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 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盈,”是后鼻音,读作y0ng,不读y9ng;
“茄”读作“qi6”,不读ji1;
“揉”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忽视;
“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结构。
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带红色,可做贵重的家具或美术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颜色。
高寿:长寿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意思。盈,充满。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威武:本课指力量强大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词义。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
(2)出示以下各字,请同学口头组词。
檀——紫檀色 檀香 檀树 紫檀
猪——小白猪 肥猪 野猪 猪圈
寿——高寿 长寿 寿面 寿辰
模——一模一样 模范 模型
恍——恍恍惚惚 恍然大梧
霞——霞光 红霞 霞光万道 彩霞
庙——孔庙 庙会 庙门 神庙
烧——烧火 烧水 火烧云
威——威武 威风 国威 威严
蹲——蹲下 蹲坐 蹲着 半蹲
(3)区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
形相近、音相同的汉字有很多,必须正确区分,把握字义。
教师指导学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区别字形、辨析字义是掌握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过组词加以验证,会使学生记忆牢固。
须(必须) 跪(跪下) 偏(偏远)
需(需要) 脆(干脆) 遍(遍布)
低(低头) 根(树根) 伸(伸展)
底(到底) 跟(紧跟) 申(申请)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
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
(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
(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没有直接写火烧云,而是通过写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侧面描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并告诉我们这是晚上太阳要落山时的火烧云,也就是说火烧云就要来了。因此,这段的段意应该是:写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先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又写了火烧云的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具体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这一段写到火烧云越来越恍惚,变化极快,几乎看不清楚了,说明火烧云就要消失了。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火烧云退去时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分析,请同学说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巩固对本文结构的认识。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到来、出现、退去的顺序写的。)
(三)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用具
(一)幻灯机,录音机,小黑板。
(二)火烧云幻灯片。
(三)有条件可以播放火烧云的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
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 ……此处隐藏11507个字……牛,好象在跟它说:“你怎么这样傻呀?爬上掉下,爬上掉下,累不累啊,要是换作我的话,我才不会像你那么傻呢,我会舒舒服服地在井底痛快地睡一觉,我劝你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别爬了吧。”我原以为这下这只小蜗牛应该不会再爬了吧,没想到,它还是爬个不停。我想它这样再爬肯定很累,我让它休息一会吧,但是,怎样才能让它好好地休息一下呢,经过我的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一个主意,我迅速拿来几颗小石子和一根长树枝。我先用长树枝去轻轻地挑一下蜗牛,但是连续几下,也不能把蜗牛弄下去,我就扔了树枝,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扔向蜗牛,起初它粘在井壁上,弄不下去,我继续扔了好多把小石子,终于把蜗牛弄到了井底,但是它还是再断续往上爬,一点也不气馁,我终于等得不耐烦了,夜色汽渐渐暗了下来,我回家了。到了第二天清晨,我又迫不及待地跑向枯井,结果发现那只小蜗牛竟已在井外,而那只大蜗牛还在井底,可想而知,这只小蜗牛已经成功了。
我对小蜗牛佩服极了,它是那么的顽强,摔倒再爬起来,不达目地,誓不罢休,我被它那种顽强的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我们要向蜗牛学习,能有和蜗牛一样的顽强意志,做什么事,都会成功的!
点评:蜗牛的什么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读者,是它摔倒了再爬起来,无数次的摔,无数次的向上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力。作者又由蜗牛及人的联想,深化了立意,除了小蜗牛的顽强的意志力以外,还有小蜗牛的耐“寒”力也会令人欣慰,你看,它面对大蜗牛对他“劝慰”,其实是嘲笑,面对“我”对它的捉弄,它都不屑一顾,仍旧勇往直前,多么的耐挫折,多么的宽宏大量,难道你读了不受感动吗?所以,小作者紧紧围绕中心“感动”,而写足了为什么感动,写明了嘲笑和捉弄把感动具体化了,也由此联想到,感动不仅只有人的举动感动人,还有物的精神感动人,使得感动的渠道进一步开宽,选材多了,好中选优,感动点找到了,上升到人类所需要的精神,故事可以想像了,具体也有了,动笔写就容易了。
四、拟题写文,个性展示
从感动的心理现象分析,一般来说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品质,一种情谊等,引得你心里震撼。不过感动也有一个度,十分感动,是感动;三分感动,也是感动,你要取震撼力最大的。还有对于某一件事,有的人有感动,有的人无感动;有的人十分感动,有的人一点点感动,这都是固人而异。不过,感动也有一个发现过程,有人对某一件事产生了感动点,认为可喜;有人则没有体会到感动点。所以,提高人的感悟能力也得靠每个学生长期的训练而成,让你的眼睛,让你的身体的每一部位都充满感悟,处处都有触动,你才是最聪明的。
《 --------- 感动了我》。这个半命题题目,所填范围很广,有如下几条线索可以考虑:
一、精神方面,如:母爱、顽强、拼搏、顾全大局、临危不惧……
二、品质方面,如:不计前嫌、心胸宽广、爱助于人、善良仁爱……
三、情感方面,如:友谊、深情……
当然还有更多方面,更多内容。该题可以写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感动。人对人的感动,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写书中看到的,电视中看到的;人对物的感动,可根据物的特征反映出精神品质而感动;物对人的感动,可以写物受人的照顾,资助后,物不忘恩情,具有人的感恩。
除了上面半命题以外,更欢迎你以感动为核心,自已命题。同学们,希望你打开思维闸门,情感滚滚而来,提笔写文,轻松自然,挥洒自由。
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高粱根的特点,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它坚韧不拔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杆子,硕大而血红的稳头,有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是什么?(边叙述边演示高粱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高粱情》。(板书课题)
2、作者为什么对高架有着深厚的感情呢?结合插图说说高粱的秆子、穗头、根各有什么特点?(出示投影)
看图完成:⑴ (正直的)秆子 (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紧紧抓住土地的)根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高粱的样子。
⑶ 课文以(高粱情)为题,说明作者与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画出最能体现高粱特点的句子。
3、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三、检查初读情况
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的特点,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高粱在“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板书:神圣地位)
第二段(3~5自然段)具体讲高粱的特点。(板书:根的特点)
第三段(第6自然段)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我”前进。(板书:激励前进)
四、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里“神圣”应怎样理解?(意思是极其崇高而神圣)从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在我心中是那么崇高而神圣呢?
(从“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杆子,硕大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上地的根)这就是高粱在作者心目中的印象,看投影,观察这是怎样的杆子?怎样的穗头?怎样的根?作者还想到了什么?(读“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格”。)
2、直接找到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的自然段读。
⑴ 坚韧不拔是什么意思?(意志坚毅不可动摇)
⑵ 从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
(体现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还有高粱的根)
3、高粱深深教育了“我”,它对作者有着怎样的影响?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跋涉”是什么意思?(这里指艰难前进)
作者为什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艰难前进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它从高粱身上学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影响了他,教育了他,所以他对高粱有深厚的感情)
4、作者通过介绍根的特点要赞扬什么?(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5、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作者用打比方和拟人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高粱气根的坚韧,采用直接引用父亲的话的方法和亲身体验的方法介绍了高粱的根很苦,采用举例的方法介绍了高粱的根深深扎入地下。教学设计利用了教材的这些特点,通过学生的自学、汇报、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总结、抓重点词语和中心句来引导学生体会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学习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锻炼自己顽强的拼搏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