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3-02-06 08:27:22
【精华】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精华】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品味作者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的语言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学生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好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说目标:

为了贯彻新课标提出的“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目标,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词语,促进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

3、充分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

说教法: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将根据文本内容,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自读感悟式,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说教学过程: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整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时间,下面所讲的是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我采用下面的导入设计;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 (课件出示:那是 的安塞腰鼓)

2.“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一共发出了几次这样的赞叹?每一次赞叹都是因为什么?

(相机板书:场面 鼓声 后生 舞姿)每一次赞叹都是心灵的激荡、感情的升华,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去充分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吧!

(这样的导入既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内容,同时又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教师以慷慨激昂的语言奠定本课的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精读感悟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真正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因此在课堂上我将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本文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板块,在这些板块的学习中我将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发挥主动探究,勇于创新以及小组合作的精神,通过反复读书、交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标。

第一板块:感受场面

1. 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自由品读感悟,体会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出示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指导朗读好这段话。

3. 教师引读,出示“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自由读,找出这段话中的三组反义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教师小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那场面是那么壮阔、那么豪放、那么火烈!(板书:豪放火烈)

第二板块:倾听鼓声

1. 指名学生读课文9-10自然段,师生评议。

2. 变换方式读,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齐读“隆隆”,以朗读促感悟,体会鼓声的力量与震撼。

3. 拓展:这鼓声碰撞在黄土地上,黄土地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 ,也是 。这鼓声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也成了 ,也是 。

4. 相机追问:这一切的一切是真的都成了牛皮鼓面吗?小结:其实这是他们与鼓声的共鸣。这隆隆的鼓声震撼了山崖,震撼了黄土地,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我们。难怪我们会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它的鼓声是那样惊天动地!(板书:惊天动地)

第三板块:感悟后生

1. 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板书:元气淋漓)

2. “元气淋漓”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元气淋漓”?

3. 这里的“震撼、烧灼、威逼“可以调换次序吗?为什么?你能读出这种力量、激情与气势吗?指名读,齐读,试背诵。

4.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赋予后生们这样的精气神儿?教师相机引读课文13-14自然段,

5. 教师小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击鼓的后生是那样的元气淋漓!

第四板块:享受舞姿

1. 出示15自然段,齐读,提问:这是怎样的舞姿?(相机板书:叹为观止)

2. 这一段共有四句话,分别写出了舞姿的什么特点?这里的“战栗”能换成“陶醉”吗?为什么?

3.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那我们怎么读出这种气势呢?指名读,齐读。

4. 引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5. 小结:是呀,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这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姿呀!

第五板块:体会反复

1. 教师小结:在课文的5-16自然段中作者反复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从舞蹈场面的豪放火烈,鼓声的惊天动地,到击鼓后生的元气淋漓,再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姿,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下面让我们读出这种激情(学生有感情再读反复句)

2.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一起去黄土高原领略安塞腰鼓的风姿与魅力,一齐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吧!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说教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本 ……此处隐藏8984个字……面的东西,无法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优点:

该班学生班级凝聚力加强,比较活跃,与教师的互动性较好,动手能力较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回顾词的发展,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分析,领悟词的意境,理解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词的鉴赏能力和知识搜集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意象象征意义的分析,领会作者创设意境、抒发情感的手法和风格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鉴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探究法。

(二)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程。

首先,学生让感受音乐情境,体会作者情感

其次,通过了解作者进入文本

第三、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感悟该词意境。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本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一课时(40分钟),主要由导入新课、走进作者、 感受词情、体会词意、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这六部分组成。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邓丽君《虞美人》MTV导入。

设计意图:词最初是歌唱文学,现在的学生平时也很喜欢唱歌,以歌的形式引入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诗情,为下面赏析打下良好情感基础

2、介绍词、“虞美人”词牌的由来

设计意图:故事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霸王别姬》又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把握住词的情感基调,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启发学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

(二)走进作者(3分钟)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李煜的身份和经历又是中国古代诗人中独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鉴赏本词的关键。

此环节我是请学生分组提前预习后自己制作好了介绍材料,走上讲台由学生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介绍形式可用多媒体或卡片等。

设计意图: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检查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三)感受词情(7分钟)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用音像效果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开始自由朗读。

2、听示范朗读录音,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词情。

3、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有利于情感体验,先自读后听读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比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更好把握词情。

(四)体会词意(17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具体方法:由感受词情部分引导学生总体把握该词的整体基调。提出问题:找出词中概括李煜心情的词(愁)。

后由愁引出问题:有哪些愁?如何写愁?等

设计意图:以分组讨论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词鉴赏的思路,也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 问题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联系特定时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前后的变化,挖掘

“愁”的深层内涵

问题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往事”内容很多,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发表自我理解

问题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体现的是什么情绪?

结合板书,抓住关键词,揣摩诗人情感,学生可拓展思考,为什么说“又” 问题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学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引导学生与以前所学诗歌联系(李白、苏轼),更好体会意象含义

拓展:古诗词中经常运用的意象的含义

问题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改”的只是“朱颜”吗?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深入历史讨论探究:体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词人在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

问题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来品味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讨论后总结,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所知。 (周星驰:我对你的崇拜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李白、李清照、晏殊等)

(五)归纳小结(3分钟)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

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六)巩固练习(5分钟)

完成学习指导用书相关练习1、2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使学生能更好巩固基础知识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

物是 (实)(景)对 比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人生短暂无常)

人非 (虚)(情)

几多愁 一江春水……(永恒+短暂)

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八)教学反思

《虞美人》以前的教法多以教师为主,以朗读、讲解、分析为重,学生兴趣不大。这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喜欢的音乐入手,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提起,后作者生平从搜集资料到制作介绍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结合背景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精华】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