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色的鱼钩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的两眼湿润了。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使劲皱着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哽咽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需要,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几位小同志。那硬梆梆的鱼刺,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呀?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幸福时光,回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平时,天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下面的地上种上一些饭粒,尤其是一吃完米饭,饭桌上、地上,白花花的一片米粒。有的时候,我要是觉得不好吃我饭菜,就背着父母半碗半碗地倒掉。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的不容易,粮食来的不容易,老班长吃的能和我们相比吗?他们为了我们的解放事业,历尽了艰辛,现在,我多么希望能用我碗里白花花的大米饭换过老班长手中的鱼刺啊!
【教师评语】
小作者能抓住原作中的重点语句谈自己的真实感想,并将自己平时浪费粮食的事例毫不隐瞒的提出来和文中的主人公相比,自己多浪费粮食,使她从中受到了从此珍惜粮食的良好教育。语言简练,说服力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今晚的晚餐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鱼,一块块的鱼肉妈妈挑好刺就送进 我的碗里,我大口的吃着,享受着鲜美的鱼肉和妈妈的关爱,也让禁不住想起了我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的场景,我问妈妈说课文的内容,原来妈妈也学过这篇课文。
我们讨论着课文里的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坚毅的精神,在1935年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饥饿,老班长为了这几个小同志的身体,努力的为他们找吃的,他用自制的鱼钩去河塘钓鱼,虽然做的鱼可真小啊,可是那时老班长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 ,丰富了这几个小伤员的伙食。老班长却为了他们走出茫茫无际草地一口也没舍得喝过鱼汤,吃草根和剩的鱼刺 ,最后在快要走出草地老班长因为长期的挨饿身体太虚弱 牺牲在草地上 ,这种精神太可贵了!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么荣华富贵的环境里,怎能不珍惜呢!我们不在挨冷受饿,每天吃很多的零食,喝着牛奶,饮料,我们任务就是学习,妈妈每天督促着我的作业让我认真学习,每天晚上还要提醒让我吃爸爸带回来的进口鱼肝油增强身体。
这都是为了我的学习和成长,妈妈也像个老班长,不为自己,心里想着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我也要珍惜今天你的生活,尽量的努力学习,想起《金色的鱼钩》那年代的艰苦岁月,我想我们是幸福的。不要忘记过去,现在我们应该做到更要对父母们负责和孝心。
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很感动,我会记住这篇课文的!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如果有人问我当你看到有人受到了伤害时,或者有人遇到困难时,你会去救他么?答案是会,因为做人都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但是我不觉得会,每当我碰见这种事的时候,我会默默地走开。看见别人做这种事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想:为什么要救他呢?又不会对你有用,或者你会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真是个笨蛋。的确,许多人会有这种想法,以前我也是,认为帮别人应该是有酬劳的。但是,自从我读过一篇文章后,这种想法就消失了。
今天,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一开始我还想:为什么这上面的鱼钩是金色的呢?
这篇作文主要讲了:1935秋天,红军长征进入草地,三个同志病得很重,指导员派老班长来照顾他们,为他们做鱼汤,自己却不喝,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他们,最后三个小同志成功走出了草地,自己却饿死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十分地惭愧,老班长舍去自己的生命救了三个小同志,在我以前看来是一个笑话,而现在,却成了一个感人的事件,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英雄身影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老班长拥有的金子般的心灵永垂不朽。这正好解开了我的问题的纽扣。在老班长用来钓鱼的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金色的思想光辉,长满红锈的鱼钩成为了金色的鱼钩!
我和老班长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有一次,我到公园玩,看见一个小孩正抓着一个钢丝哭,很明显就是下不来了,我摇摇头,漫不经心的走开了,想:知道怎么上去就肯定知道怎么下来。这时,一个大哥哥把他抱了下来,我看到了,脸红了起来,飞快地跑开了。现在想起,都有些惭愧。
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
老班长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对自己来却是那样的简单。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王恩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真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老班长的行为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感动不已。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5“红军”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名字啊!他们在新中国成立的史册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页。有了红军,我们农民才翻身做了主人。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它主要讲的是作者和另外两个小同志肠胃病太严重了,实在跟不上队伍,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走在后面。老班长在断粮的情况下,烧红了一根缝衣针,再把它弯成个钓鱼钩去钓鱼了。此后,他们基本每天都能吃上鱼。可有一天,作者发现老班长在嚼他们吃过的鱼骨,才知道老班长根本没吃过一口鱼。到最后,在草地的边缘时,老班长却不行了,连作者端给他的一碗可以维持他生命的鱼汤都没喝,就牺牲了。
读 ……此处隐藏2829个字……头和草根。终于,炊事班长在给我们钓鱼时昏迷了……他牺牲了。
红军过草地时,吃的是什么?他们吃的是草根、树皮、煮熟的皮带……凭良心问问自己,我们吃的是什么?我们吃的是山珍海味、鸡鸭鹅肉……跟红军相比,红军可比我们差远了!他们能吃上青稞面已经很不错了!可我们却不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时光,反而浪费,这是多么的可耻呀!就像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总是挑三拣四,吃几口香喷喷的饭就不吃了。要是炊事班长、三个病号看见了,肯定会吃个精光。他们连没加作料的鱼汤都吃了个精光,那更何况香喷喷的饭呢?要是我,就不仅不会那么浪费粮食,还要把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打个稀巴烂!
