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4 14:59:45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3、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信封和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信封和信纸)

2.今天的课我们不用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指名说说。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3.如果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来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吸引了你?

(1)交流。

(2)列出介绍的提纲。

(3)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魅力,能说说吗?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家乡的资料。

(2)把各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列出介绍提纲。

(3)分组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提纲。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反思:

学习读书名言。

(1)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指名朗读,正音。

(3)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练习背诵名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

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准备:

1、字卡

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小树吗?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可爱的小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利用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品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吧。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课文,拿也铅笔划一划不认识的字。

(在自读时,要求应具体、到位,另外,引导自读时语言应尽量带有鼓励性。在学生读课文时,培养学生读读划划的习惯。)

教师指导

你有哪些字不认识?从字卡里找出来,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利用这种生字呈现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辨义。

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剩余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汇报,反馈。

(识字的教学我采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习,再分组学习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先明确感受一定的识字方法,再交流。)

认识偏旁“刂、冫、人、灬”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习了生字,我想同学们一定急着读课文了,别急,大家先看一幅图。(出示黑板,画面内容为一棵在寒风中落光了叶子的小树。)

冬天来了,天多么冷啊!小树在寒风中会说什么呢?

读读课文,然后告诉我爷爷是怎样做的?

帮助学生理解“暖和的衣裳”

大家再想想,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他会对爷爷说什么呢?

出示图2,内容为一棵长满了绿叶的小树。

小树在爷爷的帮助下度过了寒冬,春天来了,他长出了小叶,到了夏天,小叶变成了大叶子,他一直想谢谢爷爷,可它不会说呀,怎么办呢?

读读课文第二个自然段吧。

指名读。

你知道小树为爷爷做了什么吗?

什么是“绿色的小伞”?

自由读课文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品

(朗读感悟这一部分的设计我想体现以下几点:

1、坚持从读中悟,自读自悟的原则。

2、注重过程的趣味性。

3、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适度扩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1、一棵小树要长成大树可并不容易,需要人帮助还不能受到伤害,你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帮小树做什么呢?

2、让我们用彩笔画一棵美丽、可爱的小树,好吗?

(环境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意识之一,本课的安排目的之一即培养学生爱护树木花草的环境意识,这个环节是为了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化,形成初步环境意识而安排的。)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教材,它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文章结构清晰,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网络,领略网络的神奇,真正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本节课的设计把握语文内涵,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

我设计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认知目标:

1、能读、写11个生字,了解组成的新词所表达的含义。

2、能知道信息高速路就是网络,了解到网络为人类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便捷。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网络的神奇之处。

2、通过深入地学习课文,以及自己的实践操作,感受到网络是现代人 ……此处隐藏4254个字……zh ch sh r 的正确书写。

游戏三:看谁记得牢:

它们已经送回家了,看看怎样记住,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说说,学生用各种方法认清形。

4、学习zhi chi shi ri:

⑴ 教学zhi chi shi ri的读音:

zh ch sh r 也交了几个特殊朋友,出示zhī chī shí rì 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其他学生跟读,教师小结。请同学用喜欢的方式练读,可以自读、互读、“开轮船”读……

⑵ 与汉字对照读:

给它们戴上一顶帽子,让学生认,出示。学生自由练读,同桌检查读、汇报读。

5、巩固练习:

小朋友,交上了几个新朋友,以歌声来祝贺自己,老师边配乐边教唱语境歌,学生喝着节奏跟唱。这里恰当的利用音乐课的资源,注意了学科间的整合,既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巩固了所学的拼音。

6、总结,课外延伸:

我们该回家,师放《火车开了》歌曲,学生边唱边做律动。

鼓励学生表现好,并且以 “今天晚上如果谁梦见了拼音乐园的朋友,明天可不要忘了给老师、同学说说”新颖的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再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 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特点。

2、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品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六组词的共同特点:重叠形式相同,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词构成的。

1、先让学生读词,再说说这些词有哪些相同之处,读词语时注意朗读的节奏。

2、再让学生说说这样类似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自由练读四组词,说说每一组中的字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些字词的意思。

③认读记忆八个生字,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记忆。

2、我会填

①看题目,说说这道题我们要做什么?

②仔细读每一组字,说说你的发现。

③独立完成练习

3、我会读

①自由练读。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三、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指导两名学生把小华遇到的难题表流出来。

2、讨论

3、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

4、分组讨论两种观点的理由,再指名学生发言。

5、学习展示台

1、查字典,了解“公民”一词的概念。

2、让学生说说作为公民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3、教师小结。

4、让学生讨论交流将为社会做些什么?

三、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并能够运用在学习中。

四、作业布置:

①认真读读本园地的字、词。

②写写自己对“公民”一词的想法。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