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教材
本课选自西南师大出版社标志勾绘第五课。主要学习用coreldraw勾绘标志的方法和流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用coreldraw勾绘标志的流程。
2、能力目标:熟练coreldraw手绘工具的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熟练coreldraw手绘工具的操作
2、教学难点:配色原则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材分析及教学勾绘
教材讲解了勾绘标志的技巧。用直线勾绘,再转换成曲线使其贴齐原稿边缘线。
教材讲解了标志3稿:彩、黑、格稿。彩稿全面了解标志的色彩搭配;黑稿了解标志的黑白关系。格子稿件能知道标志用标准制图法的坐标关系。所以在教学中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做出标志3稿:彩、黑、格稿。
标志配色的原则:a.对比强或偏强。b.色彩心理与行业适合c.平涂与渐变的选择。
五、教法
边演示边讲,通过仔细看老师的演示、思考中强学生对讲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在看的基础上,教师设置问题对重点知识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主导作用。之后教师再给以补充说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的内容。授课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六、学法
这个班勾绘能力较好,但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操作能力。因而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情景,以看、思、练为主线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后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加强理解。
七、教学程序
1、导入:出示手绘稿和电脑稿,问怎么实现标志从手绘到用coreldraw勾绘完成。
2、简介制作的流程:出示课件资料。
3、看老师的演示整体感知教学重点。(演示)
4、提问并讨论,突破难点。(出示课件)
5、小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6、附板书。
用coreldraw勾绘标志
1标志从手绘到用coreldraw勾绘的流程.
2.勾绘标志的技巧。
3.标志3稿:彩、黑、格稿。
4.标志配色的原则:
a.对比强或偏强。
b.色彩心理与行业适合。
c.平涂与渐变的选择。
说课稿 篇2曾经读到这样一首小诗:
不愿看到满目的山野荒芜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绿色丛林的屏障
沙漠将变为人类最后的栖居
不愿听到虫鸟的痛苦悲鸣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生命纯净的天籁
留下的只有我们孤独的影子……
听这首小诗,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深深感受到环境遭到破坏后人类凄惨的生存状况。这样的状况,是我们所不愿面对的。由此,当今世界,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鸟儿的侦察报告》,就是这样一篇和环保有关的课文。
一、教材简析
该课文选自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十单元“家园的呼唤”。单元编排旨在让学生获得关于地球资源、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这是继《只有一个地球》后安排的第二篇主题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浅显,结构巧妙,以童话故事的形式,用鸟儿朋友给作者发回的四份侦察报告贯穿全文,控诉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形象地说明了人类的一些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带来了令人心痛的恶果,希望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醒悟。
二、学情介绍
我校是一所城镇学校,经历了六年的课程改革,教改成果比较显著。我班学生在学习方式、质疑能力、朗读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各抒己见,表达能力较强,并有一定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上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学生对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内容中概括出相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阅读和概括能力。
2.能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作者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情感。
3.能感悟到是人类的行为破坏了鸟儿生存的环境, 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
重点: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作者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情感。
难点:能感悟到是人类的行为破坏了鸟儿生存的环境, 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
四、教学法设计
教与学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有千法,贵在得法。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结合课文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1、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释放自己的情感。
2、对话教学法:做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进行对话,唤起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3、朗读感悟法:贯穿“以读为本”的主线,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悬念激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新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鸟儿在蓝天碧海自由飞翔,在丛林山间快乐歌舞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和老师的解说,让学生感受鸟儿生活的快乐。(播放课件)接着,话锋一转:可是,现在鸟儿们生存的环境却非常恶劣,让人无比担忧。通过设置反差,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接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郭以实的文章《鸟儿的侦察报告》。板书课题:鸟儿的侦察报告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有层次地进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读通读准课文,理清层次……”所以,在揭示课题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汇报文中哪些字词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指出哪些字词应该注意,这样 ……此处隐藏11744个字……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
(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
望海潮 柳永
1. 地理位置
2. 历史传统史 惊叹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
3. 自然景观 赞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 市井面貌 羡慕
图景
5. 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的内容。从历史发展线索来看,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承上指一战后,战胜的帝国主义要按实力变化重新分割世界,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必然出现;启下指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格局,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它既给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短暂的和平与繁荣,又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随着内部矛盾的激化走向瓦解。所以对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二战的爆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世界格局的演变来看,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瓦解,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等几个阶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的变化;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
(2)能力方面:
①通过分析“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和《九国公约》两则材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构成、实质、作用、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观察《一战前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化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识图和建立历史空间概念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①巴黎和会既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同时又是帝国主义反苏司令部。《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国的掠夺性条约。
②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的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包含了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源泉,是极不稳固的。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③世界格局建立在各国实力均势基础之上,国家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①《凡尔赛和约》是重点。德国是“一战”的主要战败国,对德国的处理是巴黎和会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英国确保其欧洲霸权地位、法国重建其欧陆霸权地位、美国插手欧洲事务等重要问题。此外,《凡尔赛和约》是凡尔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约内容不仅体现出巴黎和会分赃的实质,还体现了帝国主义在重新分割世界过程中的勾结与矛盾。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重点。它是一战后初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也是国际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世界格局。
(2)难点分析:
①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两个历史概念是难点。这两个体系是综合性很强的历史概念,学生既要准确掌握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基本史实及其内在联系,又要掌握概括这两个历史概念的方法。
②搞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错综复杂的矛盾,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不能持久。
③如何正确认识和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依据:以上目标均依据教学大纲和本节内容特点制定。
4、教材处理
(1)利用引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919—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①三个阶段:战后初期秩序重建—20年代的相对稳定—30年代的危机动荡。②四个方面:世界格局、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和繁荣、经济大危机、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③演变过程:战争—和平—危机—战争。
(2)指导学生搞清本节教材四个要目之间的关系:
第一,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第二,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第三,国际联盟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第四,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对远太地区的瓜分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国际新格局。
(3)打破教材知识结构,先让学生比较一战前后欧洲和中东版图发生哪些变化,再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说明什么?以此激疑——解疑,把问题引到战后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在重新瓜分世界过程中存在哪些矛盾这一知识点上。
(4)引导学生把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的矛盾、“华盛顿体系”中体现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战后世界存在的主要矛盾。
(5)引导学生把“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按背景、形成、内容、性质、作用、影响等要素列表进行比较,把握解释“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概念的方法。
(6)注意中外史结合,如中国的“五四运动”与巴黎和会的关系。
(7)注意历史概念的讲解:如巴黎和会、“十四点原则”、“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奥匈帝国。
(8)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一战的关系等。
5、资源分析
(1)与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相关的视频材料;
(2)与巴黎和会和国际联盟相关的图片资料;
(3)《一战前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化示意图》;
(4)关于《十四点原则》和《九国公约》的相关史料;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法、学案教学法教学,集启发诱导、讨论交流等方法为一体。其基本程序为:
(1)、课前发给学生该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带着着问题自学教材,做好预习工作;
(2)、学生课堂讨论、探讨研究,教师点拔释疑、归纳升华;
(3)、剩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可阅读史料,完成作业;可复习巩固,消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