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理解15个词语,认识多音字。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因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4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破题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谈谈对红军的认识,领会红军品质。
2、揭示课题,读题,解题
3、据题质疑:(主要问题有)
⑴谁在什么时候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⑵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⑶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⑷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3)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提出不懂的词语适当解决。
(2)回答以上四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课文脉络,分段
(3)交流分段结果
(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并再次质疑,根据情况解答。
三、学习第一段:
1、自学课文,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2、交流
3、概括段意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尝试自己解决另两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段
1、①师引读:儿童团员们始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
②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春意盎然”、“心急如焚”,体会环境烘托的作用领会对比写法
③感情朗读本节
2、出示问题: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3、小组合作,初步研读课文4-6节后交流:
累--壮胆睡大庙
饿--吃供品馒头
怕--紧挨靠着坐
4、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再次研读课文4-6节
5、再次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读
6、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读第7节第1句后,回答
②根据自己喜欢,选择其中一点,或此外的困难,展开想象写话
③交流
7、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8、理解妇女部长何连芝说的话的意思
(1)谈谈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2)课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吗?
9、朗读课文,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
三、拓展作业
再现儿童团员们与红军战士重逢的情况
1、自由组合,讨论儿童团员是怎样与红军重逢的,重逢时大家的表现,以及问长问短说些什么等
2、编写剧本
3、确定演员,编导短剧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单元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1、自学提示,回答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步骤
2、回答本课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借助课后第三题,自己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4、交流
5、师小结
三、诵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展示同学们的表演
五、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了解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
2.感受标点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 ……此处隐藏1351个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
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
2.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板书课题:背影)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三、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l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3)第三次流?目:“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一…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积累语言
1.设置情境,导人新课: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1)“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
(2)“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3)“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
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三、语言训练,探究“选材构思法一截取法”的片段写作练习
1.现在我们来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背影》之所以成为广为传诵的佳作,还缘于作者精巧的选材构思。作者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请同学再读课文,深人体会这一特色。
2.现在请大家口头表达,写作交流。
(1)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能截取最让你感动的瞬间,说说你的父亲吗?
(2)请同学们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融人你的情感,写下来。
(3)交流写作心得。
本课小结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
板书设计
背影朱自清
点题的背影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悲哀的泪
买橘子的背影感动的泪
分别时的背影惜别的泪
想念中的背影儿子对父亲的深情伤心的泪
文章的线索:明线一背影;暗线一父子深情。
文章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