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能够在跟别人说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使用恰当的语气。
2.敢于在同伴面前表演,声音洪亮,语气得当。能在情境中对话。
3.明确说话时的语气要求,做到语气委婉不生硬,交流中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教学重点:
1.能够在跟别人说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使用恰当的语气。
2.敢于在同伴面前表演,声音洪亮,语气得当。能在情境中对话。
教学难点:
在交际中注意说话语气,真正做到语气恰当,内容清楚。做到语气委婉不生硬,交流中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畅谈。
请欣赏情景剧:《小白兔的白菜》。
说一说为什么小兔不给小猪白菜,却愿意给小猴子白菜呢?
预设:
小猪说话不客气。
小猪对人使用命令的语气。
学生自由交流。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重要的交际的注意事项——注意说话的语气。
二、读一读
1.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读句子,注意使用不同的语气,效果也会不同。
2.读课本上的话,想一想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学生自由表述。
(1)“我不是故意的。”和“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这两句话有何不同?试想一下情景,假如你不小心碰掉了同桌的书本。应该怎样说比较合适?
学生自由表述。
引导区别:第一句话强调自己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第二句话强调抱歉,向对方道歉。比较而言第二句更注重了礼貌用语的使用。效果好。
(2)“阿姨,请您让一下。”和“阿姨,请您让一下好吗?”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第一句使用了命令的语气,第二句使用的是商量的语气,效果更好。比较而言,命令的语气不容易接受,而商量的语气更容易被接受。而且跟年龄较大的阿姨,也不适合使用命令的语气,说话要看对象,对长者,对老师等特殊身份的人说话语气要委婉。
三、练一练
出示交际要求,温馨提示:
1.注意对方的年龄和身份。
2.语言要文明,不用命令。
3.不能生硬,语气委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述。
四、选一选
1.选择一种情况,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1)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跟妈妈说……
(2)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我。下课后我对老师说……
(3)看到同学洗手后忘了关水龙头,我会跟他说……
2.小组自由交流。
选择内容,选择合作伙伴。准备开始表演。
五、演一演
1.根据提示演一演。
学生开始表演。
(1)声音洪亮,富有趣味。
(2)吐字清楚,讲普通话。
(3)表演形象,表现大方。
(4)语气恰当,效果理想。
2.做文明听众。不要打断别人的表演。
3.评委自我推荐。邀请老师同学做最佳表演奖的评委。
4.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
六、评一评
1.我们的评委有明亮的眼睛和敏锐的听觉。您认为表现最好的同学请投他一票。
学生评价完成后,请说一说评选理由。
2.颁奖。请评委宣布金话筒奖的获得者,奖励小红花或者其他奖励。
七、课堂总结
语气是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表达技巧。只有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不时对通话人产生正效应,从而赢得交际的成功。
语文教案 篇2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学习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口头和书面片断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并体会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变换人称的好处。
●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法。
●教学设想: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难质疑,
合作探究――它山之石,写法借鉴——学以致用,拓展迁移——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2、展示图片,介绍作家
3、积累字词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指导(快速阅读: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了哪些内容。): 1、紧抓中心句 2、紧抓关键词
2、速读课文,感知内容,小组合作,思考:
(1)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2)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
(3)蝈蝈的外表是什么样子的?
(4)蝈蝈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些什么食物?
三、问难质疑,合作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解疑。
四、它山之石,写法借鉴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
五、学以致用,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六、布置 ……此处隐藏14810个字……背诵。
难点:理解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词卡。
主要板书计划:
7 乡下孩子
怀里 黄鹂 欢唱
背上 野菊 盛开
捉蝴蝶 编故事 阳光下生
含草叶 吹歌曲 旷野里长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猫乐坏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朗读、组词、说话。
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7 乡下孩子
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 欢唱 编织 含 动听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曾一串猪怀里编织
(2)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动作演示)
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
3、个人练读课文。
4、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分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四个生字。
串:独体字,七笔写成。两口相叠,下口比上口更宽扁些,末竖中线行笔,穿过两口下伸收笔。
猪:十一笔写成。左右结构。上部犭是新偏旁,称反犬旁,弯钩须写挺直。
曾:十二笔写成。上中下结构。上部 为两点头.中间不能写成田.
编:十二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绞丝旁的写法。
(2)其他六个要描红的生字。
坏:七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提土旁末笔是提,不是横。
含:七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是令。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
(1)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2)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3)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
(4)小结图意。
2、指名读课文。
3、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3)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
(4)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
(5)学生答。
(6)小结。
(7)齐读。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
(4)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
(5)小结。
(6)齐读。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
(3)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5)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
(6)分组读,体会意思。
(7)小结
(8)齐读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的一句话同上面三个小结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吗?认真读后再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结
(4)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
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指导要点。
(1)这篇课文讲的是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诗中的韵脚字有鹂、菊;事、曲;皮、咪;子、里。前三个小节句子词语互相对称,要读出节奏来。
(2)第一小节要突出欢唱黄鹂盛开野菊这些词,语气欢快。
(3)第二小节突出捉、编织含动听和两个能。读时语气轻松。
(4)第三小节要突出挖撑圆逮乐坏这些词语,读时语气要自豪。
第四小节哦的音调要拉长,表示听明白了。乡下孩
(5)子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肯定。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节奏感要强,用赞叹语气读。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教师指点。
三、背诵课文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试背。
3、各人轻声试背。
4、分组背。
5、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6、同座互相背。
7、全班齐背。
四、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中()合()都()
坏()串()含()猪()
2.用编织动听练习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