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阶段学习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阶段学习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阶段学习总结1xxxx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我参加xxxx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跟培训学习。我被分配到丘老师工作室(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研修班。本次培训,我领略了名师的课堂风采,欣赏到了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
回首半个月,我们分享友谊、收获、快乐!跟岗的十五天里,充实而忙碌,我完成了听讲座8场,听评18节课,参与辩课1节,上了4节常态课、1节同课异构,1节展示课,撰写了3篇教学反思、八千多字的培训日志,修正了自己的课题的开题报告、课题申报书,形成了一节优秀课例、光盘。收获很大,感受亦颇多,现概括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情切关怀,导师精心安排
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承担本次培训活动,实验小学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对来自肇庆市端州区的骨干教师关怀备至,周密组织,精心安排,为学员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培训伊始就为每位学员准备了研修手册、资料袋和必要的文具用品。在培训班开班期间,李红怀校长、丘红慧校长想学员之所想,急学员之所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为学员提供了舒适、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员能够坐得下、听得进、学得活,为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为确保学员能够吃得好,李红怀校长、丘红慧校长经常深入学员中间,和学员谈心,了解学员的不同需求,尽量让学员吃得满意,学得轻松。
二、强化科研意识,专业引领
本次培训,我聆听八个专题讲座,其中丘红慧校长主讲的《教育科研的几个问题》对我的启发最大。丘校长讲的“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结题评审材料内容及顺序”这两部分讲得精细化,我以前做课题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对于做课题,我并不陌生,但听了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桑志军教授的意见后,才知道自己的浅薄,尤其是做文献综述那一块,我更是汗颜。我进行反思,我明白,做课题表述要清楚,做得更实在,为教学服务,还要有新意。桑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的区别,对以后评课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走出城区,城乡交流
xxxx年12月12日,按照培训计划,我参加送课下乡活动,目的地是肇庆市怀集县中洲镇中心小学。本次送课下乡课型多,有二年级的识字、三年级口语交际、五年级情景作文、六年级文言文、安全主题班会。我上的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八《夸夸我的同学》。
通过送课活动,我重新认识到教学应重视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重要性,尤其要注意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往往我们注重的是教师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怎样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多的去关注怎样指导学生学,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学,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乡村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主动与城区学校多交流,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目的。
四、同课异构,各展才华
教师的专业成长最主要也是最有用的方式就是同课异构。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要使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更进一步、向名师学习并靠拢,唯一的方法就是实践,我们学员之间进行同课异构,在课堂中体会、在课堂中感受进步、在课堂升华自己。
五、导师的叮咛,鞭策我成长
丘红慧校长在跟岗开班仪式和结业仪式所说的“三心”让我铭记在心:“人要有感恩之心;要有感谢之心;要有珍惜之心。”丘校长学识渊博,为人谦逊,待人热情有礼,深深的折服我们每一位学员,也鞭策着我成长。
六、及时整改,有待提升
在跟岗过程中,我觉得以下需要加强:
1.课堂评价语不够丰富,需要锤炼。
2.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
以上是个人跟岗学习的总结,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勇于探索,不断提升自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教师阶段学习总结2首先,感谢学校,让我有机会赶在45岁之前,还有幸接受这样重要的培训。
培训班的开班典礼非常隆重, 王虹教授、李霞主任的发言触动了在座的200多名学员,我也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我觉得我有义务认真对待这次省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有现代教育素质以及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
培训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理论研修,为期十天,在华师大大学城分部进行。前四天为通识培训,内容是教育教学理论前沿、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培训。后六天,开始学科的培训。我们音乐学科分成了六个八人小组,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这种交互影响的形式,增强和放大了个人学习的效果。所有学员必须在培训期间建立个人博客,并将个人博客链接到班级博客上,每周至少发三篇博客日志。
第一阶段十天的培训告一段落,专家们的教育理念令我如沐春风,我希望能用专家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我的教育教学,让我的学生们沐浴在我营造的美的氛围中,成就他们最快乐富足的童年生活。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着激情和期待,正如王红院长希望的那样,我是“带着问题来,带着冲动走”了。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学员按学段和学科分别进入“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用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我和其他十位学员一起,被分到了深圳的“王光荣名师工作室” 。
第一周的感觉是一个字——“累”,是身体上的疲惫,因为要辗转几个学校观摩,学习,早上7点半要到学校;中午的午休时间常常被“克扣”,因为要提前坐车到其他学校听课;下午下课的时间又常常被“拖延”,因为听完课要评课……第一周,我们听了十节课。参观了南山实验学校的分校南头小学、荔林小学、荔林中学、鼎太小学,参观他们的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到麒麟幼儿园观摩他们的奥尔夫教学实验课。虽然累,但收获很大,因为工作室的名师王光荣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一方面他最大化地整合了南山学校集团的资源,南山实验学校有六所分校,因此,给学员们的听课观摩带来最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最大化地利用了工作室成员的资源,让他们为学员们上示范课,课后集中评课;和学员们一起备课,准备汇报课;带领学员们参观自己的学校,介绍各自学校社团活动的情况等等… …他们各有各的特长,各自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圳大新小学余光老师的音乐教学风格活泼、亲切,情景教学能紧紧地抓住低年段学生的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深圳南山育才二小罗小丹老师的教学风格自然、细腻,充满智慧,她的欣赏课《故乡》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了审 ……此处隐藏5255个字……多即时产生的思想火花却仍没来得及记下。廖老师说得没错,听课影响到教师的成长速度。不会听课,所以学不到别人的经验,多么努力地去学,进步仍是微乎其微。我记得当时廖老师问,进入现场,你看什么?是呀,听别人的一节课主要是看什么呢?如果什么都看我们只有一双眼,忙得过来吗?听课还真是一门高深学问,没有科学的方法确实行不通。廖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省时高效的课堂观察方法,有图形记录法、划号记录法、描述记录法等。
