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07 15:00:32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评: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评: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湿”、“搬”;书写“得”、“很”。

教学方法:卡片 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经历中知道天要下雨前的现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5、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1—3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

B、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C、出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的场景的挂图。

学生看图后再自由读课文里的相关内容,用“——”画出小白兔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的话。)

D、指名读,并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E、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F、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 ……此处隐藏5826个字……们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1)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小组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词语质疑,组内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画面和手势理解词语“合拢”、“攥成”、“张开”。

A.老师用手势动作演示这三个词表达的意思,相机板书(简笔画图),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B.谁能上台用黑板上的蒲公英演示“合拢”、“攥成”、“张开”?

指名演示后,利用课件再现蒲公英开合特写情境,加深词语理解。

4.自由朗读蒲公英的花瓣开合的三个句子,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再指名读、评议读、引读)

5.大家读得这么好,如果加上动作、表情再读读一定更棒。指名加动作、表演读。

6.这段写得真好,你喜欢吗?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7.比一比,谁背得快。背时可做动作表演背。(自由背,指名比赛背)

四、激发情感,体验乐趣。

1.哦!原来草地颜色的变化是由蒲公英的开合引起的呀!那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蒲公英吗?(学生答)

小男孩更喜欢,让我们带着对蒲公英的喜爱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2.讨论交流:为什么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3.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

五、回归整体,升华感受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夸夸小男孩吗?

(要引导学生学习小男孩留心观察自然,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六、识字与写字,拓展延伸。

1.出示“发、并、而、怎”,指名读,齐读。

2.指导认识“又”字旁。

3.交流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4.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说说写好它们,你有什么发现?

5.老师范写“怎”。

6.学生描红、练写。

7.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1)节假日,请爸爸、妈妈带你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拓展阅读《有趣的发现》。

七、自选段落,背诵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

(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

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生字的学习情况。

3.出示文中部分句子,检查学习情况。

①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②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③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4.再读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畅谈收获。

三、指导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把竖钩写成横折钩。

3.学生练习,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给小红花。

四、课外巩固

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知识

1.学习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把自己认为读得好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4.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课文:领读、竞赛读、表演等。

三、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播放春天五彩斑斓、百鸟争鸣的美景,学生背诵有关段落。

四、课外拓展

出示朱自清《春》中有关段落,让学生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复习生字、词语

全家 奇妙 却是 精彩 球赛 关掉

换 球员 写字 音乐 完全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课文围绕“奇妙”一词展开,文章奇妙在那里?

学生读第2~5小节,找找奇妙藏在哪里?(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学生分组讨论,奇妙在哪里?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身为球迷的爸爸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抓住这一点,询问学生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表现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爸爸孝顺母亲的感情读读这一节)

(2)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如果学生读不出这种感情,教师范读指导)

(3)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有感情的读这一小节,读出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爱之情。

(4)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爱好。

示课文第五小节: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对他人的关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完成练习。

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因为我们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

四、感悟诗歌,课外延伸

配乐朗读小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五、指导写字。

六、自问自答:

带着问题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看了图,你看到了什么?”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识字上,采取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从文中来又到文中去,从课内到课外。先让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方法,接着让学生带拼音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生字,然后到课文中找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后自己进行组词。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交流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熟字加偏旁,增减笔画,看电视识字等等。“这个字,你从哪里学到的?”体现了识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从生活中识字的意识。

在初读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不好读的词语,集体解决。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为学习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学习课文的层次性。

由于我对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的教学,还掌握不到教学的技巧,在课堂上对要会写的字能加以一一指导学生怎样书写,并让学生即时书空,可能学生的记忆会更深。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