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3、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说出谜面:“小教师真伟大,肚子里面学问大。不说话本领大,大家都求教它。”这是什么?(字典)
对呀,字典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对我们的帮助可真不少!你能夸夸它吗?好,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字典的小诗 ?字典大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学习生字,小组长检查。
3、教师检查字词。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师生。)
三、深读感悟。
1、课文中的几小节你喜欢哪节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如
(一)第一节
1、指名读这一节,并谈一下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
(二)第二、三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小节,同桌交流一下读懂的内容,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查字典解决。
如果学生提出“钠、砝码”等,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查字典。
2、集体交流
(1)请喜欢这两小节的同学读,并谈谈你为什么喜欢。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字的?
3、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用部首查字法查到了不认识的字、不会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字典的用处多大呀!让我们都来夸夸它吧!齐读二、三小节。
(三)学习第四、五小节。
1、在小组内读读这两小节,互相交流一下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在组内共同解决。
2、全班交流,学生。
3、指导朗读。
4、教师:字典是许多人花了很长时间不断修改完善才编写成的,它是人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的内容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字典呢?学生发言,齐读课文。
5、配乐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读出夸赞的语气。
四、拓展练习。
1、小组合作,查字典了解小组内同学名字的意思。
2、自读《林卡上学》,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欣悦之情。
★把握本文的说明方法,体味语言特色。
★放飞想象,展望未来。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体味本文的语言。
方法措施:
★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各种桥梁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阅读文本。
★朗读体味法。以读代讲,以读助讲。
★讨论点拨法。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思辩能力,教师适当点拨。
★延伸拓展法。围绕课后“思考和练习”二、四展开说话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资料的搜集、整理、提升、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说起。(抽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讲这个故事)。教师板书“鹊桥”,并引申,板书文题和作者。(播放黄梅戏《天仙配》片段,激趣)
二、读一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圈点勾画,适当时作批注。(投影字词积累)
2、齐读课文一遍。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学生阅读文本,思考、交流,并与教师对话。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第1段:“鹊桥”——引入
第2段:桥梁定义——打比方(形象化)
第3~13段:未来桥梁——作比较
三、议一议,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
A、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要素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B、未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未来的桥梁有哪些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点拨:桥梁的三个要素在文章第二段中已经说了,它包括:基础、桥墩和桥面(桥梁)。
2、小结: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我们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现代桥梁,对茅以升先生笔下的未来桥梁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譬如作者在第7段中,写将来的桥梁造得很美,“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未来造桥变化很大,速度快、质量好;造价便宜;讲究实用和美观。未来桥梁变化:一是桥身低,但可以自动调节高度,方便车船的过往;二是没有桥墩,即使有也是漂浮桥墩;三是桥身弯曲,讲究美感,“九曲十八廊回”;四是袖珍桥,便于携带,方便使用;五是“无梁飞渡”。总之,作者笔下的未来桥梁,是集实用性、方便性、美观性于一身。
3、默读课文,体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品味,并与同桌交流。
4、小结:
口语化语言通俗易懂,形象化的打比方、作比较,恰当的引用,都为文章增色。
四、拓展迁移,延伸教学。
1、课外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看看作者的哪些“幻想”今天变成了现实,并谈谈你的感想。
2、请以“ 的远景图”为话题,说一段话,展望某一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
学生思考后进行说话训练,教师适当引导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嫦娥奔月,是我们祖先共同的梦想。而今,嫦娥一号腾空而起,奔向月球,带去了华夏五千年的梦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愿明天的你们收获理想,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六、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2、请以““ 的远景图”为题,写一篇文情并茂的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材简析:
……此处隐藏2281个字……力,把故事编得曲折动人,争当“编故事大王”!拟提供以下开头(3——5个)
(1)“一个穷苦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捡到一把金斧头……”
(2)“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幅画。忽然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
(3)“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分头上街去找温暖……”
(此处题目可教师拟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编写过程约15—20分钟。)
四、评一评
评讲过程要注重大胆合理的想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适当点拨,约10分钟左右。
小学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 在看图说话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2、 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克服困难意识。
3、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
4、 使学生掌握由主到次的看图方法,掌握说清一件事的几要素。
5、 使学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小猪的名字吗?(笨笨)
那还记得我送给你们的名字吗?(聪聪)
什么样的学生才叫聪聪呀?(聪明、爱动脑筋的学生)。
今天有很多老师听我们班的课,想看看我们班谁最聪明,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呀?我相信你们。在动物世界里也一种动物经常被大家叫做聪聪,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猴子)
二、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1、图上画着着谁?它们正在玩什么?板书:—— 小猴子正在 —— 踢球。(小猴子就是今天我们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板书:人物
2、什么样的的小猴子在什么地方踢球?(可爱的小猴子在河边的大树下)(小河边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板书:地点
3、大家再想一想:小猴子们可能在什么时间到河边踢球呢?学生猜说。(大家说的就是时间)板书:时间
强调:我们讲故事时一定要说清时间、地点、谁在干什么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
4、同学们再看看小猴子们的表情,它们玩得怎么样?