三、课堂示范,催我反思。
每一次的课堂展示都是那么可贵!金老师的一节游戏识字课,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学生的那种宽容博大的爱。一节课从始至终都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把学生喜爱的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且达到一种无痕的境界,让学生浸润其中而又不知不觉,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金老师向我们提供了在一节课里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很好的课例。聆听了名师的课,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觉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我深知自己离骨干教师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别无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不断的学习。
教师阶段学习总结7有幸,参与成都市骨干教师学习。7天的学习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下面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提升了认识
张勤老师有关性格的心理学讲座在一种更人性更科学的角度上研究教育,让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孩子其实不是一张白纸,有一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与生俱来的,教育只能改善无法改变这些“与生俱来”。易凌峰教授则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教育的过去和未来,聆听之后对影响教育的因素和教育在经济中的价值有了一些认识,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教育也有功利性”这样的观点,并且深以为然,因为教育有很大一部分任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必然也就有了一些功利性。
当然,认识有可能偏颇,但我以为难得的是,有这样的机会听到这样高水平的讲座,在我面前突然出现了一片新的视野,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二、教学观摩激起了思考
7天时间中,6天都是在各个学校听课、议课,这样的培训方式正如高幼年老师说的一样,正好切合教师培训的情境性,我也在观摩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的教学小技巧和好方法。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正是这些遗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例如:晋瑛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金老师的铺垫与新知识讲授在时间上产生了冲突,引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取舍的思考;苗青老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一课中“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出现时机激起了我对定律与规律之间关系的思考;6天中每节课都没有教材的使用,并且都对教材进行了一些甚至面目全非的改变,让我开始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应该扮演的角色……这些思考使我开始认真的思考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最后归结到一个问题上: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我想,正如易凌峰教授和尤一老师谈到的:继承和创新,但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论是对教材还是理念,都应该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继承和创新。
不论我的思考是不是正确亦或是有没有价值,我以为对我而言都是难得而可贵的,因为我相信当我开始思考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之时,就是我开始进步之时。
三、专家评课带来了启发
从尤一老师,到高幼年老师,再到耿老师,在我的思考之上带来了启发,一些点睛之语至今萦绕耳畔:
算法多样化不是简单的方法的罗列,而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理解算理。(尤一语)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是必须的,看似没有“导”是“导”到极致的高境界表现。(高幼年语)
教师对教材宏观上的理解是看这一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微观上是看这一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耿老师语)
很多时候,老师们的一个观点突然与我的一个思考契合,像一个齿轮忽然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契合的齿轮,思想立刻畅通了,通达了,这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愉悦是我在聆听老师们的讲座时最快乐的体验!同时,这些话语给我带来的启发也将是终生受用的。
四、班级博客引发了反思
写“博客”,是我一直想却未能实现的,因为不会却又懒惰。但这一次学习中要求学员在班级博客中写博文!我开始“迫于无奈”的学习使用“博客”,一学后发现并不如我想象中难,进而开始喜欢这样一个平台了。写了两篇博文,促使我对学习和自己的思考进一步进行反思,一些杂乱的、零散的想法和认识在这样的梳理中逐渐清晰和深入,使得自己在写的同时有了再认识。因此,由衷的喜欢这样的方式。
集体学习结束了,但自学的任务还未完成。作为一个被动的蓝色性格的人,我喜欢规则并且严格的遵守规则,我谨慎而且细心,因此我喜欢这样的学习,一种被动的快乐。
教师阶段学习总结8非常有幸能够参加本次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培训中心给予我们年轻教师的培养,使我们能有机会聆听教授讲座及各地优秀教师授课,向他们学习。
一、专家教授讲座让我在理论上得以提升
这次的专家讲座,张勤教授和易凌峰教授的理论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张勤老师有关性格的心理学讲座在一种更人性更科学的角度上研究教育,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孩子其实不是一张白纸,有一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天生的,教育只能改善无法改变这些“与生俱来”。易凌峰教授则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教育的过去和未来,聆听之后对影响教育的因素和教育在经济中的价值有了一些认识,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教育也有经济性”这样的观点。
二、教学观摩激起了思考
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一节优质课,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思路和教法。这是我今后要努力改进的方向。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7天时间中,6天都是在各个学校听课、议课,这样的培训方式正如高幼年老师说的一样,正好切合教师培训的情境性,我也在观摩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的教学小技巧和好方法。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正是这些遗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例如:晋瑛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金老师的铺垫与新知识讲授在时间上产生了冲突,引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取舍的思考;苗青老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一课中“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出现时机激起了我对定律与规律之间关系的思考;6天中每节课都没有教材的使用,并且都对教材进行了一些甚至面目全非的改变,让我开始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应该扮演的角色……
这些思考使我开始认真的思考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最后归结到一个问题上: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
不论我的思考是不是正确亦或是有没有价值,我认为对我而言都是难得而可贵的,因为我相信当我开始思考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之时,就是我开始进步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