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4 11:43:53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 ……此处隐藏8407个字……一种动物都有着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方式。读一读你就明白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读读,想想怎么读才能把这种动物的特点给读出来。

生1:我读描写羚羊的这部分。(生朗读)我主要是突出它善于奔跑的特点。

生2:你的“突然窜出来”读得很好。“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读得很快,我和你读法不一样。

师:那你读读看。(生2读得轻慢)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2:我还想仔细地看清它,可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觉得非常遗憾,所以我是用一种遗憾的心情去读的。

生1:我读得快是因为要强调它一转眼就消失了的特点的。

师:每个人对课文的感受不一样。读出来的语气、语速也就各有差异。不管是快一些的,还是慢一些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去读。因此。朗读课文并不一定要求千篇一律,只要是用心去读就可以了。

进行朗读。

师:这里不仅有着神奇美妙、变幻无穷的原始自然景观,还有着活泼可爱的珍稀动物。难怪作者饱含深情地赞叹道:(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生饱含激情地齐读)

三、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同学们细心品读了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给我们描绘的九寨沟神奇而秀美的自然景色。这里四季美丽如画,一步一景,变幻无穷。所以说,几寨沟真不愧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是一个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

出示课件地球图片: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它就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

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矿、赐、竭、胁、睹。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三)发现写法,整体感知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地球?外观、体积、资源、移居。

2.作者从这几方面要说明地球的什么特点呢?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3.默读画批:细细品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地球的特点,读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批注在旁边并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

(四)体会写法,认识地球特点

1.“外观”特点。

(1)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谁来读读?

“水蓝色的纱衣”: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借助插图,展开想象。

(2)说到母亲,想到摇篮,你会想到什么?

赋予了地球一个尊贵的身份母亲,赋予了地球一个神圣的地位“摇篮”,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接近了与我们人类的距离。

2.“体积”特点。

(1)列数字:六千三百多千米:63000000。(看着这些零,地球挺大的啊)

(2)打比方:一叶扁舟。

(3)作比较:这几句话都在说明地球的小,为什么这么说呢?

(4)朗读:列数字、作比较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地球,你能读出它的特点吗?

3.“资源”特点。

(1)“拿矿产资源”举例子。

(2)列数字:“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从数字中感受到什么?

形成这么难却被人们随意地破坏,说明人类对资源的破坏之大;而且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勾连上文“母亲”,联系上下文我们加深了对“母亲”一词的认识。

(3)用词准确:在谈感受时,有同学说“人类的破坏”“乱用化学试剂”,但书中用的是哪两个词?毁坏、滥用。它们有什么不同?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借助工具书来帮忙。

(4)表达效果:我们学习了好几种说明方法,为什么在说明“资源有限”时作者要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呢?

(5)资料辅助:自然资源的种类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结合课前筛选的资料,从图表中挑选一种资源,也试着来说说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6)段落结构:同学们,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中有些本来是可以再生的,可以长期为人类做贡献的,但是,一起读读课文。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7)联系实际:读到这些语句,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画面?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8)拓展写话:出示补充资料,这是20xx年与20xx年我国水资源数据的对比表格,另一份是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文字介绍。请你围绕“珍惜资源”这个话题,利用资料写一段话。

4.“移居”特点。

这些语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运用“至少、没有、不能”等这样简洁的词语,准确的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

5.结尾。

作者从这几个方面说明了地球的特点,为了是要写出自己的心声,是什么?

(五)回归课题,感知写法

回顾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然后要能够发现说明方法,感知说明对象的特点,借助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科学的认识说明对象。

(六)活动学习

1.结合“资源有限”发现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搜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写“倡议书”。

2.搜集“珍惜资源”的好做法,制作宣传小报。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