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2 05:11:17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2、知道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身边熟悉的食物。

2、能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2、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抓住不同食物的特点,对自己熟悉的食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食物、食物卡片、小烧杯、棉签、碘酒、土豆、萝卜、花生、白纸、食物营养方面的资料、每组一份食物统计表、全班同学食用各种食物的统计表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食物图片)此时此刻,看到这些食物图片你最想做什么?(吃)嘴馋了,是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们吃什么》的话题。

2、师:能不能告诉老师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

,平时你们最常吃的食物有哪些?

3、学生交流。

(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1、师:是啊,我们可以吃的食物实在是太多了,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完呢!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给食物分分类,让我们研究起来更方便呢?

生:能。

师:下面就请各队同学给你们带来的食物分分类,另外,你也可以把课桌上老师准备的食物卡片拿出来补充,要是见到不认识的可以求助老师。咱们来比一比,看一看,哪一队分类的方法最多,分得最快。

(学生动手分类,老师参入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队是用什么方法来给食物分类的?

生:我们把水果分成一类,蔬菜分成一类。

生:我们小队是按照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来分的。

生:我们把长在地里的分为一类,结在树上的分为一类。

生:我们小队把食物分成了早餐一类,午餐一类,晚餐一类。

生:我们把含有维生素的分一类。

生:我们把荤菜分为一类,素菜分为一类。

(三)、按食物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的确,食物的分类方法是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那你们想不想听听营养学家刘纳先生是怎么说的呢?

生齐答:想。

师:我猜也是。哪好,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课件)刘纳先生告诉我,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食物按所含营养成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粮食类】、【鱼、肉、蛋、奶、豆类】、【蔬菜、水果类】和【糖及油脂类】四大类。另外,巧的是刘纳先生还告诉了我,前不久他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出出主意,怎么样?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师:好,那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展示课件)原来那天,刘纳先生正在工作,【粮食类】、【鱼、肉、蛋、奶、豆类】、

【蔬菜、水果类】和【糖及油脂类】都说自己对人体的作用最大,他们个个争论不休,各说各有理,咱们来听听,他们谁说得最有理。(出示四类代表的录音话语)

师:是啊,他们各说各有理,最后才一致决定让刘纳先生拿主意。而刘纳先生呢,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爱动脑、会分析,于是就把这个机会让给我们啦!咱们能让他失望吗?

生:不能。

师:好,现在同学们就可以拿出自己搜集的食物营养方面的资料,在队内展开讨论,一起来评一评这四类,哪类的作用最大?

(学生兴致极高,议论纷纷)

(四)、阅读资料,认识人类需要的营养来源和作用

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的资料。

2、师:下面大家来听听,哪一队的结论最能说得让人心服口服?

(学生汇报结论,意见都不统一,在交流交流。)

生:我们队认为应该是粮食类,因为粮食是我们的主食。

生:我们认为应该是鱼、肉、奶、豆类,因为鱼、肉、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食物。

生:我们小队最后一致认为,缺少四类中的任何一类都是不行的,所以这四类都很重要。 生:我们还是认为,应该是【粮食类】,因为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每天都不能缺了它,如果人几天不吃米饭就会浑身无力,最后可能会饿死。

生:我们小队认为,既然四类都有它们的重要作用,那就说明四类对人体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师:是啊,同学们是越说越有理了。的确,在食物王国,四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们人体都很重要。

(五)、实验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小比赛---得出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师:课上到这儿,老师想找几个同学来个小比赛。老师这儿有四包米饭粒,看看哪个同学能很快的数出它的个数。

师提比赛规则:比赛时必须用拇指和食指数,数之前必须把手指用碘酒消毒,还要保证米饭粒清洁。看谁能完成任务。

生纷纷举手。

第一组没完成任务。

在来一组。还是把米饭粒弄脏了。(学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老师)顺势教师说出原因。

(2)、挤压法。认识实验器材——检测花生米里有没有油脂——小组汇报方法及实验结果。

(3)、燃烧法。你还想检测其它营养成分吗?——讲解并示范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小结:了解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作用后,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

(六)、统计与评价最爱吃的食物

师:如果老师要用最快的办法知道所有同学最爱吃的一种食物,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不错,老师再教大家使用一种简单的统计方法好不好?(出示统

计表)你们会使用吗?老师以自己为例示范统计方法。

分组统计。

全班统计。

师:看看我们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我们班喜欢吃糖果的同学最多。

生:我 ……此处隐藏7306个字……发言。

2、师:说的太好了,食物对我们的生长很重要。俗语说:人以食为天,看来吃也是一门学问,我们不仅要吃的饱,还要吃得健康、吃得科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吃的学问》的第一课(我们吃什么)板书课题。

二、 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

1.多媒体出示图片。师:你能利用食物图片,根据日常生活实际将它们分分类吗?你能说出这样分的理由吗?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方法。

