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星》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繁星》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繁星》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
1、欣赏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讨论释疑,教师点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联想,引入文题。
(1)、出示名为《星星的思念》、《摘星星》、《紫色的星月》三幅图片,并出示图示解说。学生欣赏。
(2)、激发学生欣赏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回忆学过的诗文,描绘出你心中的最美的星星。
(3)、教师点评,导入文题。
同学们描述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星星,说得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那么在文坛泰斗巴金爷爷的笔下,深蓝色的天空中密布的繁星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景致和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巴金爷爷23岁时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繁星》。
(教师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巩固字词。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巴金创作情况。
(2)、出示字词,自主聪埃加深印象?
三、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按时间顺序出示三幅图片:《孩子数星星》、《呼唤星星》、《船上看星》)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配乐)
(3)、小组成员互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
四、逐步感知,深入体会。
(1)、出示问题。
(作者写了自己三次看星星的情况,每次看星星的感受是什么?)
(2)、指名配乐朗读,领悟精美片断。
(3)、学生作答,教师引导。
(第一次:甜蜜、温馨,繁星如母亲。第二次:亲密、投机,如伙伴。第三次:舒适、信赖,如知心朋友、母亲。)
五、比较欣赏,拓展思维。
(1)、阅读材料片断,感知内容。
(2)、学生比较鉴赏。
(你喜欢《繁星》或《天上的星星》片断哪些文字和语段?为什么?)
(3)、教师小结。
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向巴金爷爷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再次欣赏配乐朗读,总体感知,达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4)、出示小诗,朗读体会。
六、课后作业。
赏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
《繁星》语文教案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亲近文学”专题,目的是引导初一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繁星》这一课既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与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二能力目标: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三知识目标: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策略
一在朗读中逐渐进入情境,初步体会美好的感情/
二在研读中联系学生实际、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感受。
课时安排 二 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曾读过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背给大家听一听“远处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夜晚闪烁的群星带给了诗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给诗人以灵感,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生交流)。今天,我们来共同看看巴金对繁星有怎样的观察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标识出生字、词
2查字典学习, 补充:
萤:萤火虫 荧:荧光屏 莹:晶莹
模:mo模型、楷模mu模样、模具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3交流作者情况
学生交流预习时查阅的巴金的有关资料、介绍有关作品(如《家》、《春》、《秋》)的情况等。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朗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对每句话来说,又要初步明确是用上扬调、平直调、曲折调、下抑调中的哪一种来表情达意:在一句话中,还要确定变音及重音的读法。
以第一段为例,师范读,表达朗诵全文。
2配乐朗诵
配舒缓的《小夜曲》,每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后谈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让学生尽情朗读,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当中。对朗读有特点的每一处地方都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
3整体感知
说出作者四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大致了解,四次看繁星的情次和感受。或者填下表。
时间 地点 情景和感受
四、小结 由学生小结,师补充即可
五、作业 在日记中写一写你观察天上的繁星的情景,并写出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交流日记{师:从同学们的日记当中,可以看出大家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有的同学在天文望远镜前驻足,今天,我们来共同领略一下巴金眼中、心中,笔下的繁星是怎样的。}
二、 研究性阅读
1、作者三次看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拿手起笔在书上画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三次看星情况和感受会不同。(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实在有难度,可以小组内合作,交流)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此处隐藏19548个字……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取材范围: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画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内容上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所写内容一般是作者自我感悟最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写法特点: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二、测评反思: [方法:师生问答,交流反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舱 cāng 面 摇摇欲坠zhuì
霎 shà眼 半明半昧mèi
2.词语解释:
纳凉:乘凉。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3.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看繁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顺序:从前 三年前 如今)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揭示目标:1.2.3.(1分钟)
四、整体感知: [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课文配乐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媒体、幻灯片展示)
一(1):写作者从前在家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2):写作者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 (3、4) :写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从课文中勾画出作者三次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幻灯片展示)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下一环节进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重点探究: [方法:精读课文,讨论交流。]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下文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铺垫。)
2.看课文插图,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如何理解星光“虽然微小”,却“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本段末句“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话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表达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喜悦之情。)
六、难点突破: [方法: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结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依恋---伙伴---知心; (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内容写的是实景?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像和联想?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回答。
(实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想像和联想:船在动,星也在动; 我好像看见…;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他用手指着:…;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由实到虚,采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七、美点赏析: [方法:赏读课文,体验感悟。]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例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本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修辞+好处]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赏析: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修辞+感官+内容]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赏析:本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修辞+效果]
八、总结提升: [方法:师生总结、归纳。]
(1)内容小结:《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写法借鉴:
(善用修辞来表情达意。
(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3)学法归纳:学习散文(游记),建议同学们先初读,整体感知;后精读,研究重点;再研读,探究难点和疑点;最后赏读,体验感悟。
九、精练达标: [方法:当堂测试。]
1.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情感表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十、作业布置:
积累本篇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繁星》 巴金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酷爱星天 热爱自然 追求光明
仰望璀璨的星空 抒发美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