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3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校教学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对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有严重制约。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必须在服务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教学管理改革 创新能力
一、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宗旨是: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局限于教师的讲授,以课堂面授为中心,而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与建构,同时,也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集体学习与研讨作为必要的补充。建立在互动式教学基础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无助的自学,而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主动有主见的学习;建立在互动式教学基础上的教师教学,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修正、不断提高的过程。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充分调整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革新教学的环节,拓展教学的领域,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使命不是知识的传授,不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单向控制,而是营造一种相互信赖、平等沟通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信任感,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欲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力与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德是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是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教要自觉为学服务。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实验与思考,自觉地把本学科前沿知识与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精心讲解与组织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专题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影响
新时期高校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残余,尤其是高校管理的基本理念,远远跟不上当前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不相适应,成为严重制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体系缺乏现实性、时代性、科学性与超前性,在整个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如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人才规格、教学方法、资料建设、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没有完善配套的改革,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滞后,就会形成制约性的瓶颈,无法与知识经济时代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相配合,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高校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各部门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人事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尤其是院、系与各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不明确,院、系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小,且职责不明确,教务职能部门则任务繁重,不仅导致对教学突发事故的处理不能及时到位,甚至互相推诿,缺乏有效的教学监控手段与评估体制,导致教学管理目标体系无法实现。
3。部分高校管理者思想僵化,观念成旧,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构成了教学管理的思维定式,指令性的行政命令依然是主要的管理手段。教师没有自主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试验与改革的自由,也失去了结合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兴趣,尤其对从事教学创新实践的教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研教改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师生双方的教学互动缺乏存在的现实基础。
4。教学考核的导向有偏差,目标不明确,考核对象不完整。突出表现在对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近几年来,各高校业绩考核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片面强调科研成果的倾向,而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考核手段单调,教学评估重数量轻质量,规章制度重制订轻落实,对自觉、自主性学习缺乏认识,对新型教改活动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手段,无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互动模式的实行。
5。对非教学人员尤其是行管人员的岗位业绩考核目标不明确,主观性很强,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与奖惩制度,或者制订了制度也无法落实。对以教辅、资料人员为主体的非教学岗位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长期忽视,导致非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服务意识淡薄,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发展滞后的因素。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宏伟目标的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大纲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多个方面。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整个高校教学管理迫切需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下进行一场全面而又深入的改革。
1。课程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环节,对能否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实现课程内容管理的改革,是推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课程内容管理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力争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提供学生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紧跟科学社会发展的步伐。第二,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更新课程体系与内容,打通理工与哲社之间的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尤其是拓展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视野。第三,实现课程形式的多样化,改善教学环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提高的空间。
2。教学大纲管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实现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妥善处理学科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结构的特殊性,而且要协调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个性培养、就业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教材的及时更新更是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实现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则是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保证。
3。成绩管理是检查对照互动式教学成果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教学管理体制中相对滞后的一个方面。成绩管理的改革不仅是管理手段的改革(如采用网络化的成绩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成绩考评制度的改革。更新考评手段,杜绝“六十分万岁”,“及格就是胜利”的现象,考试的导向改革是促使互动式教学模式制度化的一个重要 ……此处隐藏1917个字……选课内容覆盖领域越来越广,制定一套可行的、科学的公选课管理机制对于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公选课涉及问题较多,包括师资队伍、课程内容、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只有提高对公选课的认识,加强教学管理才能保证公选课发挥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周苏.公选课随堂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M].信息安全技术科学出版社,20xx
[2]陈真.应用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策略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3]王玉斌.高校公选课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3摘要:科学有效的高效教学管理方式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办学模式一直在进步,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与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协调发展之方式。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高校行政管理;关系;有效协调
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各大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两个主要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已经成为学生、家长、老师在选择升学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在高校的管理工作开展中,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各司其职:教学管理负责学术性事物的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行政管理主要负责维护校内秩序,预定工作目标等组织活动,是高校管理的保障。要想做好高校的管理工作,就需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高校教育水平才能快速提高。
一、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
教学,是高校组织的最核心工作内容,只有做好教学管理才能促进行政管理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模式随之更新,人们能够进入高校进行教育深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保障高等教育的顺利进行,行政管理也必须不断发展。因此,行政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的,只有教育管理顺利展开,才能保证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保障
良好的学校秩序,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想要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就必须做好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做好一系列教学制度的建立、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中需要的人、财、物资源的整合、教学机制及纪律的保障等等工作,因此说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依托,是各项教育制度的基础。只有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才能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都是为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而服务的,因此,二者工作中存在很多交叉的地方,很容易出现职责不明、管理越位的现象发生。
(一)二者管理中职责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各大高校组织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很容易出现教学管理行政化的现象。比如,当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学术机构,并没有独立于行政管理机构,而是更多地以“附属”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一些院校中,教师授课的同时,还担任学校的行政职务,并且多数承担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职务,导致教学管理行政化现象严重,教学缺位问题时有发生。
(二)二者管理中“本末倒置”的问题
很多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过度依赖行政管理,小到一节课程的安排,大到学科建设战略、学术规划的制定,都依靠行政管理来组织安排;很多院校甚至故意突出行政管理的作用,教学事务也要通过行政决策来解决,这就导致教师水平遭到限制,打消了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三)二者管理中封闭化的问题
虽然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中职能交叉的问题屡见不鲜,但是,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封闭化,互不联系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教学管理“闭门造车”,行政管理“高高在上”导致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负责人都没有认识到,两者在高校管理中缺一不可,只有互相促进,才能协调发展。二者的分裂,只能导致高校管理的职能缺失,高校发展止步不前。
三、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协调
(一)正确定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对高校内部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的力量。行政权力具有隶属性和层次性,权责设置鲜明,约束力量强大。但是针对高校这一组织机构来讲,行政权力并不能代替学术权力行使职责,要明确行政权力为学术服务的定位,从而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预,保证高校学术气氛活跃、自由。学术权力指的是高等院校内部高知群体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影响力。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应该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只有保障学术权力的正常运用,才能提高高校的学术自由度,才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精神,才能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定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才能保证高校管理的各司其职,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作用,促进学校办学的发展和提高。
(二)调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的管理中,时常出现权力越位,舍本逐末的现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要调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要在做好权力定位的基础上,形成协调互补的管理机制,积极建立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并重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其中,塑造民主的学校氛围。只有将学术和教学研究置于自由的环境当中,才能促进教学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三)优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当前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除了做好管理定位和协调工作,管理者还要积极优化管理机制,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因为只有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将竞争机制引入到高校管理中来,才能促进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优胜劣汰,才能使学校管理永葆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协调,实现高校管理的有效性。
四、结语
高校的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目的,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保障,只有确定好二者的定位,做好二者分工,并通过二者的良好合作来综合管理学校运行,才可以提升高校在教育界的地位,才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协调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0):105-105.
[2]孙海侠.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协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32(3):1-4.
[3]郭延君.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协调探析[J].青年与社会,20xx,(4):171-171,172.
[4]孔玥韡.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机协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