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水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水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水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建水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郑导游,今天就由我陪伴大家去一个古香古色的小城——建水去游一游吧!
现在请大家按顺序上车,坐好,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我们即将达到县城以西的张家花园。它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在建水民居中称第二位。时间过得真快,张家花园已经到了,请大家细细观赏,特别是雕梁画栋·名人书画,还有许多扇花格门窗,都很有特色。你们自由观赏吧!请在一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十七孔桥。它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现在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楼去看一看那些工艺精湛的鸟兽和古老的游龙神像。
建水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呢!下面让我们去城内的东门楼去看看吧!它位于县城中心,是建水城的标志。它建于1389年,至今已有六百多余年的历史了,听说比天安门还要早建。所以又有“小天安门”的名称。朝阳楼正面悬挂着“雄镇东南”的巨匾。我们走进朝阳楼的“迎晖门”,它那高大的城门足以让两辆汽车并行。我们沿着石阶登上城楼:请各位不要随便攀爬,小心跌倒。城楼由48根大柱子和无数根粗大的木头搭建而成。城楼上木雕平门,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华贵无比。
建水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还是请大家慢慢游赏吧!
建水导游词2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筑。
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目前,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
建水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
朱家花园坐南朝北,入口为垂花大门。左侧沿街的10间"呆脚楼"与其后的"跑马转角楼"相连,是当年的帐房和资供应铺面等,是朱家经营进出口贸易,买卖大锡、洋纱布匹、食盐、烟土的"朱恒泰"总商号。右侧前为家族祠堂,后为内院。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有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水池边有右栏。
整组建筑的正前为三大开间的花厅,左右两侧为小姐"绣楼"。花厅前是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花园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朱家花园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垂花门楼的大门,是瓦屋顶,三叠水式楹。门头上方高悬着三重错落有致、优雅精美的檐枋,上面分别雕镂出富有寓意的图案:第一重檐枋上透雕出几尾游鱼和两条金龙,寓意为"鱼跃龙门";第二重檐枋上镂出朝阳和四只喜鹊,寓意为"四喜临门"、"蒸蒸日上";第三重檐枋上镌刻着佛手、桃梨、香炉、宝瓶等物,象征着"福禄寿"。旁边雕斗上镂空的金马、碧鸡,寓意"金碧辉煌"。金马、碧鸡传说是古代滇池边的两种神物,如今已经成为云南的象征之物。在大门前,有一对刻着龙凤图案的石鼓,据说两个石匠花了一年的功夫才大功告成。两个石匠把他们这件生命的杰作交给世人;朱氏家族用银两和心血留下了这幢华丽的建筑。
进了大门是家宅,是三套三进的院落,并列连排。步入中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透空花墙,上面开着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字"循规蹈矩",背面则是"谨言慎行"。院子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前厅、中厅和后堂。前厅左接花厅,花厅三开间,卷棚顶,两侧置美人靠,主人在园中赏花观鱼后,可在此小憩。四面廊坊上均雕刻着精美的图样。当年花厅外面的这个花园是朱家少爷、小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吟诗写字,还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令人荡气回肠的《红楼梦》。在这个仿照大观园而修建的豪宅里,他们一遍遍地向往着属于他们的春天。
花厅内悬"中将第"匾,是朱朝瑛参与辛亥革命临安起义后获中将衔时所制,楹柱上还挂有当年云南都督蔡锷的题赠:"做事须凭肝胆,为人莫负须眉。"朱朝瑛的居室,不对称,内高且斜,园内的人解释说这就是"歪门邪道",有辟邪之意吧。朱家花园北面居高,宅子正门进来会逐渐变高,加之轴线偏斜,于是形成了外面人看里面不清,里面人看外面准确,其用意一是可隐藏主子的隐私,二来也可以监视下人们的举动。
在写着"中将第"的花厅两旁,就是朱家小姐的绣楼、闺房。那香闺寂寂,"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之类的香奁故事,在帘栊低垂后面,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1998年,在重修朱家花园的施工中,管理人员还在楼上发现了朱家小姐学诗时,经老师批改过,画着红圈圈的诗文。现在,它们也在朱家花园内的图片展览里,那些娟秀的字迹,依然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与脉搏。
闺房里,花瓶、床铺、墨砚、帐幔、瑶琴等等都在(仿古品),一副清代大家闺秀的气派,似有佳人余韵。这个落入民间的"大观园",和《红楼梦》一样,没有逃脱一种宿命的悲剧色彩。那些可爱、高贵而又充满灵性的女子,都生逢乱世。这些弱小的女子用惊恐的文字记录下了眼中的世界:"千方百计终难安,坐困愁城泪沾襟;仲春九月天气寒,何处惊现枪炮声"、"何地茫茫起黑烟,继而红光火冲天。兵匪相争施回碌(火灾),良民保命恐后先"、"牧童去来有归路,手足逃难无歧途。每日观音座下拜,骨肉早早还故乡"。
走过"蓄芳阁"、"含玉楼"、"红楼影射"楼阁,一幅幅对联显示着豪宅主人曾经的风雅情趣;错落有致的精巧花木,曲径通幽的层层院落,整座园林尽显神秘与高贵。
豪宅东面的朱氏宗祠也是一套三进院落,在墙壁上刻着五百多字的"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前有池名"小鹅湖",典出南宋朱熹讲学江西铅山鹅湖寺。池前建有水榭,是朱家的戏台。池上石栏两面还刻有24幅诗词书画和浮雕, ……此处隐藏6788个字……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汇成一曲声震山谷的溶洞交响乐。燕于洞成盛产燕窝,是滋补美容养颜之珍品。每年8月8日为建水燕窝节,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惊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现燕子洞每天都进行徒手攀岩表演,无任何保险措施,全靠双手双脚。
