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5 21:31:32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品读感悟法,谈话启发法

学习训练法:有感情地朗读,从重点语句中去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交流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提琴曲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请同学们欣赏。

多么优美的小提琴曲啊,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是这首曲子的听众,在动听的旋律中,我们一起走进故事:惟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惟一的听众?这个听众是谁?这是怎样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带拼音的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互读,找出答案。

3、再读课文,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

(“我”开始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沮丧灰心极了。最后我充满自信,拉出了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曲。)

三研读感悟

1、默读课文,那些地方感动了你,画出有关语句,品读,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预设:

(1)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联系1:老人是怎么发现我的尴尬?

“我的尴尬和不自信原因有是什么?课文那些内容进行交代?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她为什么那么说?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她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请你读读看。

这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慈祥,关心年轻人)的老妇人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老人的用意是什么?(鼓励我持之以恒地练琴)

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诗一样的语言)

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一样的韵味

联系2: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3)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有没有更深的认识了?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懂得教育方法,真诚无私地鼓励年轻人等)

联系3: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引导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前半部分的描写,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我”的一系列变化来自于老人真诚的关怀和鼓励

(4)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一处转述句: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

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5)抓住老人神态描写体会

“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我”的关心。

读一读,想一想,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看出了老人怎样的内心?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能得到什么力量?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为“我”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作者看来,那眼睛,就像深深的潭水。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位唯一的听众说吗?

2、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写下你的感悟

3、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五、自学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报酬

教学目的:

1、体会书记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最高的报酬。

课时:2课时

一、直接导入:

二、学文

1、自由读书,找到什么是最高报酬?

2、围绕“最高报酬”质疑。

3、学第一自然段

体会:不是说……就是说……甚至……

有感情朗读。

4、学生质疑过渡到(2—7自然段)的学习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学习、体会。

ɑ “他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书,真像一个图书馆”

“这些还只是……第二遍的书”

抓住“到处”“图书馆”“第二遍”体会书多

体会到巴罗先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b“他仔细打量了我许久,……巴特写的。”

抓住“打量许久沉思”体会

巴罗先生看了那么久在想什么呢?体会巴罗的良苦用心

小结:这回我们再来说说巴罗先生的用意是什么?

……此处隐藏6134个字……>(3)理解词语。

和蔼:和气,和善。

尊敬:重视而恭敬地对待。

劳累:疲劳,疲乏。

“过度劳累’’是什么意思?文中指谁“过度劳累”?

顺从:依照别人的意思,不违背,不反抗。

打扰:扰乱。本文指影响、干扰。

急匆匆:急急忙忙。

祝愿:表示良好愿望。

肯定:一定。把有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踮起:抬起脚后跟用脚尖站着。

看图说说准踮起脚尖?干什么?

五、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心意”是什么意思?

“全班同学的心意”是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

(1)急匆匆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她们是“急匆匆’’赶到医院的?

(图上的雨伞、斗笠、三个人还背着书包。)

(2)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呢?画出有关语句,读给大家听。

①什么是和蔼可亲?想象:王老师平时对学生是怎样和蔼可亲的?

②什么是日夜操劳?想象:王老师又是怎样日夜操劳的?

(3)她们商量了哪几点?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①为什么首先要告诉老师“班里一切都好”?

②全班同学一个一个地凑鸡蛋,希望什么?

③从她们商量的这三点意思,说明什么?

(同学们很听话,很懂事,很懂得体贴别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4)有语气地读本段。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看图,学习三位女同学在护士不让进病房的情况下是如何做的这一段文字,体会师生情。

(1)3位女同学在护士不允许进病房打扰老师的情况下是如何做的?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用简短的话叙述图意‘

(2)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用笔画出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3)引导学生抓住“顺从”、“轻轻放”等重点词联系上文进行理解,体会同学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①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汇报读,大家评议。

③集体朗读,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2.看图,抓住课文略写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体会师生情。

(1)出示“三个人顺从地点点头……争着向屋里看。”请学生读后,看图思考要是让你写,你会怎样介绍这幅图?

(每个女同学的具体做法。)

(2)边看图边进行合理的想象:每个女同学在病房外是怎样做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会看到什么?心中会想什么?

同桌互相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看图,抓住重点句“她们也许……”进行多向思维训练。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三位女同学争着往里看,可能看到了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憔悴”、“深情”、“祝愿’’等词,使学生爱师的情感受到激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重点句,请学生思考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三位同学对老师的关心。)

①同桌练读。

②评读。

③请学生谈体会。

(4)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周围的老师?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正确掌握音节的声调;区别形近字;巩固句子的概念,能把句子说完整;巩固学过的古诗;能正确朗读短文;能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二》的内容。板书:(复习二)

二、练习第一题:把声调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1.指名读题目,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出示卡片:岁。指名认读。说说”岁“是怎样拼出来的,这个音节是几声(四声)。打开课本看第一题,找到表示四声的图,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岁“字。

出示卡片:采。指名认读。说说”采“怎样拼,是几声(三声)。找到表示三声的图,在后面括号里写”采“。

3.照上面的方法,把”原、知、火、目、穷、深“写在相应的声调后面的括号里。

4.订正。读一读每个声调后面所填写的字。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

人()

入()

(1)指名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人“和”入“笔画相同,都是一撇一捺。不同的地方是”人“撇高捺低,而”入“是撇低捺高。)

(3)口头组词。

人:工人、人民、人口。

入:入口、加入、出入。

3.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后两组的形近字。

(1)”两“和”雨“前三笔相同,都是横、竖、横折钩,后面的写法不同。

口头组词:

两:两个、两只、两头、两天。

雨:大雨、小雨、下雨、雨衣、雨伞。

(2)”鸟“和”乌“只差一笔,”鸟“比”乌“多一”点“。

口头组词:

鸟:小鸟、鸟岛、鸵鸟。

乌:乌云、乌鸦、乌黑

4.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答案:

人(人民)两(两头)乌(乌鸦)

入(入口)雨(下雨)鸟(小鸟)

四、练习第三题:看图,把句子说完整

1.指名读题,讲清题目要求。

2.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草原上有什么?(草原上有绿草和羊群)

草原怎么样?(草原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3.观察第二幅图。

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夜晚的天空)

天上有什么?(天上有月亮和星星。)

月亮什么样(又大又圆、又圆又亮、像个银盘)

4.讲解:“草原”、“天上”是词不是句子。要说成完整的句子,可以仔细地看看图,看看草原上、天上都有什么。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可以怎样说。

五、练习第四题: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家长听

1.指名读题。

2.你能把学过的古诗先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指名背诵)

3.提出要求:回家要把学过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背得越多越好)。

六、练习第五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示:这首小诗有两节,注意两节之间停顿要稍长一些。)

2.指名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