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07 11:43:08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梅兰芳是怎样苦练眼神的。

三、教学准备:

梅兰芳京戏磁带、投影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兰、芳、艺”,理解部分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及梅兰芳学艺的勤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很高兴认识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梅兰芳京剧《生死恨》的几句唱词)

师:听了以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可能问:1.这是什么?2.这是谁唱的?]

师答1这是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师答2这出京剧是梅兰芳唱的。(打出梅兰芳的大幅照片)

师:他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剧大师。这幅照片就是他正在唱戏时的情景。现在见到梅兰芳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有的问:他是男的还是女的?有的问:他为什么打扮成这样呢?他到底是怎样学唱戏的?]

这么多问题,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发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梅兰芳学艺》,跟老师一块写课题:梅兰芳学艺(齐读课题)读准兰、芳、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一次读不好可以读第二次。

2.自主识字。

出示生字词语:

bàifùxiánggēdqínjù

拜师师傅飞翔鸽子水底勤学句子

jnhuzhzhùshìlínghuó

紧盯或者注视灵活

(1)哪些字老师不教你就认识的?指名读,读正确的说说怎么认识的,读错的相机纠正。

(2)还有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拼一拼,然后指名读。

(3)同座位互读互纠。

(4)齐读。

3.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请大家标上序号。

4.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做评委。

5.放课文录音,听听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然后指名读一读。

6.同座位互读互纠。

7.齐读课文。

8.自由读,小组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过渡:读通了这篇课文,那么大家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能成为京剧大师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A师引读:经过———(生接读)———

B师问:梅兰芳有名吗?(有名)哪个词知道的?(世界闻名)那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容易吗?(不容易)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C谁来读一读,读出“不容易”,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书法家吗?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勤学苦练吧!下面我们来写好这三个字。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兰、芳、艺

2.学生自由读后说说怎么记住这三个字?

3.指名说,师范写或请学生上台写,其他学生评价,提示“芳”的笔顺,“艺”的第四笔“乙”。

4.学生描红。

5.展示评价。

五、练习

必做题:

口头填空:梅兰芳小时侯学艺时,师傅说他(),后来经过(),他终于成为()。

选做题:

1.看一段京戏,说说你对京戏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后收集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勤学苦练成材的事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水平。

2、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体会落花生的品格。

3、 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前准备]

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点。

2、 制作一幅落花生从落花到钻入土中结果的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重点学习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 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

2、作者许地山对落花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笔名也叫作“落华生”,他为什么对落花生有这么浓厚的感情呢?等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师提示:

1、 就词质疑。

“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居然”不用“果然”呢?用“居然”一词说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点?

2、 就句质疑。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应是经常的,为什么“很难得”呢?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 幻灯(或小黑板)也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2、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同时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板书(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号划出)

落花生:埋 矮矮 地里 一见就生……

苹果:挂 高高 枝头上 不能立刻分辨……

3、 从刚才的词句中你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4、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学习落花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开展讲座和争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

一、继续学习重点部分

1、 父亲仅仅是介绍花生的特点吗?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2、 “我”听了父亲的话领会到什么道理?

3、 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此处隐藏4298个字……>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报纸中形形色色的消息,大大小小的事情,五花八门的知识,同样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们。确实,读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启迪我们的智慧,这正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出示课题“读报和剪报”

2、谈话:明朝顾宪成曾经在东林书院大门两侧题有一副对联,你们知道是一副什麽对联吗?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提问:读了这则对联,你有什麽启发呢?

4、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怎么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报纸是传播时事和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读报剪报,就能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素养,锻炼浏览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了解报纸的种类

1、你们都知道哪些报纸的名称?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看样子大家知道报纸的种类还不少,其实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这些,还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名称的报纸。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在我们国内发行的报纸大约有2100多种。正如大家介绍的,在我们身边也有着很多的报纸。这么多报纸,我们都能把它们拿来读一读吗?一方面,可能经济上不允许;另一方面,书报本是我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的,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这么多的报纸。因此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报纸种选择适合我们的报纸来进行阅读。

3、平时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是怎样分工的?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取出报纸在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班级中交流,教师准备好4版、8版、12版、24版等版面的报纸)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板块中,还安排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是怎样分工的?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这样,围绕读报这个主题,将读和说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了语文能力训练综合化的特点。)

(三)、指导剪报

1、过渡谈话:不知道同学们在读报的过程中,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平时阅读报纸仲发现有许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一些有趣的知识、优美的语言、奇妙的图片等,但是,我们需要它时,却很难再找到,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2、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出现,有人将报纸上的有用资料分门别类剪贴成册,就能化废为宝了。

3、老师觉得这一方面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做得非常好,他们以前就有这样的习惯,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同学的剪报吧。(学生欣赏,过程中随机引导学生关注要点)

4、通过刚才的欣赏,你们能不能再结合平常出手抄报的经验,来谈谈如何制作剪报?

5、概括制作剪报的步骤

阅读报纸---剪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分类----粘贴----装饰

6、具体指导

(1)、“剪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对于“有价值的内容”,你们是如何理解的?(能增长知识的、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

(2)、如何分类?(同一主题的分为一类,如英语知识、体育知识集锦等)

(3)、粘贴时又要注意些什么?(要平整、布局要合理等)

(4)、如何装饰?(可用彩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也可以加上一些花边,但一定要清楚、简洁,不可太复杂)

7、动手剪报

(设计意图:“学做剪报”活动板块,先向学生简要说明剪报的意义,这是明理之举,有助于学生形成剪报的自觉性、主动性。再让学生将报上有用的资料分门别类剪贴成册,这是导行之措,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剪贴”,能够获得直接经验。)

8、教师展示剪贴纸。到学期末我们来一次成果展示,评出各奖项。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活动板块,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所做的剪报工作的交流评比。该活动项目是促进学生养成读报、剪报习惯的动力加油站,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尊重和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多样化地剪贴报纸。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师总结

到这里,这次活动即将结束,虽然今天我们谈论的是读报剪报的话题,但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巧思、勤动手,一定会收获学习语文的更大乐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有心人,在读书中获得快乐,在读书中获得成长。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学习策略:

1、搜集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谋利益的事迹,积累生活经验。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三个青年话的意义。

3、编童话,深化理解。

4、写读后感,内化情感。

教学步骤:

一、自学课文,理清脉络。

二、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三、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案例描述:

从课题入手读懂故事

我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热烈的气氛里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顿时愕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读题。)

接着我请同学们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不当的读书姿势,留意学生的反映。)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张非:课文讲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林雁玲:我觉得张非说得太简单,本文讲三个年青人十年前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