2.小组交流、汇报。

三、 阅读资料,了解食物的主要营养和作用

1.师:现在,我们看看营养专家是怎样给食物分类的?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1、42页的资料,看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把知道的营养成分标出来。汇报食物

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学生回答后板书主要内容。除了这些,我们还不能少的一种营养成分是什么?(水)

2、让学生认识食物标签。师: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这些营养成分,你见过吗?在哪里?(对,食物标签上就有)介绍食物标签中的营养成分。

四、检测食物的营养成分

1、师:这些营养成分都是营养专家检测后为我们提供的,对于其中一些营养成分,我们也可以用简单方法进行检测。

2、知识点:碘酒是淀粉的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色。根据这一性质进行下面的检测试验。

3、提出问题:土豆和萝卜中含淀粉吗?让学生猜测并进行实验验证,强调注意事项:仔细阅读表1记录单上的内容,并先回答前两个问题;填写完的小组就可以到前面来取一份实验材料。试验中严格按要求进行,仔细观察颜色变化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5、花生中含油脂吗?怎样证明?学生想办法验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五、分析营养成分表,按主要营养成分再给食物分类。

1、师:刚才我们用简单的方法检测了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两种营养成分,营养专家用精密仪器检测,结果更准确。

2、看课本42页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举例介绍大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然后根据其主要成分给这些食物再次进行分类。

六、 指导学生小组内统计最爱吃的一种食物

1.师:如果老师要想知道所有同学最爱吃的一种食物,可以用什么办法? 介绍简单的统计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你最爱吃的一种食物。

2.通过对统计表的分析,思考: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营养是否均衡?我们应该吃什么?

3.交流、汇报。

4、师: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我们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挑食、偏食。希望你们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使自己健康成长。(下课) 板书设计: 吃的学问

淀粉类(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 支持活动

鱼、肉、豆、奶类(蛋白质)→长身体

油脂类(脂肪类)→供给能量 保持体温

蔬菜、水果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健康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

石横镇南大留小学 袁华

一堂课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决定于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厚的知识内涵和灵活机动的课堂调控能力,为了让自己更好的驾驭教学,我不断努力。这周正赶上镇教研室组织科学观摩研讨课活动,我也参与了讲课活动。

当时选择这节课,主要是考虑到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较紧密,吃饭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一下就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并且有话可说,上课时可以与教师较顺利的沟通。难的是教学时间为一课时,如分两个课时上的话,每节课内容就单调了,而且本节课的知识点联系很紧,不能截然分开;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动手环节也不少,如何合理安排各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对上课节奏的把握是一种考验,稍不留神,就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另外本课实验环节不好操作,尤其碘酒不好准备。我从选择课题到讲课结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教案进行了多次修改,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将大量需要展示的食物图片、食品标签、主要营养成分表等制成ppt课件,节省了时间。

课上的还算顺利,学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课堂节奏基本上按照思路进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自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感情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对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估计不足。例如,在证明花生米中有没有油脂时,本以为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能

很快回答出各种验证方法,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个同学提出花生可以榨油,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进一步引导,而我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却继续询问其他学生。说明备课时对这部分内容设计的铺垫还是不够充分,问题提的还应该具体一点,可以把问题明确一下:用纸和花生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花生中有没有油脂。2、课堂细节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的过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锤炼。

通过这一节课,我感到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还要继续努力。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7

《我们吃什么》是大象版四年级科学的第一课。课文主要由“记录食物”与“给食物分类”两个主要活动构成。

作为一个单元的起始课,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本节课包括“记录食物”与“给食物分类”这两个活动,两个活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后者对前者进行整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一天的食物,并对我们的食物进行分类。

分类是学生在关注食物中自然而然采用的方法,而本堂课也确实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分类,因此分类的要求不必要太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分类的问题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确定意义很大,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对我们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以便我们更好地关注我们的食物,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有二:

一是如何比较完整地记录食物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提出分类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我是要求学生根据三餐来记录。由于食物的种类很多,如何交流和描述,如何进行整理,并且整理的内容可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利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

二是学生分类中遇到的困难。课前估计学生分类的标准和名称更多来源于生活中对食物的分类,学生分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后的子项不是并列关系;分类后的子项有重叠现象;分的类数不多。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三个层面的活动,逐层指导加深:

第一次分类: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分。

第二次分类:统一标准的分类;师生共同确定分类标准体系。让学生明确标准的层次性。

第三次分类: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展示汇报。

改进措施:

1、记录一天的食物时,保证其完整准确对今后学习很重要。

2、在让学生讨论对食物进行分类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超市里是怎样布置商品的,顾客是怎样通过超市里的提示进行购物的。

3、在第一组起来汇报后,后面小组经常沿袭第一小组的结果,破坏了结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在巡视时应加强鼓励性引导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