再说炊事班长,他为了让三个病号吃到新鲜的鱼汤,翻破了多少次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他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他为了让三个病号吃多点,自己就吃鱼骨头、菜根。这样舍己为人的炊事班长,不就像抗击在“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吗?像叶欣阿姨一样的白衣战士,他们为了让病号早点儿康复,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他们被传染了,也还是坚决为病人做处理。他们为了调配出更好的药,大胆地在自己身上做尝试,结果却牺牲了。他们这种把生的希望带给了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少先队员们!我们生长在新中国里,享受着阳光、温暖,那么,就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做一个有利益国家、社会的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2陆先生是近代中国从事宣传部长一职位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部长。1927年就担任共青团宣传部长,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两次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作为宣传部长,他抓过青少年思想工作,抓过红军思想建设,抓过全国人民思想建设工作。陆先生抓思想建设从娃娃抓起,从革命抓起,抓到全国解放,为革命事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
陆先生本身就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很深厚,此外他翻译很多文学作品。当然为了宣传工作,他很多时候都披挂上阵撰写历史,把自己的作品送入九年义务教材作为学生背诵的读本,这种亲历亲为的精神也体现出最朴素的工作价值。
《金色的鱼钩》很短的篇幅就写出来一个立体的老班长,在艰苦困难时期走出一条钓鱼养活伤病号的创新思路,为革命敢于牺牲自己,坚定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念。陆先生的表现手法脱离了八股文章的情感宣泄,他把所有的情愫都倾注在老班长对三个拖后腿的小病号上面,通过当事人的记录有力记录历史一刻。这种现实题材写作手法,也为写实与历史,抒情与宣传结合开创新局面,也为后来的新闻宣传贴近百姓贴近现实做出了有力的探索。这篇文章几十年来高居高居阅读排行榜上,让几亿中国学生耳濡目染老班长的精神,让宣传部长的精髓一代代传承,这样的功绩都可以申报吉尼斯大全。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3读完《金色的鱼钩》这本书后,我的眼睛都湿润了,眼眶里的泪水都要落下来了,这本书的一些段落,染我感动,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和我们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想故事里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 王恩钢刺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像一个保姆,照顾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又是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像一个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棍和几块破,布搭起一座小帐子,为了伤员住的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老班长为了他人付出那么多,可对自己却那样简单。
那么值得尊敬的老板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苦头也要保住年轻的同志,真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回想起来,我还不珍惜粮食,真对不起那些粮食啊!
平时,每次每次吃饭时,我都要在桌子上洒一些饭粒,不好吃的菜,从不夹来吃。但是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深的感到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老班长说吃的东西能和我们比吗?他们为了人类解放事业历尽艰辛我们多么希望能用自己美味的米饭去换老班长手中的鱼骨头啊!希望他能吃得好一点。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4我在翻看姐姐的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时,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名为《金色的鱼钩》的课文。我十分好奇,有很多被涂成金颜色的鱼钩。可是为什么作者要写金色的鱼钩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好奇的开始阅读。
课文大概讲述的是: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我” 和两个小同志,因为胃病不得不放慢脚步,指挥部派了一位老班长来照顾我们。有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洗衣服的过程中,见到了一条鱼,正在跃出水面,老班长满心欢喜的跑回去,用缝衣针烧红了,做了一个鱼钩,来给我们钓鱼吃。那一天晚上我们都喝上了 鲜美的鱼汤,我们三个喝的津津有味。可是老班长却不喝。“我”问他他为什么不喝。老班长说他一起锅就喝,比我们还早喝。还舔着嘴唇,做出回味的样子。“我”就放心了,可是有一天,我吃完饭,无意间却看见老班长就着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和草根一起吃。“我”明白了,这么多天,老班长一直在忍饥挨饿,只为了让我们吃饱。我心里十分过不下去,可是老班长却说他的身体硬朗,让我不要担心,也不要和另外二个小同志说。最后,老班长被饿死了,“我”把那个鱼钩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看看老班长,再看看我们。老班长忍饥挨饿,连大米饭都吃不上,更别提什么零嘴了。而我们却每天都会将一大碗饭倒掉,只吃那些零食。我真的想用我们手中的热腾腾的大米饭去换取老班长 手中的草根、鱼骨啊。我也为老班长的高尚品德而震惊,讶异。如若是我们,你会这样做吗?答案是否定的,谁都想活命啊。可是老班长却这样做了,他的行为另我感叹,佩服。
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5读《金色的鱼钩》有感今天,我看了红军过草地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色的鱼》。·故钩事里的老班长钓鱼给同志吃,自己却空着肚子。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故事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许多战士得了病。
有三位小战士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让他们走在后面。一开始老班长用野菜和青稞做饭给战士们,可不到半个月,粮食就被战士们一扫而光。眼看饥饿像恶魔一样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老班长十分着急。于是,老班长就通过一个用缝衣针做的鱼钩钓鱼给战士们吃,而老班长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自己便假装吃过鱼,若无其事。最终战士们靠着每天的一小碗鱼汤和坚强的毅力走出了险恶的草地。而老班长因饥饿过度在一次钓鱼时饿倒在地,奄奄一息。最终老班长没有看见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壮烈牺牲了。老班长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
他为革命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是红军的骄傲,是中国的革命主义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革命前一辈的抛头颅,撒热血,和敌人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是未来的花朵,是祖国的栋梁。我们现在应该好好读书,将来为祖国出力,才能对的起党为我们付出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