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08 01:55:08
精选语文教案汇总7篇

精选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蹦膛5难丈。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蹦膛5淖颂。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学生提问:"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媒体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故事片断,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挑衅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歼灭狼狈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众寡悬殊

硝烟呐喊慰劳序幕万籁俱寂全副武装恼羞成怒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指名读词语,重点读准:呐、 ……此处隐藏10628个字……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精选语文教案汇总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