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感悟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了解名著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
4、了解精彩故事情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孙悟空战胜天兵天将被封为“齐天大圣”的经历,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视频 课 时:两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曲导入新课
2、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歌曲,看着这精彩的画面,我们都知道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内容?(西游记) 我们知道《西游记》里有许多人物,难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学生各抒己见)
3、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个与天齐名的称号吗?(齐天大圣)你们知道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的经过。
二、检查复习
1、读一读 调派 夸口 垂头丧气 神通广大擒拿 派遣 气势汹汹 蟠 桃
2、填空
他戴上( ),披上( ),手拿( ),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 )。
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 ),孙悟空金箍棒变作( ),打来( ),打去( )。
三、初读课文
1、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四、按照文章顺序深入学习课文
事情的起因
1、首先因为什么原因讨伐悟空?(悟空反下天庭)
2、孙悟空为什么反下天庭?(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
3、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非常勇敢,敢作敢为)
事情的经过
1、大战巨灵神(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在没有战斗之前,巨灵神是什么样的态度?(轻蔑、小看)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语气喝道、喊道;从表情冷笑;从语言“弼马温”“妖猴”)相对孙悟空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语言:喝道;从表情:大怒;从语言:“毛神”)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什么特点?(勇敢,不畏强势) ②我们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孙悟空这些特点?
A、众猴向孙悟空报告一开口就是“祸事来了!祸事来了!”(对话很传神,显出了焦急和害怕),而孙悟空则回答说“把我的披甲拿来!”(话语简短有力,毫无惧色,显得胸有成竹)
B、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黄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阵势(孙悟空镇定,从容应对,且微风凛凛,体现了孙悟空的特点)
③在战斗中孙悟空是什么态度(不慌不忙)结果巨灵神大败,和前面态度有什么不同(垂头丧气)
2、与哪吒大战(分角色朗读)
巨灵神败下来,人们一定不服气,因为他们都小看了孙悟空,于是哪吒迎战了孙悟空。
① 这一部分中哪吒和孙悟空各有什么神通?(三头六臂 六般兵器变化 吹毛唤兵 分身变化)
② 他们打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证明了什么?为什么哪吒最后输了呢?
③ 看两个人交战的场面(播放视频) 例: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打来密如雨点,打去疾似流星(说明两个交战场面非常激烈)
④ 从孙悟空与哪吒大战中你能看到怎样的一个孙悟空呢?(神通广大 从容面对 镇定勇敢)
3、事情的结果(分角色朗读) 巨灵神(败阵回来) 哪 吒(回头逃走) 玉帝害怕,封为齐天大圣 李天王(大惊失色)
4、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孙悟空便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崇拜、喜爱,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挥去。
五、思考总结
1、通过学习课文,请你总结一下文中还体现孙悟空其他哪些特点?(你觉得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在全剧中,还有哪些形象的孙悟空呢?(放视频)
六、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哪些人物的特点呢?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 ……此处隐藏6048个字……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认识了老英雄“老头子”。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有什么关系。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yōu) 寒噤(jìn) 疟子(yào) 仄歪(zè) 阴惨(cn)
3.选词填空。
①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 A (A、钻 B、窜),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 人们的眼再 B (A、锐利 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三、合作探究
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2.找出文中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心理的文字,体味这段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这段文字是:“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这段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笔,突出了老头子“过于自责”的内疚和痛苦,表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击鬼子的情景,请想像并写出此时二菱的心理活动。
可从钦佩老英雄足智多谋、看鬼子挨打心里痛快
-----这是景物描写的特写镜头,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等方面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4.孙犁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景物描写句子,为大家读一读,读出感情来。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学生可任选一处或几处朗读。
5.细细揣摩一两处景物描写的句子,领悟这种描写的妙处。
(1)渲染气氛(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衬托人物心情(4)点明背景
6.“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在天上。”一句中,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么形容芦苇长得高?
-----这是景物描写的特写镜头,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
用“钻”“天上”来形容芦苇长得高。
7.通过文中的景物描写,你对孙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有什么认识?
-----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谐一致,渲染了气氛,增添了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写出了老人“狠狠地敲打”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报了仇解了恨的心情。四、课堂训练内容
1.选词填空
(1)半夜以后,小船又 A (A、飘 B、摇)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
(2)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 B (A、飘摇 B、飘撒)。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充满活力、无所畏惧、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过于自信和自尊。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还表现在他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2.方法归纳
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应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实践探索
课外阅读孙梨的《白洋淀记事》,进一步感受他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创作风格。
2.仿照课文第62段的写法,写一段描写你家乡景物的文字(或者课后练习3)。
七、板书设计
芦 花 荡
孙 犁
人物——— 语言描写 景物衬托
心理描写
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会写的17个字,会认的字17个。
2、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积累识字方法。
重难点
选择好方法,记住难记的字,理解“陡峭朦胧”等词语的意思,并会运用。
乐学善思
办法小组竞赛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文,把生字圈画出来,读一读。
2、给生字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小组内学习。
1、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交流、理解、运用词语。
3、组内有同学不会的字词,请组内成员教会。
三、小组竞赛。
1、分小组,每小组出一名同学,说一个字的记住方法,再每组派出第二名同学“开火车”式接,每组100分,接不上的扣一分。
2、开火车式读字词、
3、选字组词,每错一名同学扣一分。
4、汇报多音字(加分)。
5、教师选词语,说一句话(加分)积分高的小组为胜。
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