“古洞抱奇观不仅春风燕子,何人开胜境遗此流水悬岩”,这是对燕子洞风光的高度概括。溶洞一分为二,一干一湿,一上一下,上为干洞,下为水洞。干洞形似一巨大天生桥,两面透光,洞厅宽敞可容数千人,傍山依势自成一组石殿、石台,筑有凌空栈道和空中游廊。石殿中钟乳、石墁低垂,石帘相掩,数十块摩崖石刻及诗文碑刻遍布洞中,与水洞口的钟乳悬匾遥相呼应。钟乳悬匾是燕子洞独有的奇观,在离河面50米高的洞顶悬垂的钟乳上,挂有历代的'上千块匾额,都是当地农民徒手攀登悬岩绝壁挂上去的,令人惊叹不已。
最佳旅游时间在每年农历八月八日的“燕窝节”,每到这个时候洞内有攀援绝壁采摘燕窝、挂匾的表演,旅游的人特别多。
建水导游词10建水朱家花园坐南朝北,人口为垂花大门。左侧沿街的10间“呆脚楼”与其后的“跑马转角楼”相连,是当年的帐房和物资供给用房。右侧前为家族祠堂,后为内院。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水池边的右栏上有12幅石浮雕和诗词书法,极具艺术价值。主人一定常邀文人雅士聚会于此,或谈诗论政,各吐经纶:或饮酒品茗,吟风诵月。每至祭祀补祖宗,喜庆寿诞之日,则请滇戏名角前来水上戏台唱戏助兴。每当此时,院内红烛高照、香烟缭绕,鞭炮齐鸣,瑞气氤氲、丝竹管弦,通宵达旦,一连数日,热闹非凡!
朱家花园整组建筑的正前为三大开间的花厅,左右两侧为小姐“绣楼”。花厅前是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花园占地面积甚大,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的民居建筑是建水古城的得要组成部分,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学者们来建水考察后,认为如此巨大规模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在国内实属罕见,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铁青还挥毫题词:“朱家宗祠,华丽民居,旅游开放,建水一奇”。
朱家花园从落成至今的近百年中,因几度被抄没,解放后又几度挪作他用,长时间未曾作过任何修缮。1990年建水县政府收回朱家花园后,先后投资180多万元,对其进行整体维修。1998年10月,朱家花园被列为我省精品旅游项目后,又投入近820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并重建了后花园,才使这座百年老宅重新焕发出历史的光彩。
如今,朱家花园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的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特别是县旅游部门利用原建筑房间众多的特点,从二进院的四个院落中增辟了“梅馆”、“兰庭”、“竹园”、“菊园”共28个房间作为客房,供游人入住,亲身体验清代起居生活方式。房间内的床,凳,桌,椅及宫灯赞美均采用紫木雕刻,体现清代风格:门僮及导游小姐的服饰和接待客人的清式礼仪,让人有恍若置身百年前历史生活的感受:游清代民宅,园红楼幽梦——此举颇受中外游人的欢迎。
建水导游词11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建水文庙,位于县城建中路北侧,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明清两代50余次增修扩建,占地面积己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第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建筑群座北朝南,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完全依照山东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
“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建水导游词12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带各位游览水帘洞及其附近的几个景点,就是;一洞,水帘洞;一峰,莲花峰;一寨,刘官寨;三块石头,青狮岩、龙峰岩和碧石岩。 各位朋友,我们继续往前走。左边就是青狮岩。它像一只蹲着的狮子,十分威武。由于青狮岩远离景区中心,一直到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才被一个叫范子虚的人发现。范于虚十分留恋这个地方,不肯离开,在这里隐居40多年。岩壁上有几段残垣,就是当年的狮岩旧址。西面有一个数十米宽的石坪,叫月台。据说,每当月明之夜,嗜酒如命的范隐士,就在这里举杯饮酒,自得其乐。东面钓台下面有个虚灵洞,洞内可装几十人。洞旁有个孔,像天然的窗户,探头下看,但见云烟袅袅,深不可测,仿佛处在空中楼阁。据《武夷山志》记载,原来岩上有先春园、桃花林和来禽坞等几处胜景,可惜今天都已废弃。
朋友,眼前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过,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情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大家抬头看,上面有一块岩石,岩因泉名,又叫九井岩。
我们沿着九井岩前的山路继续前行,但见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刘官寨。刘官寨北面石壁皑皑,长数十米,名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赵泌涟兄弟曾隐居此处。白崖南面,与三仰峰相连的俗称长岭,为古时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庐当中有一个洞,犹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洞中。
朋友们,请大家抬头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峰,四周松竹苍翠,环境清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上面一排排岩洞,就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岩洞中有一个莲花寺,山高路险,崎岖难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继续往前走,前面这座山叫做龙峰岩。龙峰岩是武夷山北部最大的一座峰峦。这块巨石如舌头上翘,叫做龙舌。路窄难行,悬崖峭壁,大家要走好。龙舌上面是龙头,翻上龙头,就走到龙脊,这里古木参天,修竹青翠。小路的尽头是几间就崖叠架的房子,幽雅别致,这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在座的是否有人愿意留下来修炼成仙?
从龙峰岩往西走几里路,有一座隐藏在绿树丛中的山岩,名叫碧石岩。岩上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很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朋友,今天我们在武夷山北部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配合!