5、那谁能按要求完整的说说图意。
6、说的真好。老师也想说两几句,你们想听吗?但是我就说几句,还要让同学们接着我说的说,你们可要注意听了呀。从前,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四只可爱的小猴子,有一天...指名接着说。
7、再让学生把老师说的和同学们说的连在一起再完整的说。
8、自由练说。
三、出示第二幅图
1、球在小猴子们的脚上飞来飞去,一只小猴子飞起一脚,来个射门,一不小心,看,发生了什么事?(球被踢到小河里)(指导说:一不小心:要说的快一点)
这下小猴子碰到麻烦了,小猴子怕不怕麻烦?(不怕)说的对,你们看,小猴子们正在干什么?(想办法)板书:想办法
2、同学们可以想一想球被踢到河里以后,小猴子们心里会怎样?(着急)
不仅会着急,肯定还会说点什么,假如你是小猴子,会说些什么呢?(用有一只...有一只...还有一只...)
3、你们看:有一只小猴子急得跳到什么地方去了?谁能到前面学一学它的动作、表情。全班学做后认识成语“抓耳挠腮”
那他们想没想出办法来呢?
四、出示第四幅图
我们来看下一幅图:它们想出办法了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小猴子又在河边的大树下踢球了。用因为...所以...句式说)板书;又——踢球 理解“又”
五、交流捞球办法
1、是呀,聪明的猴子一定会想出办法来的,请同学们猜猜它们想出来的是什么办法呢?谁愿意把你和爸爸、妈妈讨论的办法告诉同学们?
如果学生说的办法请别的动物帮忙,可表演。老师参与也可请学生表演。注意礼貌培养和与人交流方面的训练。
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用身边的东西把球捞上来。如果有学生不用引导说出此方法,要给予表扬。
2、出示空白第三幅图:这是一张空白的画面,请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用自己的画笔把它填满。
3、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先给我们要讲的故事起个名字。(选一个)
4、把自己的画贴在空白处,完整的讲故事。
5、总结看图方法。
6、同学们你喜欢小猴子吗?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
总结:同学们,你们不仅能够动脑筋想办法,想出那么多的捞皮球方法,还能有礼貌的请人帮忙,真了不起。希望今天晚上你们能把这个故事再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并完成你的画,在你的画下面用因为。。。所以。。。写出你喜欢小猴子的原因。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在参加当地一次“回乡之旅”的活动中,亲眼目睹了人们对即将退休的沃尔特詹森的爱戴,它们都把回家看看的机会让给了他。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沃尔特 詹森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构想:
先展示地理位置图,让学生了解两地相距遥远。本课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了解故事的背景。在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词句,讨论重点问题。
教学准备:美洲地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3、教师指导。展示美洲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美国的新泽西州和拉美的波多黎各,感受两地距离的遥远,体会移民回家探亲的不易。
二、默读课文,促进领悟。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借助有关的语句,了解故事叙述的顺序。
三、课堂讨论,加深领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相关词句,领会以下问题:
1、漂泊他乡的波多黎各移民们是怎样希望有机会回家看看的。
2、当“我”念到沃尔特詹森的名字时,人们为什么会欢呼,想他道喜,同他拥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几个主要人物。说说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们内心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讨论以小组形式展开,再推荐代表在班级交流。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想到了什么呢?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同一个名字
沃尔特 詹森
每一张纸条 不同的笔迹
爱 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