读——品——背”的学习方法,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培养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试背课文。教学难点

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续编诗歌,训练语言。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愿望。

教学前提

1、了解故事《神笔马良》

2、在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学会认9个生字,并练习写8个生字。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要画什么?(毛笔)

2、版画:毛笔,板书:笔,找出画与字的联系。

3、引出神笔。

4、马良用神笔做了许多好事,

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来帮助谁呢?

5、揭题:假如

整体感知

1、问题:我们的课文里有谁需要帮助呢?假如有了马良的神笔,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2、教师范读。

3、根据生回答归纳板书:

——小树——

——太阳小鸟——

——谷粒西西——

——好腿

4、小结:瞧,我们周围不仅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植物和小动物。

学习第一节诗歌读

1、刚才,你们能发现老师的优点和不足,下面该轮到你们读了,给自己提点要求吧。

2、品读“叹息”一词:用第一节诗里的句子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谁愿意上来扮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和表情来理解“叹息”。想象:小树边叹息边说什么呢?

3、品读“快活”一词:想象:如果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红红的暖和的太阳,小树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候的小树感到怎样?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快活。谁能快活地把这一段读一读?(个别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快活?(齐读)

4、自由品词:你最喜欢这一节诗里的哪个词?(红红的、寒冷的、轻轻……)当你读到这些你喜欢的词的时候,要更有感情一些,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谁愿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先说你喜欢哪个词,再读一读。其他同学也有自己喜欢的词语,那就自己读一读吧。背

5、背诵指导:这节诗歌的顺序是,先提出“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再讲给谁画什么——最后讲画的理由。小结

6、学法:读——品——背(品的方法:找出你喜欢的词语,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拿别的词语替换一下,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学习第二节诗歌小组活动

1、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由读或轮流读。

2、你最喜欢这一节诗里的哪几个词印象特别深?为什么?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你还能用表演的形式让组内的小朋友也喜欢这些词。

3、轮换不同的方式多读几遍,根据“假如……——给谁画什么——为什么画”的句式,试着背诵这一诗节。

小组汇报

1、觉得自己读得特别好的小组起来读。

2、愿意说说诗中的好词语的小组有吗?

3、哪个小组能背下这一节诗?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四人小组内用了“读——品——背”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诗歌的。在读中品味词语,在背中积累语言。你们说这个学习方法好不好?那么,接下来就请你们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三小节诗歌。

学习第三节

1、根据“读——品——背”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诗歌的。

2、个别读。

3、品好词。

4、试背诵。

学习第四节

1、诗歌的末尾出现的六个小圆点儿,是什么标点符号?

2、省略号代表什么意思?

3、为什么作者要在这里使用省略号呢?

拓展思维

1、我想作者一定是想让我们也来说一说“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为什么要画。”

2、说一说

3、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篇更新版本的。

总结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这动听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要结束了,但是希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爱心永远不会结束,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