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子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子说课稿1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五册第22篇课文《金子》。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从雨后土地长出小草上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只有通过自己诚实、辛勤的劳动才行,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课文既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性,又有深刻的哲理性,从“金子”到“真金”,深化并拓展了主题。
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极具人文性的文章。文中留白较多,为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定为这一课的能力目标;而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所以我把“掌握这一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定位于这一课的知识目标。金子”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含义也各不相同,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是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是情感目标所在。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根据学生的特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这些方式都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乐于接受的,容易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与文本对话,也利于感受、理解、欣赏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就课题展开想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说:在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土壤里,一定有许多的种子,梦想代表理想,有梦想就有希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梦想有关,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的基础,要力求扎扎实实,为此,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并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检查读等方式加以巩固,对于学生读错的字要马上纠正,多读几遍。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能对课文内容有整体上的把握。
(三)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彼得是怎样一步一步找到真金的?”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中含有“金子”一词的句子。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体会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言具体指导,品读体味。
如学生在自读第一、二两句的基础上,扣住“听说、无意”明白消息的不确定性,但淘金者们仍“蜂拥而至”,体会他们缺乏理智,盲目跟从。接着抓住“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体会人们怀着失望离开的不幸。通过对淘金者们由“高兴”至“扫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地进一步对比感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句话时,抓住“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理解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说明彼得作的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付出,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但结果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让学生明白上文的传说的不可靠。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彼得由“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再次练习个性化朗读。在交流第四句话时,我让学生读好词语“若有所悟”,并说说彼得“悟”到了什么来具体地展开学习。如“这里没有找到金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彼得本来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下来?留下后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相应的句子,并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体会希望的产生,明白这希望就在这肥沃的土地里,正是这希望使彼得留下来。再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此时,我出示句子:每天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彼得就————,太阳落山了彼得————,烈日当空时彼得————,大雨来袭时彼得————,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从内心体会彼得所经历的困难,为下面揭示真金买下铺垫。学习第五句,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彼得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上。让学生思考:彼得从这块土地里究竟获得了什么?你能悟到些什么呢?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彼得并非获得真的金子,而是获得了“财富”。最后学生畅谈感悟的基础上归纳:只要勤劳耕耘,任何土地都会奉献出你需要的“财富”。抓住“不无骄傲”、“唯一”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彼得非常自豪的心情,练习个性化朗读。
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时间充足有保证,形式新颖有变化,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感悟课文,再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圈画重点词语,阅读品味,从而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四)拓展延伸,领悟道理
在学生感悟到彼得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真金的时候,我说:“听说宋国有个农民捡到一只死在树桩上的兔子,毫不费力地享用了一顿美餐。于是很多农民都放下了锄头。你会怎样劝劝这些农民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这节课我打算这样板书。首先让学生知道彼得是满怀希望而来,
但因为没找到金子失望准备离开,一场雨留下了彼得也又让彼得重新获得了希望,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也就是获得了真金。这样的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金子说课稿2一、教材简析:
《金子》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运用关注偏旁、编儿歌两种方法区分形近字;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学习抓 ……此处隐藏20280个字……“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
当学生在交流感受最深的词语 “若有所悟”时,我将引导学生具体说说彼得“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体会希望的产生,明白这希望就在这肥沃的土地里,正是这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再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从内心体会彼得所经历的困难,为下面揭示真金做好铺垫。
这三部分都是我教学的重点。经过这一环节的铺垫,就进入了我教学的难点,也就是第三环节??
三、揭示“真金”,总结全文
我再次将教学引导到彼得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再这块土地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真金”的含义。理解“金子”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三个层面的问题:1.就是指的金子。2.财富。3.创造财富的勤劳等相关品质。在学生畅谈学习感受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全文。
四、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由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我布置了两项作业(1.将这个故事将给爸妈听。2.观察校园或附近的花园,想象彼得的花园,写一段话。)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到这里,我的说课也就结束了。
六、(说板书)
金子
彼得:第一部分:希望——失望
第二部分:失望——希望
第三部分:获得成功
金子说课稿13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16篇课文《闪光的金子》。课文讲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为附近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课文语言流畅,是一篇人文性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修、凡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表演、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徐虎利用自己的本领,热心为附近居民排忧解难,教育学生学习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我们学生离上海比较近,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学生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徐虎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例,因此,理解闪光的金子的含义,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三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务、凡等6个生字。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虎的动人事例,教育学生学习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指导学生继续端正匀称写好修、具等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指导学生阅读新补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本课时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
先说说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堵塞、疏通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质疑人们为什么都说徐虎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通过教师生动的导入语,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感受。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徐虎是个热心为人民服务的人?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地出示词句,加以适时点拨。
如学生在自读第2段的基础上,扣住不同的地段、三只体会徐虎服务面广,抓住及时提供、热情服务体会徐虎的服务热情,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晚上 19时你家在做什么?体会徐户的热情,通过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看到这则消息,你会怎么想呢?来进一步加深感知,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
在自读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扣住总是、定时、挨家挨户体会徐虎严格履行承诺,为群众服务的热情,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徐虎精神的可贵。
在交流课文第四段时,我请学生读读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理由,来具体地加深体会。如在导读三、四两句时, 我创设情境, 请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和徐虎, 再现课文情境, 通过采访形式请主人说说:为什么自己家的管道坏了,别人主动上门,免费修理,还要劝他明天再干?联系10点多, 天又太晚了、徐虎戴着深度近视眼睛来侧面衬托徐虎急他人之急的精神。指导有感情朗读徐虎的话的基础上,体会徐虎服务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请学生观看深夜,高度近视的徐虎还在爬上爬下,紧张忙碌工作的录象,通过创设: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徐虎叔叔说些什么呢?的情境,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深化理解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写一件事要讲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事,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为今后练习写记事的片段打下基础。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课前自己搜集到关于徐虎的更多感人事迹。从而体会徐虎一心想着别人,此时教师及时点题,因此人们说,他的心灵像闪光的金子
第三环节: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
1、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有关徐虎的感人事迹。 2、借助媒体或报道,了解像徐虎一样有着金子般心灵的人的事迹。3、以《我有这样一个爸爸》为题,写几句话。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受、推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受与爱比较,下面是个又。推与难比较,注意右边是四横,字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闪光的金子
徐虎的心 千家万户
热情服务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注意课堂的生成,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