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语文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懂得在新的一年里,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2、能看图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了解图的主要内容,并能看图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教学难点: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有顺序他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三、教学准备
放大挂图一幅、新年老人服饰、礼物袋。小朋友汇报的成绩道具若干。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新年的鞭炮声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老人向我们走来了。
(1)出示挂图,练习用下面句式说一句话。
“谁,怎么样地走来,来干什么?”
(新年老人,扛着一大袋礼物,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
(2)小朋友看到新年老人来了,多高兴啊!会怎么欢迎他呢?
(xx说:“新年老人,您好!”
“欢迎您!新年老人!”
“祝您新年快乐!”
“祝您健康长寿!”
“您好!新年老人。”)
(3)出示课题。
2、看图练习说话。
(1)指导看图。图上有哪些小朋友在欢迎新年老人?(可以给他们取名。)
小朋友们手上拿着什么?他们会对新年老人说些什么?
(2)在四人小组中向新年老人汇报。
(3)想一想,新年老人听了小朋友的话,心里怎么想,他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4)同桌互说。要求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的实际来提。
(5)表演说话
A、先自己准备,你向新年老人说什么?
B、老师扮演新年老人,指明几个同学上台共同表演。集体评议。
C、分小组表演说话。推荐一人当新年老人,其他学生向新年老人说的话不能重复。
D、分组上讲台表演,集体评议。
(6)总结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向新年老人汇报了自己一年来的进步。新年老人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按新年老人提出的要求去做,争取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一个认读字“雏”及新词。
用融洽、眼花缭乱造句。了解鸟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鸟的乐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教学重点:了解鸟岛的神奇、美丽,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悟写法,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鸟岛的神奇
查阅资料:青海湖及鸟岛相关资料。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课时数:2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理解有关词语;欣赏图片《鸟类》;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文:(看鸟类的图片)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全文,解决字音的问题。
2、互相读书,正音,读通顺。
3、自己独立读,画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疑
4、检查预习情况:字、音、意、词、质疑问题。
5、交流重点词:碧波万顷、锦绣画卷、踱步、融洽、小巧玲珑 、幼稚、时而疏
三、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什么意思?
第一自然段: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鸟岛。
第二自然段:鸟岛上鸟非常多,景色令人眼花缭乱。
第三自然段:鸟岛上的鸟很团结,遇到敌害会共同抗敌。
第四自然段:黑鹰来犯,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来迎敌。
第五自然段:群鸟打败两只黑鹰。
2、哪几自然段讲了同一件事?(3—5自然段)
3、如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的话,你认为应该怎样分?
4、请三个同学分部分读课文。
四、作业;朗读课文;练写生字词语。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鸟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鸟的乐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鸟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鸟岛在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神奇的鸟岛”?
二、学习课文了解鸟岛的神奇、美丽,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2、 逐个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问,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质疑中困惑,在解疑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犹如放风筝,线在老师手中,但风筝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风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你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请你来读
(2)、你们知道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3)、填空:鸟岛在( )
4、为什么说鸟岛是神奇的呢?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从哪儿感到鸟岛的神奇?
(2)指名说说
师随机板书:鸟多 鸟岛保卫战
(1)课文从那几方面介绍了鸟多?
(2)你都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鸟多?并把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天空中 :通过眼花缭乱写鸟多。
(1)理解眼花缭乱:A、一群群 一幅幅 多
B、红的、蓝的、白的、花的 色彩多而纷繁
(2)引导学生读课文并谈感受,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
地面:抓词体会 "满岛""插足""各种各样"
加上各式各样的鸟蛋,大的小的花的,出现在你的眼前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再次体会眼花缭乱)读
湖水里:体会鸟多。"大概"及湖水中鸟的种类多。
(3)、结合图体会,并进行语言训练。
还可能有什么样的鸟呢? (句式 ;样子-鸟名 或鸟名-样子)
(4)老师与学生对读并不断交换角色读。
3、感悟介绍方法:
(1)如果把眼前这情景向朋友作简单介绍,你觉得 ……此处隐藏1220个字……一个泡泡。
4.你喜欢吹泡泡的游戏吗?
(三)指导说话、写话。
先让同学按照以上活动步骤分别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然后再连起来说。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解决写话中的难点。
颜色:每个泡泡都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形状:有的……有的……还有的……
大小、数量:一串串、大大小小。
(四)学生练习说话。
1.在小组中练习。
2.各小组推举出一名代表在班里说一说。
(五)学生练习写话。
学生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强求一致,教师巡视指导。
(六)讲评。
1.请小组同学互评互改。
2.挑出一段写得较好的,全班共同修改。
语文教案 篇5教学要求: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学习马良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3.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如果你有一支神奇的笔,你会做些什么?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他就用神笔做出了他想做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1课《神笔马良》。(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①轻声读课文,读懂每一段话的意思。
②思考: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哪件事使你最感兴趣?
③划出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思考题②题。
(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4件事:①画了一头大耕牛。②在监狱墙上画门救出穷人。③为农民画水车。④画大海、金山、大船、风,使大官沉到海底,为民除害。)
四、质疑
哪些地方读不懂、或有新的看法提出来。(师生讨论)
五、讨论
如果你得到了这支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各抒己见。)
六、总结
1.同学们一个个不是马良,胜似马良,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让我们把马良的言行牢记在心间。读一读你喜欢的课文内容。(指名有感情读课文。)
2.你应向马良学习什么?(热爱劳动人民,嫉恶如仇。)
七、作业
l.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