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祝福

时间:2023-04-06 11:43:20
语文教案:祝福

语文教案:祝福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祝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祝福1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点拨、分析、研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单元学习介绍: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的学习方法:P3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2.7.,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基础过关

注音

谬种 浸渍 陈抟 俨然 瘦削 形骸 荸荠

草窠 桌帷 讪讪 蹙缩 渣滓 歆享 窈陷

牲醴 烟霭 瓦楞 尘芥 朱拓 监生 炮烙

咀嚼 执拗 间或一轮

四、研习课文:

1、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先速读课文,概括祥林嫂生活中的几个阶段

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凄然死去]在祝福声中,离开人世

开端===[初到鲁镇]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

发展===[被迫改嫁]被婆家卖掉,后来有了儿子。

高潮===[再到鲁镇]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掉了,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五、播放电影《电影》

六、布置作业。

思考问题

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谁应该为祥林嫂的悲剧负责?

第二课时

一、分析祥林嫂形象:

学生讨论话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预设问题:

谁是害死祥林嫂的凶手?

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与电影结尾情节比较]

[点拨分析]

1.开端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2.发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②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 "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③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A.鲁四老爷的态度:

B.人们的态度:

C.柳妈说鬼:

4.结局部分: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 ……此处隐藏29830个字……描写可以看出“我”的思想感情是。

8、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A、《乞丐》B、《握手》

C、《路遇》D、《两个乞丐》

基训能力训练答案选择答案:

1、A2、C3、C4、C5、B6、D7、B

语段练习(A)、(B)答案:

(A)

1、不能。因为“脸上变了色”,自己并不能看到,只有凭自己的感觉体会,只能是一种估计

2、C

3、用“老了”代替“死了”

4、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把祥林嫂逼至绝境,到死还是冷酷无情,大骂她是“谬种”

5、A

(B)

1、①红肿②战栗③冰冷2、兄弟恩惠3、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4、“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5、ACD/B错在“一贫如洗”

6、老人对“我”的充分理解和坚持“我”的生活信念的力量

7、深切同情

8、A

语文教案:祝福11

教学目标

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什么?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四、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从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B、小十岁的丈夫C、工钱

旨在引导

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描绘目的何在?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屋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寿终正寝)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明确:

1、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2、对于中心的表达上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语文教案:祝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