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5 11:43:32
【推荐】语文教案合集7篇

【推荐】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生动的儿童故事。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和文意插图、画家戴嵩。

2、课外搜集大画家戴嵩的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教师出示插图)同学们,你们认识画中的两个人是谁吗?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阅读一个新的故事。

板题。

2、激发体验: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如果众人面前你发现了别人的画中出现了问题,你会怎样做呢?如果那个画画的人是你,你又如何面对呢?

(2)组织学生交流,创设学文情境,相机引出课题。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1)轻读课文,划出生字,争取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合作识字。

(3)组织全班交流识字成果。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随机指读等。重点挖掘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

(4)同桌之间互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及读文是否通顺。

以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扎实巩固识字成果,为学文扫清障碍。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抹、挤、拱、批评、决。

2、引导学生从字的部件组成、结构形式上观察体会,找出字的特点。

3、教师范写学生确认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问题。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突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突出重点字的书写指导,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三)细读。

1、指读课文,师生评议。重点解决生字正音,长、难句子的阅读指导,把课文读通顺。

2、细读,思考: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哪些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在读文中思考,发现,了解课文内容,体现读书指导的层次,目的性。在学生的读书交流中,及时吸收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安排。

(四)研读。

1、思考:戴嵩你了解吗?在课文中对于他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引导学生从课外资料和文中大家的表现认真体会。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图文对照,激发想像。除了文中的描写,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练习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挖掘学生的读书体验。如: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说说自己的理由。

4、启思:正在大家盛赞戴嵩画作的时候,牧童为什么说戴嵩画错了呢?

引导学生多形式的练习感情朗读,体验文中的情节变化和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书交流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回顾。

(1)指读字词,练习听写。

(2)指读课文前两自然段,再现课文情境。(抓实基础,把握内容,自然过渡。)

(二)品读。

1、结合课文5、6自然段指导读书:听到牧童的异议,围观的人什么反应?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戴嵩的表现如何?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戴嵩,你的感受如何?

2、多形式(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有感情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表现和心理。

3、师生合作分角色,共同演读课文内容。

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采用多形式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与故事内容产生共鸣,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拓展。

1、营造情境,教师当记者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进行采访,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和整个故事进行评论。可以采取我送给( )一句话的形式。

变换读书理解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启思。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的理解,从而受到启迪与熏陶。

(四)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引导观察,交流发现。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练习书写,互相评价,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五)伴教锦囊。

1、词语解释。

(1)纷纷:(许多人或者事物)接二连三地。

(2)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3)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4)指教:请人对自己的工作、作品等提意见。

(5)观赏:观看,欣赏。

2、相关链接。

(1)戴嵩:唐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师韩晃,笔致精细入微,山泽水牛尤为著名。牛能得野性筋骨之妙,与韩干 ……此处隐藏7548个字……提高识字能力。

⑶ 让同学自身读读生字卡片,再互相考考是否都认识。教师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

⑷ 做摘果子的游戏。

2、我会写:

⑴ 课件出示,同学读要写的字,正音。

⑵ 写字指导。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并在黑板上范写。

找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较多。如:“令(少点)、直(少横)、现(最后一笔是竖弯勾)”等,这些都应提醒同学注意。

⑶ 指导把字写好时,可有重点地指导。“之”的书写要注意:点不宜太小,捺要写平。“第”字的竹字头要写小些,整个字体不能太长。“轮”字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两局部要紧凑。

⑷ 同学练习写字,同桌评议,在自身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旁边画上一个笑脸娃娃。

六、拓展学习

结合自身实际,用“从现在开始”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下令、公布、一直、当心、第一名、现在、星期、轮流、走路。

3、出示课题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如:猫头鹰让大家从现在开始白昼睡觉,夜里做事。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课件出示狮子图,狮子大王要做什么决定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段,同学自由读。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大王宣布了一个什么消息?

同学接读狮子说的话。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狮子说的话。同学可以加上动作、神态练习朗读,读出狮子大王那种至高无上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课件出示图,这幅图是讲谁当“万兽之王”?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写猫头鹰的语句;用﹏﹏画出写动物们的语句。结合看图,自个儿读读句子,体会猫头鹰和动物们的心情、神态,并说出自身的感受。

板书:“万兽之王”、动物们

⑵ 谁愿意向大家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指名回答。

根据同学的回答,结合看图,重点体会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板书:猫头鹰、叫苦连天。

⑶ 同学扮演,大家评议。

⑷ 小结这段的学习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请小朋友运用刚才学习第2段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自身喜欢的自然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学习情况:

⑴ 学习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让同学自身汇报学习的情况,重点体会“激动、直摇头”,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说说自身的体会。

在听读与评价中体会“直摇头”,做动作。想想动物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看图想象,动物们是怎样苦练跳的身手的?

板书:袋鼠、直摇头。

⑵ 学习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动脑,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重点理解“担心、欢呼”。

大家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大伙儿为什么欢呼起来?扮演欢呼的样子?指名回答问题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为什么猴子得到了拥戴呢?

板书:小猴子、欢呼

5、学习最后一段:

⑴ 同学默读,提问:为什么不再往下轮了?

⑵ 假如你是狮子大王,你会选谁当大王?你想对猫头鹰和袋鼠说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在小猴子前面打√)

三、读读演演

1、自由读课文,读好每个角色,认为自身读得好的在旁边画个笑脸娃娃。

2、同学自愿组合,分角色扮演故事。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看哪组被评为最佳扮演者。

四、拓展练习

1、续编故事:猴子当了兽王以后,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

2、说说班里的小干部哪些地方做得好?假如你当了小干部,你将怎样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划“竖勾”和1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中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课前准备:

1. 本课挂图

2. 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熟字卡片:棵

3. 录音带:儿歌《一边大,一边小》

4. 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一、认读生字词

1. 昨天你们在家预习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2. 你再读这些生字时发现那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3. 认读生字卡片。

4. 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5. (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 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7. 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二、学习量词

1. 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他们表示的数量较多。

(2)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2. 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 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得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2. 听儿歌录音,鼓动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3. 这个孩子(指录音)读的好吗?你们可以比她读得更好。同做同学互相读读看。

4. 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四、理解短文,指导说句

1. 看看课题“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2. 指导说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推荐】语文教案合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