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飞天说课稿

时间:2023-04-08 01:56:01
梦圆飞天说课稿

梦圆飞天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圆飞天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梦圆飞天说课稿1

说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二课时《“飞天”梦圆》。教材的安排由点到面,层层递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件——香港、澳门回归和“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侧重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之后,在政治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其巨大的国际影响。

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和以前生活的经验对香港、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神五神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对两大历史事件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教学目标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知道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主动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的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决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再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那让国人激动的时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设计思路

为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达成目标,我针对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认知、情感规律,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用音乐、图片、影片营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以两大事件为主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说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创设情境

学法:课前收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神舟”五号飞船,“神州”六号飞船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走近神舟五号

1.首先播放视频图片(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然后激情讲述: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尤其是当苏联、美国相继实现飞入太空的梦想之后,我们中国人多么希望有一天也能飞上太空。

2.接下来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相关视频。并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此时想说什么呢?

3.然后让同学们自由交流。

4.在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进行小结并引出课题:20xx年一股航天热席卷全国,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相机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风筝)自古以来“飞天”就是我们的梦想,再现“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激动人心的过程,让学生细心体会,我国航天史上又一次飞跃】

活动二 飞天梦圆

1.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第95-96页,想象如果我就在发射现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3.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我国在航天载人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艰辛,思考: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4.学生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为什么“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

6.在 同学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早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途。那么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看着我们的祖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能不骄傲?能不自豪?能不激动?相机板书:中国人,骄傲,自豪,激动。

7.学生汇报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些令人骄傲,令人自豪,令人激动的时刻?

【本环节设计意图: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使航天热席卷中国,令全中国人如此激动,感受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活动三 拓展延伸制作航天小报

1.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我国航天方面的相关资料。

2.提出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

告诉同学们“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社会上掀起了航天知识热,现在我们要办一个航天知识展,希望同学们将你们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航天小报并展出。

3提出制作小报的要求:分组制作,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反映我国航天事业进步的小报,也可以分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整理制作成我国航天事业大事记。老师还得提醒学生:需要同学们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完成。

4.提出展示小报的时间:利用下次班会课进行全班交流,分组展示小报,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知识点、最佳美工等奖项。

5.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本组小报的内容、形式,以及小组同学的分工。在得出结论后小组长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本环节设计意图:这是活动二的延伸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习航天知识,办小报,开展航天知识交流活动,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它的各门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反思

我 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在思考,怎样将课堂交给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们能通过合作探究,以及利用多媒体 创设的情景了解更多的知识,揣摩出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整节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想,去说。我还将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的相 关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梦圆飞天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此处隐藏3562个字……>1、送行

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学生说说读懂的内容,然后提出疑问,通过讨论交流并回答

②、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A、20xx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

B、我国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员是谁?

C、找出人们为杨利伟送行时表达心情的句子。

让学生来讨论交流

③、指名学生反馈

④、教师小结

(希望这时刻快点到来)

2、发射

①、指名朗读

②、让学生讨论,找出发射人们心情变化的句子,感受喜悦和自豪

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倒计时和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的这些词语

3,感受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

④、教师小结

3、问候

①、我在这里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②、齐读第三段

③、找出杨利伟说话的句子

④、指名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⑤、提问:从这些语言当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⑥、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⑦、教师小结(这些语言文字的描述,表达了杨利伟登上太空的兴奋之情和布满自豪,感受地球是那么迷人、可爱。

4、圆梦

让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梦圆的意义是什么?

②、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喜悦和自豪

③、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神舟”号飞船的信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航天梦是怎样实现的,从而感受到梦圆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对太空的爱好,对立对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好地突出了本组练习的重点。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能直观地反映课文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送行:人们心情激动

飞天

今朝成真

梦圆飞天 发射:扣人心弦

问候:布满自豪

梦圆:意义重大

梦圆飞天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梦圆飞天》一课。

课文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如何使抽象的文字具体可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体悟航天精神呢?我决定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资源与课文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训练思维,感悟语言魅力,实现高效教学。根据这样的教学设想,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网站。网站包括了——千年一梦、追梦之旅、梦无止境、在线测试、互动空间五大板块。

我以网站为平台,抓住四个环节进行整合教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2、自主探究,品读激情

3、升华情感,燃烧激情。

4、课外拓展,延续激情。

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整个教学我抓住四个要点进行高效整合——

(一)设置情境,点击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我用激情洋溢的歌曲《超越梦想》导入,三读课题,情感层层递进,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受场面的精彩,体会航天人不怕吃苦、忘我奉献的精神。那怎样突破呢?我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直观、开放的特点,通过视频再现精彩场面,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加深对课文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当学生交流到十秒钟倒计时这句话,播放“发射视频”,并在指挥员倒计时的过程中点击暂停,采访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问:“此刻,如果你是一名普通观众在想什么?如果你是发射现场的工程师在想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那份激动、那份紧张继续观看视频,和总指挥一起“读秒”倒计时!这时,“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的恢弘场面在学生脑中变得异常清晰、生动,文字与画面高度“融合”,朗读入情入境。由于教材并未涉及航天人背后的付出,学生无法真切地体验航天精神,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千年梦想在今朝》、《梦圆背后》等栏目,提升认识,畅谈感受,进行语言学习的自我建构。接着将一位位航天人的照片做成的flash,配上深情的背景音乐,我对航天人进行激情赞颂,让学生再一次受到航天精神的熏陶感染。最后男女生分角色诵读诗歌《追梦人》,随着那激扬的旋律徐徐响起,此时师生的情感正一步步升华。航天人那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激荡。

显然,这里信息技术的巧妙呈现,轻松地突破了重难点,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跨越时空界限,学生的语言和精神都得到了共生。

(三)学练结合,抓住训练点

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言语训练途径?我着重从读、说、写三个角度展开:“太空看地球”这部分,为了让学生读出地球的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点击带有课文录音的“片段欣赏”视频,反复诵读比较,加强练读的针对性。出示指挥大厅欢腾的图片,配上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指挥大厅里,人们的神态、动作、心理。这样的练说、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互动空间”中,我设计了四种练习方式:

1、完成在线测试;

2、合作制作手抄报;

3、写感受;

4、选择神七发射或体育比赛的场面,仿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这样既增进了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

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学”出发,抓住关键的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机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内外结合,延伸拓展点

本着“大语文”的教学观,我非常注重广泛阅读和积累。课前,学生搜集、阅读各国航天史;课中,阅读《天河圆梦》、《航天悲剧》等栏目感受航天人的艰辛万苦,体会神五发射的自豪;课后继续学习“梦无止境”板块,了解神六、嫦娥一号、神七背后的故事、探索神秘宇宙。可见,网络教学资源打通了课堂内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

教学效果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有效整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看!这是孩子们的手抄报;这是孩子们在“互动空间”中的心灵感悟......

教学思考最后,我想说: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的是要在整合中求融合,在融合中求实效,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通过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灵活、开放、高效。

这是我在整合课中的一些探索,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梦圆飞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