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08 05:38:28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2、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4、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调皮可爱的标点符号,你们认识吗?请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吧!这些标点符号平时都是友好地相处在一起,可是有一天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板书)标点符号的争吵(齐读课题) 这些标点符号到底在吵些什么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听一听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有感情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 生自由读一遍课文,并圈画生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 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三、研词析句,品读课文

1、谁能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下面的句子并配有书中的插图。

感叹号拄着拐杖直跺脚,小问号竖起大耳朵,芝麻粒一样的小顿号急得又蹦又跳。

1)指生朗读这句话。

2)请同学们结合这句话在图中找一找这些标点符号。

3)(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感叹号,————的小问号,————的小顿号。

(课件出示)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填空

————的小逗号,————的小句号,————的省略号。

4)带上表情动作朗读这句话。

4、下面就让我们去听一听,它们为了一件什么事而争吵好吗?

1)自由读文章的2—6自然段。思考:

标点符号们为什么争吵?

用直线画出每种标点符号说的话,并试着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思考,圈画。

3)它们为什么争吵呢?(学生汇报)下面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学生汇报标点符号说的话)同时(课件出示)这几段文字。

请同学们自由读感叹号的发言,说说从它的话语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感叹号的名字,它的用法,它很骄傲)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呢?(学生汇报师利用课件把这些词语变种颜色:锣鼓敲、烈、重要)应该怎样读出感叹号强烈骄傲的语气呢?学生试读,指生读。

听了感叹号的发言其它标点符号同意吗?请你代表小问号发言。(指生读小问号的话)从它的发言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学生汇报师利用课件把这些词语变种颜色:不服气、连忙、哼、怎么能)请同学们再次出声读这句话,体会小句号当时的神情和心理。

听了感叹号和小问号的发言谁不干了?它们是怎么说的呢?(指生读这段话)“反驳”是什么意思呢?(说出自己的理由,否定别人的意见)从它们的发言中你知道了什么?确实,如果没有了它们,那么句子将变得太长了,一口气也读不完呀!下面谁愿意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学问最深的省略号又说话了,听老师读。从这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省略号的样子,省略号很深奥)

最后让我们齐读句号的总结发言。你能用“只有.......才”说一句话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每种标点符号说话时的语气。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带上表情与动作。

5、那么,它们到底谁最重要呢?让我们听听书是怎样说的。指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述:是呀,它们都很重要,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可,谁也不能代替别人。但是如果离开了句子,段落和文章,它们就失去了具体的意义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在集体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集体你的力量就会很小。

三 巩固识字

开火车游戏:师点字,生开火车读。

四、拓展延伸,扩大积累

1、 除了书中的标点符号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学生汇报)

五 总结

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小结:希望同学们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在我们写文章时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评《妈妈的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

2、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情导入。

1、联系实际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奇妙的声音。那有谁能够向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平时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生答)

2、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老师真替你们高兴。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你一定会听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声音的第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板书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张开你的小耳朵,用心去倾听这篇优美的文章,看一看你能“听”懂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么美的文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下?那就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注意当好“小老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3)组内互检,合作学习生字。

用生字卡片组内互检,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4)读词语比赛。

老师展示生字词,分组进行比赛,教师给予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默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组内交流收获。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并且想像一下你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

4、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声音是很熟悉的,并且听到过;哪些声音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听到过。

5、读课文,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许多熟悉的声音我们却没有听到?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没有听见那些熟悉的声音,是因为平常对熟悉的事物觉得习以为常了。

6、引导学生通过读 ……此处隐藏9635个字……,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

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

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

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教案点评:

从词句教学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形状及颜色的外在美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内在美,在“活”字上下功夫,即感受到这池荷花蓬勃的生机。再辅之以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通过媒播放画面,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